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宏
(江蘇省靖江高級中學,江蘇 靖江 214500)
中國實施以班級為一個整體的授課方式,班級內的每一個學生都接受教師相同的教學內容,沒有差別化的教育,這也就體現(xiàn)出教學中的問題,首先班級內的學生學習情況不盡相同,有的學習基礎好但有的學習基礎卻很差,同樣的授課模式既不利于成績優(yōu)異的同學更高層次的提升,也讓差生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速度,從而不能呈現(xiàn)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分層教學就有存在的必要性[1]。
從以前到現(xiàn)在,教師在對學生的物理教學,更多的是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的關注,卻沒有意識到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大部分教師覺得學習成果是唯一能夠反饋學生學習成果的內容。從而導致學生的發(fā)展問題。所以,教師的教學理念決定著物理教學的質量,教師在落后的教學理念的指引下,對學生進行了落后的教學指導,物理教學方法的使用也不可以游刃有余,會受到許多的限制,甚至會走進教學誤區(qū)。物理教學與時代發(fā)展不同步,物理教學與時代的發(fā)展逐漸脫節(jié),對高中校的物理教學產生了不利的影響。高中所開展的物理教學,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不僅需要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還需要結合適當?shù)哪芰ε囵B(yǎng),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與實際情況的結合,從理論與實踐的角度出發(f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
長期以來,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方法的使用比較單一,缺乏多樣性,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很好的利用教學方法之間的融合性以及滲透性,這樣的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夠滿足物理教學的需要,物理教學效果無法很好的呈現(xiàn)出來,尤其是作為物理這一較為抽象的學科來說,在這樣的教學指導下,學生有可能對物理課程失去學習興趣,在物理課程中無法進行生動有趣的講授,導致學生對學習興趣的喪失。
高中需要將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作為對學生進行物理教學的首要任務,需要將培養(yǎng)的重點放在實踐技能方面,提高高中的物理教育工作水平。然而,高中教師由于長時間的教學,開始對教學變得懈怠,更別提教學創(chuàng)新了,因此,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表現(xiàn)出不盡人意的地方。其次,教師對于物理課程的認知僅僅局限于教材,并沒有去挖掘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不僅需要將物理理論教學,作為學生的基礎教學,還需要讓學生對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進行樹立,學生學的只是書本上的物理知識,對真正的物理實踐沒有全面了解,也無法正確的指導學生培養(yǎng)物理實踐能力。教師缺乏正確的認識,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自然也就無法實現(xiàn)。
在整個物理課堂上,學生是接受知識的主體,只有以學生為依托展開分層也可以有效地推進分層教學的進行。由于每個學生的性格以及成長的環(huán)境都有很大的區(qū)別,這也就導致了他們不同的學習特性和學習基礎,因而也提供了分層的標準,將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歸位一類,這也方便教師對他們進行知識的詳細講解。其次就是將物理知識掌握牢固的同學歸結在一起,由于他們對物理基礎知識已經有了較為深刻的記憶與理解,如果教師再將這一類學生與基礎較差的學生放在一起學習,這會不利于優(yōu)等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再者就是針對那些物理尖子生,高中物理教師不能再應用傳統(tǒng)較為單一機械化的教學模式對他們進行授課,要創(chuàng)新自身的教學理念以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創(chuàng)意,進而開始更深層次的學習。要按著靈活性與適宜性的選擇對高中生進行分層,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多變的,教師要及時的對其實施調整,教師也要有意識地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以保證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學到知識[2]。比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物理習題時,由于將班內學生分成了不同的檔次,教師便各自據(jù)此逐漸增加解題的難度,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兼顧各種類型的學生,提升高中物理教師的教學質量。
高中物理教師可以把課前學生的學習當做教學鋪墊,引領學生在回顧舊知識的時候逐漸進入新知識的學習狀態(tài),由淺入深逐步展開教學,接著便開始課中的正式學習,從而讓學生更高效率地學習新知識,最后就體現(xiàn)出課后教學的重要性,在學生學完一整節(jié)課的知識之后并不意味著整節(jié)課的學習到此結束,他們還需要做與所學知識相關的習題以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識,這便要求學生實施課后的分層教學,并且要有意識地對各個層次的學生布置相應的工作,以達到真正教學的效果。比如在學生學習完摩擦力的知識之后,由于他們的知識還沒有完全定性,教師要有意識地及時布置課后作業(yè),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而言如果教師讓他們做一些高難度的習題會使他們難以完成作業(yè),但是教師讓他們整理基礎的知識點那將是合適的,而對于基礎再好一些的學生而言,教師要布置一些有難度的練習題給他們以促進學生更進一步的提升,還有一些尖子生,如果教師布置以上兩種類型的作業(yè)是不能對這一類學生有任何的提升的,教師應該根據(jù)他們的學習能力較強的特點來提升他們的實踐探究能力[3]。
盡管高中物理教師將學生分層不同的層次來開展教學工作,這并不是直接地讓他們分開學習,恰恰相反,將不同層次的學習分成若干個小組共同學習更有利于他們各自的提升。比如在講到機械運動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先將最為基礎的理論知識,并且每個小組成員都要認真聽講,學習完之后如果基礎一般的同學還有一些不理解的知識教師便可以讓尖子生來給他們講解以在夯實基礎的同時也幫助了差生,而且在尖子生學習氛圍的帶動下更有利于提升差生增強自己的學習能力。難道這不是一種有效提升高中物理教師教學效率的方式嗎?
