徐晶晶 王軍濤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西藏大學研究生“高水平人才培養(yǎng)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7-GSP-142)的成果,項目名稱:楊慎謫滇哀祭文研究。
摘? 要:楊慎,字用修,號升庵,又號金馬碧雞老兵、博南戍史、博南山人、博南遠游子。楊慎是我國明代三才子之首,其存世文學種類眾多。散文是其存世文學種類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哀祭文又是其散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其哀祭文中可以窺視楊慎謫滇后的心境及交游狀況。本文擬以《楊升庵叢書》中收入的21篇哀祭文為文本,對楊慎謫滇后生活及創(chuàng)作的心境及交游狀況進行窺探,以此說明謫滇對楊慎整個人生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楊慎;謫滇;哀祭文;影響
作者簡介:徐晶晶(1993-),女,漢族,云南保山人,碩士研究生,現(xiàn)就讀于西藏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主要研究方向為元明清文學;王軍濤(1973-),男,漢族,甘肅張掖人,碩士生導師,文學博士,現(xiàn)工作于西藏大學文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史詩學、民間文學和元明清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02--01
一、楊慎其人其文
楊慎生活于我國古代明代中期,其一生共經歷明朝中期三個年號,分別是弘治年、正德年間、嘉靖年間。楊慎一生存世文學種類有數(shù)百種,本論文所選用的文本是《楊升庵叢書》,此文本經過辯偽校勘共收入楊慎的文學種類達三十余種,散文中的哀祭文也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楊慎生平概述
楊慎(1488-1562[1]),其父楊廷和官仕四朝。楊慎二十四歲官入翰林,嘉靖初年因“大禮議”時間謫戍云南,中年被貶云南永昌衛(wèi),一生終老云南,沒有再次被朝廷啟用。故在其文中以“賜進士及第第一人、前翰林院修撰經筳講官、國史纂修校正官、成都楊慎書[2]”、“賜進士及第第一人、前翰林院修撰楊慎書[3]”、“門人前翰林院修撰新都楊慎為之表[4]”。結合楊慎的生平事跡以及《楊升庵年譜》,可以佐證楊慎官入翰林,中年貶謫云南后沒有被嘉靖皇帝再次任用。
(二)楊慎散文作品概述
《楊升庵叢書》共收入楊慎散文三百七十多篇,內容包括《升庵遺集》中的九十余篇、《升庵文集》中的一百四十余篇、《升庵詩文補遺》文卷上下的一百三十余篇。其中,哀祭文共有21篇,分別是《升庵文集》中有十四篇,篇名為《祭劉文簡公文》、《祭黃簡速公文》、《祭黔國恭熙公文》、《祭參戎石岡沐公文》、《祭毛以正文》、《祭洪易之文》、《祭彭子沖文》、《祭波石徐公文》、《祭在軒胡公文》、《祭玉壘王舜卿文》、《祭沐九華文》、《祭用貞弟文》、《祭敘庵弟文》、《祭岳母黃太夫人文》;《升庵遺集》中有四篇,分別是《祭余草池文》、《祭邢無敏文》、《祭蜀王文》兩篇;《升庵詩文補遺》中有三篇,即《祭少司徒南園張公文》、《祭黔國敏靖公文》、《祭劉氏妹文》。
二、楊慎謫滇哀祭文概述
筆者根據《楊升庵年譜》中楊慎謫滇前、謫滇后的交游情況對楊慎謫滇后創(chuàng)作的哀祭文進行判定。根據《楊升庵叢書》中收入的哀祭文,結合《楊升庵年譜》以及哀祭文文本內容來看,在這21篇哀祭文中,屬于楊慎謫滇后創(chuàng)作的散文共有近二十篇。這一些哀祭文內容涉及祭奠親戚的、兄弟的、朋友的、云南當?shù)毓賳T。在這些文章中,感情真摯,文風變化多端,每一篇和每一篇的寫作方法都不一樣。比如:同樣是寫自己的兄弟的,在《祭用貞弟文》中先是說明用貞的卒年卒月,后文接著寫悼詞,而在《祭敘庵弟文》中,作者先是回憶與敘庵的少年往事,以時間順序表達自己的哀痛之情。
三、楊慎謫滇哀祭文特色
《中國散文通史·明代卷》對楊慎哀祭文的評價是“情辭并得,以雅麗為宗。在表現(xiàn)上,或駢或散,變化多端[5]。筆者通過研讀哀祭文文本之后對楊慎的哀祭文藝術特色進行概述為以下幾點:(一)源于生活,感情真摯;(二)重親情,亦重友情;(三)寫作手法多樣,博學顯現(xiàn)于行文中;從楊慎的哀祭文中,不難看出,楊慎在滇交友眾多,游跡廣闊,楊慎都以真情對待家人、朋友,不論是云南當?shù)剡_官顯貴還是云南本土文人,都能以真情相交。此外,楊慎對于每一個入文的人都能給與中肯的評價,不偏不倚,以真情流露出對其的感激、緬懷之情。同時,在楊慎的哀祭文中,我們也能窺視“謫滇”對楊慎的影響,“謫滇”生活雖苦亦樂,有友人相伴,有官員庇護,但其內心深處歸鄉(xiāng)的想法卻從未停止過,在其對弟弟的祭文中,我們可以看出楊慎對家的思念與對家人的愧疚之情。
四、結語
“大禮議”事件是楊慎一生的轉折點,“大禮議”事件之后,楊慎謫戍云南永昌衛(wèi),并終老于云南。通過對楊慎謫滇后創(chuàng)作的哀祭文進行研究,我們可以窺視楊慎謫滇后整個的交游圈,同時也能窺視楊慎在滇“盼歸而不允”的心理狀態(tài)。從其變化多端的文風中,也能窺視出楊慎的博學多才。
注釋:
[1]本論文采用楊慎卒年的說法是豐家驊(1998)《楊慎評傳》推定楊慎于嘉靖四十一年仲春卒于云南,即楊慎于1562年春卒于云南。
[2]王文才 萬光治著:《楊升庵叢書》,成都:天地出版社,2002:四①34頁。
[3]王文才 萬光治著:《楊升庵叢書》,成都:天地出版社,2002:四①50頁。
[4]王文才 萬光治著:《楊升庵叢書》,成都:天地出版社,2002:四①35頁。
[5]郭預衡 郭英德著:《中國散文通史 明代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422頁。
參考文獻:
[1]王文才,升庵叢書[M].成都:四川天地出版社.2002年.
[2](明)簡紹芳編,(清)程封改輯,孫琪補訂,清道光間刻本.楊文憲公升庵先生全集[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版.
[3]郭預衡,郭英德.中國散文通史明代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