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
落實責任,是確保工作落地、進行績效評估的必要前提。但落實責任制不能異化為推卸責任。工作責任。該是誰的就是誰的,不能上推下卸、左推右擋。
責任不是兒戲,要層層壓實、逐級傳導,絕不能“傳”而不“導”。甚至“踢皮球”。上級可以與下級簽“責任狀”,但不能為簽而簽,更不能讓下級的“責任狀”變成上級的“免責單”,變成“甩鍋”的借口。
上下級之間、條塊之間,各司其職、各有其責,其間存在一些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這種關系,不能簡化為“發(fā)球”和“接球”的關系,不能只有“我說你千”,更不能變成“我的無限權利”和“你的無限責任”。
“領導”二字,本就應有“身先士卒”的意思。人們常說,好的領導遇事要喊“跟我上”,而不只是“給我上”——有任務布置一下、有會議傳達一下、有事情上報一下、不管有沒有責任先推一下,那不叫“領導”,叫“二傳手”。
居于“領導”之位,就要干在實處、走在前列,這應當成為各級領導干部和管理部門的一個自覺。涉及具體事務,許多領域推行的“屬地管理”也不能被濫用。該“條”里承擔的責任,不能一味推給“塊”上;該是“責任主體”的,不能隨意變成“監(jiān)督主體”“問責主體”;不能從“運動員”變“裁判員”,從“局中人”變“旁觀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不能動不動讓基層“背鍋”,有的“鍋”本來就不該讓基層背,也背不動。相反,基層遇到問題時,上級應當首先反思自己的責任,認真幫助下級出謀劃策、協(xié)調解決。用以上率下的擔當作為來激勵大家。
防止“責任甩鍋”,也要防止“問責”走樣。問責的初衷是推動工作、激勵擔當,是要“問”出正能量,不能泛化、庸俗化,不能只顧結果不講過程、不容申辯,挫傷干部積極性。只有堅持實事求是,問責才能起到應有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