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國玉
我是一個在院子里長大的孩子,老家一個古樸破舊的小院幾乎承載了我童年所有的回憶。
小院前距離門口大約5米處有一棵很大的沒有嫁接的楊桃樹,每年春天都會開粉色的十字小花,花兒一簇一簇地藏匿在蒼翠欲滴的葉片間,像害羞的小姑娘。夏天的時候,樹會結(jié)果子。楊桃很酸,幾乎沒人吃,除了我。在天氣很熱的時候,我會忍不住摘下一枚黃色楊桃,切成五角星的樣子,蘸點糖,酸酸甜甜的。楊桃樹葉和楊桃是小孩子們的“盤中餐”——我們過家家的物資。那是多天真無邪的年紀,一朵花就可以成為我們的首飾,幾片葉子、幾根野草便成了飯菜,一方院子就是一個小家。
院子門口有一個石板鋪成的階梯,自記事起,它便有了裂痕。小的時候我總會坐在這個石階上望天空和飛鳥,想一些漫無邊際的東西,或是對眼前的楊桃樹說說話。有熟悉的鄉(xiāng)人過來問:“小朋友,你在想什么?。俊蔽抑皇切π?,說:“不告訴你。”
小院的角落壘著一堆沙土,聽說是建房子時留下來的,爺爺奶奶給幾個瓶瓶罐罐、一把小鏟子,我就可以玩一個下午。我把沙土砌成房屋、堆成草地、插上樹葉,還把沙土建成城堡,假裝做了城堡的主人。這堆沙土激發(fā)了一個孩子無限的靈感,培養(yǎng)了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讓一個孩子不那么孤獨。是的,它只是一堆其貌不揚的沙土,可是它陪伴我的時光卻值得我在未來細細回味。
小院里有爺爺奶奶種的植物,爺爺奶奶是愛莊稼的農(nóng)民,也是愛花草的園丁。園里有菊花、萱草、午時花、燈心草等等,爺爺奶奶以他們的“放養(yǎng)原則”,讓這些花草自由地生長,這些花草也予以了回應(yīng),菊花開得清秀,萱草花開得熱烈,燈心草長得繁茂……它們倒是省心的孩子,至少比我省心。爺爺奶奶在院子里種下了花花草草,也在我的心中播下了愛花的種子。如果要我說,最喜歡哪種花草,我會回答我最喜歡的還是一個破花盆里長出的野花野草,我還記得是三葉草,幾個愛心狀的葉片聚成一撮,開的花呈喇叭狀,粉粉嫩嫩的,像小姑娘嬌羞的臉龐,它的莖可以吃,酸酸的。因為花香,會有各種各樣色彩斑斕的蝴蝶停駐于此,小孩子想抓又抓不到。
夏天,小伙伴們一起在院子里玩耍,或是爺爺奶奶抱著我,搖著蒲扇給我講故事。夏天熱得讓人汗流浹背,我和兒時的玩伴就躲在陰涼的角落玩過家家,開心到忘卻了暑熱與蚊蟲。假若不下雨,天空很晴朗,晚上可以看到星河,流螢撲閃,涼風習(xí)習(xí)。爺爺奶奶坐在竹椅上,緩緩地搖著蒲扇,我坐在爺爺或奶奶的腿上,聽他們用方言講述天上人間離奇的傳說。
蒲扇搖啊搖,清風吹呀吹,我的意識越來越模糊,閉上了眼睛,再睜開又是天明,眼前是爺爺奶奶的笑顏。
后來有一天,我閉上了眼睛再睜開,爺爺不見了。我賴在地上,哭鬧著要找爺爺,奶奶也跟著哭,說爺爺變成了天上的一顆星星,再哭再鬧也無用了。
后來,院子成了我和奶奶的院子,而我常常對著滿天璀璨的星斗發(fā)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