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金龍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繁雜,借助結構圖建構知識關系,能夠有效提升復習教學的效率。復習教學中,以結構圖建構關系的方法包括:系統(tǒng)整合,建構總分關系結構圖;化繁為簡,建構指向關系結構圖;梳理脈絡,建構時序關系結構圖;厘清概念,建構從屬關系結構圖。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復習教學結構圖
復習教學要對知識歸納、整理、綜合,讓所學知識結構化、系統(tǒng)化。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繁雜,復習教學時,教師如果不能設計合理有趣的復習形式,就會導致學生缺乏興趣,復習效果較差。結構圖是知識以及知識之間關系的形象表征。道德與法治復習教學中,借助結構圖建構知識關系,能夠有效提升效率。下面是筆者經常采用的幾種方法:
一、系統(tǒng)整合,建構總分關系結構圖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的最大特點是結合學生生活中面臨的問題,以話題為抓手,將心理、道德、法律、國情這四方面的內容有機整合,靈活呈現(xiàn)。這樣的呈現(xiàn)方式雖然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理解和感悟,但是增加了復習教學的難度,因為知識分散、體系不明顯,結構化理解難度大。
因此,復習教學需要對知識再加工。
我們認識事物時,總體上遵循由表及里、從膚淺到深刻、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從“是什么、為什么”到“怎么辦”的規(guī)律。道德與法治復習教學時,不妨也圍繞主題,建構結構圖,將知識綱要化、條理化、結構化,使孤立、零散的知識形成體系,便于學生的整體理解和把握。
以八年級上冊第四課《社會生活講道德》中的“尊重他人”這一考點為例,新授課以框題為單位展開教學,分為“尊重是交往的起點”和“尊重從我做起”兩個板塊,缺乏體系性、系統(tǒng)性。在復習時,筆者由總到分,以“尊重他人”為主題,整合教材中關于“尊重他人”的所有內容,按照“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做”的邏輯建構總分關系結構圖,以幫助學生整體把握這一知識要點的體系結構,同時理解知識內部之間的關聯(lián)。具體的結構圖如下頁圖1所示。
總分關系結構圖利于學生系統(tǒng)建構知識體系,理清復習線索,從而達到復習省時、高效的目的。
二、化繁為簡,建構指向關系結構圖
總分關系知識邏輯清晰,可以從一個主題出發(fā),建構知識體系。道德與法治還有很多指向關系復雜的知識點,運用指向關系結構圖,可以直觀地呈現(xiàn)這些知識點之間的指向關系。
例如,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考點如下:(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2)我國憲法規(guī)定:“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3)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通過民主選舉選出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4)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國家行政機關、監(jiān)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5)為實現(xiàn)國家管理目標,國家機關必須依法行使權力,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jiān)督,以確保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因為涉及的國家機關眾多,而且關系復雜,導致學生對這些考點的理解難度較大。在新
授課上,我們側重的是對各專有名詞如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會、行政機關、國家權力等的理解。這是理解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基礎,不掌握這些專有名詞的內涵,我們就無法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這句話。到了復習環(huán)節(jié),理解的側重點轉向如何看待這些專有名詞之間的關系和內在聯(lián)系,筆者用圖2所示的結構圖呈現(xiàn)。
借助這一結構圖,學生不但能直觀理解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會、行政機關、國家權力等之間的關系,還能夠在此基礎上認識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如何充分體現(xiàn)并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從而認識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國家政權、行使權利的根本途徑。
可以看出,指向關系結構圖在呈現(xiàn)知識點之間的雙向、多向關系以及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方面具有天然優(yōu)勢,諸如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我國法律的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建設等知識點都可以用指向關系結構圖呈現(xiàn)。
三、梳理脈絡,建構時序關系結構圖
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很多知識都有來龍去脈,也可以說是“前世今生”。復習中,不妨運用時序關系結構圖,將知識發(fā)展的脈絡交互關系建構為時序關系結構圖,讓知識的發(fā)展隨時間的變化而延續(xù)。建構時序關系結構圖,首先要讓學生找出知識產生和發(fā)展的來龍去脈,找出其中的關鍵步驟和核心觀點,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的發(fā)展和延續(xù)。
例如,九年級上冊第八課《中國人中國夢》中的“新時代新征程”這一考點主要內容為:按照“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2020年我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基礎上,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
復習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梳理其脈絡,理解和回憶幾個主要的時間節(jié)點,如1921、1949、1956、1978、2020、2050等,初步了解這幾個主要時間節(jié)點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和對國家的重要意義;然后,結合教材的這段話,讓學生排序,并按照這段話說明排序的依據(jù)和理由(如圖3所示)。時序關系結構圖,實現(xiàn)了復雜的時間和事件的簡單化、直觀化,學生不但明確了“兩個一百年”的發(fā)展歷程,而且樹立了對全面小康社會的堅定信念,從而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對我國發(fā)展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類似地,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在我國的提出和發(fā)展過程、中國夢的內涵的逐步細化過程、我國通過三次革命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過程等,都可以運用時序關系結構圖來幫助學生理解和復習。
四、厘清概念,建構從屬關系結構圖
道德與法治學科很多知識存在概念間的從屬關系,由于這些知識本身都屬于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難度。
例如,八年級下冊第三課《公民權利》中“公民基本權利”這一考點規(guī)定,公民享有政治權利、經濟權利、文化教育權利等。關于公民的社會經濟權利中的財產權是這樣規(guī)定的:“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過合法方式取得財產,并依法占有和使用,獲得收益和進行處分?!币虼?,財產權又包括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等方面的權利。復習過程中,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不同,學生容易混淆,給復習造成了很大障礙。
我們可以用圖4所示的從屬關系結構圖來幫助學生理解。生動形象的圖示,讓學生對幾種權利之間的關系有了清楚的認識,深入理解概念以及概念的關系。
除此之外,復習違法與犯罪的關系、國家機關之間的關系等知識時,也都可以建構從屬關系結構圖。
此外,我們在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復習中,還可以用結構型圖表來串聯(lián)知識主干,用餅狀及數(shù)字型圖表來復習有關抽象的知識理解。當然,在以結構圖建構關系的過程中,也還要注意兩點:一是結構圖要精準反映知識的本質,二是結構圖的制作要簡潔明了、概括性強、形象生動、有吸引力。
參考文獻:
[1] 徐艷雙,張亞萍.基于觀念建構的復習課[J].現(xiàn)代交際,2013(1).
[2] 趙振國.論如何建構九年級思想品德學科高效復習課堂[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