在對高中物理家庭作業(yè)進行布置和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其層次性引起重視,要尊重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面對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需要相應的減少一些物理家庭作業(yè),從難度上進行降低,設計一些簡單的作業(yè)供這些學生學習;針對學習成績比較優(yōu)異的學生,要將課外習題納入家庭作業(yè)的內容中,以此來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家庭作業(yè)的設計,能夠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提升[4]。
現(xiàn)階段,高中物理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做好課堂課后知識總結,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首先鼓勵學生做初步知識總結,隨后教師補充其中欠缺知識點,積極鼓勵支持學生搭建完整力學知識體系。并且,學生在總結過程中能夠將之前學習知識點再次鞏固,以做到熟練應用,觸類旁通。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jù)課堂知識點布置對應的課后習題或討論互動。如舉行班級范圍內的物理力學知識競賽,激發(fā)起學生參與性及好勝心,通過復習及參與競賽,使學生自發(fā)對物理知識進行梳理、鞏固及融會貫通,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成績及物理核心素養(yǎng)提高,體現(xiàn)物理教學成效。
高中學生已經褪去初中時的稚氣懵懂,具備一定程度的主動學習認知能力,對于新鮮未知的知識探究欲望極濃。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活動時,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重視并多進行小組合作實踐活動。不但可以滿足學生的探索求知欲望,提高高中生物理邏輯思維能力及綜合素養(yǎng),良好體現(xiàn)物理教學課堂效應。
比如,物理教師講授到《認識磁場》教學內容時,就通過小組合作實踐活動來開展教學活動。課堂開始,教師先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學生講述電流磁場、磁導率、磁感應強度等知識點,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磁場物理量區(qū)間關聯(lián)并且具體闡釋了對應物理實驗中需要嚴格注意的事項,之后安排學生進行小組組實踐操作。相比傳統(tǒng)枯燥的單一課堂講解教授,這樣的實踐教學更能提高物理教學實效。學生按照已分配的小組進行1-2 次合作實踐,通過教師準備的實驗材料、實驗設備,認真嚴謹?shù)耐瓿烧麄€合作過程,并科學完整的記錄整個實驗數(shù)據(jù)結果。通過以上的相關磁場磁體實驗,一方面讓學生親身鑒證了小磁針偏轉狀況,幫助其更好理解掌握通電的直導線和螺線管磁場方向知識點。另一方面也全面提升了學生物理實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進而體現(xiàn)良好課堂教學實效。
高中物理教師需摒棄傳統(tǒng)單一教學評價方式,積極轉換教學理念,推行筆試成績與核心素養(yǎng)相結合的綜合考評體系。從而激發(fā)學生物理學習參與熱情,進一步提升學生物理成績和課堂教學實效。既適應了新時期高中物理教學需求,極大引發(fā)學生物理學習參與熱情,改善了課堂教學氛圍,又進一步提高學生物理綜合素養(yǎng),良好踐行教學實效。比如,教師在日常教學考評中,不能只將書面考試的成績看作學生的真實水平。在進行成績考評中,不能單一的以書面考試成績作為考評依據(jù),而要推行以物理書面考試成績及核心素養(yǎng)相結合的雙向考評方式。物理教師通過推行筆試成績與核心素養(yǎng)相結合考評體系,不僅加強了師生和學生間的情感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還有助于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和課堂互動參與性,打造出高效物理教學課堂[5]。
高中物理較初中相比具有一定的復雜晦澀性,學生在理解相關知識點方面存在一些難度。物理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思想,將當代高中學生學習能力差異和教材內容充分融合起來,并營建出對應的課堂情境,開展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此外,現(xiàn)在的高中物理教材已經積極吸取以往的應用經驗,修正了呆板枯燥的教學形式。不但可以喚醒高中學生對于物理課堂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學習氛圍,更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物理成績和綜合素養(yǎng),突出體現(xiàn)了物理課堂教學實效。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實施分層教學法這一新型的教學方式是高中物理教師進行知識講解的必然要求,這是大勢所趨,因此高中物理教師要對分層教學法有一個全面深刻的掌握,對各個不同的層次進行由淺入深的知識講解,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要注重他們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而一些程度較好的學生就要對其提升教學深度,尤其是那些尖子生而言,教師要在教授他們知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就這樣層層遞進以保證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真正的學到物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