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菲,黃榮林,江珊鴻,姜 英,蔣 燚,李志輝,劉雄盛, 王 勇,韋鑠星
(1.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a.中南速生材繁育實驗室;b.廣西優(yōu)良用材林資源培育重點實驗室, 廣西 南寧 530002;2.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4)
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var.cyclolepis是松科Pinaceae 油杉屬Keteleeria的一種高大常綠針葉喬木,我國特有種,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的一個變種,主要分布于廣西、福建、廣東、湖南、貴州、浙江、江西、云南等8 省區(qū)海拔300~ 1 000 m 的山地[1]。江南油杉木材紋理通直、硬度適中、材質(zhì)重、強耐腐蝕性、樹型通直美觀,是造船、家具、建筑等行業(yè)所需的優(yōu)良用材[2]。
目前,國外學者關(guān)于江南油杉相關(guān)的研究報道較少,部分國內(nèi)學者對江南油杉的研究得到了江南油杉群落結(jié)構(gòu)分化明顯,垂直分布穩(wěn)定[3-5],優(yōu)勢地位明顯[6-7]等結(jié)論。還有一些學者對江南油杉的優(yōu)樹選擇[8]、苗木培育技術(shù)[9]、苗期抗旱生理[10]、 人工林營建技術(shù)[11-13]等方面開展了諸多研究,獲得了人工林適應(yīng)性強,能適應(yīng)一定程度重度干旱脅迫,后期生長迅速,可對其擴大利用等結(jié)論,并對江南油杉繁育與人工林培育等技術(shù)進行了探究。林同龍[14]對閩北12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生長規(guī)律進行了研究,得到了江南油杉人工林樹高前期生長較快,隨后變慢,10 a 后樹高生長緩慢,胸徑生長逐漸加快的結(jié)論。
人們通常采取樹干解析木的方法,根據(jù)樹木年輪確定單株樹木的樹高、胸徑、材積等林木生長信息,了解林木個體生長變化和林木群體狀況。隨著現(xiàn)代林業(yè)科技的快速發(fā)展,采取模型和模擬技術(shù)對林木生長規(guī)律進行研究,可以準確掌握不同生長環(huán)境下林分消長規(guī)律及不同經(jīng)營措施的作用,為經(jīng)營措施評價、經(jīng)營體系探索等提供科學理論基礎(chǔ)[15-17]。多位學者通過數(shù)學分析的方法,使用了包括邏輯斯蒂(Logistic)[18-19]、理查德 (Richards)[20-21]、蘇 瑪 克(Schumacher)[22-23]、韋布爾(Weibull)[24-25]、坎派茲(Compertz)[26-27]、二次曲線(Quadratic Curve)[28-29]等模型對不同樹種的生長數(shù)據(jù)進行建模,綜合分析與預(yù)測了林木生長狀況與經(jīng)營利用的方法。
本研究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林業(yè)科學研究院老虎嶺試驗林場27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為研究材料,對其生長規(guī)律進行分析,并采用6 種林木生長經(jīng)驗?zāi)P瓦M行回歸分析與比較,選出最優(yōu)的生長模型,以期為科學經(jīng)營江南油杉人工林提供科學依據(jù),對掌握江南油杉在研究地區(qū)的生長動態(tài),提升經(jīng)營技術(shù),提高森林資源質(zhì)量均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于2017年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林業(yè)科學研究院老虎嶺試驗林場27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內(nèi)實施,試驗地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西南部,南寧市北郊,毗鄰南寧市老虎嶺水庫,22°56′N、108°21′E,海拔約90 m,土壤為赤紅壤,發(fā)育于寒武紀砂巖,屬丘陵地帶。年均溫為21.6 ℃,≥10 ℃年積溫為7 200 ℃,極端最低溫為-2.1 ℃,極端最高溫為40.4 ℃;雨季基本為每年的5—9月,雨季月平均降水量在100 mm 以上,旱季為每年10月至翌年4月,旱季月平均降水量在80 mm 以下,年均降水量為1 347.2 mm,年均相對濕度為80%左右,干濕季明顯,屬濕潤北熱帶季風氣候。江南油杉人工林營建于1991年,海拔160 m,初植密度為2 490 株/hm2,造林面積為1 hm2,現(xiàn)保存株數(shù)為1 250 株/hm2,林分郁閉度為0.7,林分平均胸徑20.5 cm,平均高度17.5 m。
在老虎嶺試驗林場27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內(nèi)設(shè)置面積為600 m2的標準樣地3個。對江南油杉人工林進行每木檢尺,在標準樣地內(nèi)選擇江南油杉平均木4 株作為解析木,確定南北方位并做好標記。將目標解析木伐倒后分段、鋸取圓盤,按照2 m 區(qū)分段截取,厚度5 cm,在圓盤非工作面標注樣木號、南北方向、位置編號。對12 株解析木數(shù)據(jù)進行樹干解析。
將圓盤工作面拋光處理,依照髓心畫出南北、東西方向2 條直徑線,按照樹干解析的方法對解析木的樹高、胸徑、材積進行計算[30]。
利用Excel 2007 計算解析木樹高、胸徑、單株材積的生長量平均值,并繪制相應(yīng)曲線圖。利用SPSS 19.0 回歸分析解析木樹高、胸徑、單株材積的總生長量平均值與樹齡,分別采用6 種具有代表性的林木生長經(jīng)驗?zāi)P瓦M行擬合[31-37]。通過參考魏國余[38]、呂曼芳[39]等的研究,選取擬合優(yōu)度R2最高、殘差平方和最小的模型當做林木因子生長模型。6 種模型分別為:
以上公式中Y為單株材積、胸徑、樹高生長量;T為林齡;e 為自然常數(shù);K、A、B、C、D為隨機參數(shù)。
參考呂曼芳等[39]的方法,依次驗證樹高、胸徑、材積生長模型,將實測值與生長模型的預(yù)測值進行比對,計算殘差值和相對總誤差,計算公式如下:
通過對廣西林科院老虎嶺試驗林場12 株解析木的樹干解析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相關(guān)指標平均值見表1。
表1 江南油杉人工林生長過程Table 1 The growth process of 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
2.1.1 江南油杉樹高生長規(guī)律
江南油杉樹高生長總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在第27年時,12 株江南油杉解析木平均樹高生長總量為16.9 m,年均生長量為0.63 m·a-1,連年生長量為0.40 m·a-1。由表1 和圖1、圖2 可知:樹高年均生長量曲線呈倒“L”型,從1~12 a 間樹高年均生長量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大,當?shù)?2年時達峰值0.73 m·a-1,通過方差分析對比可知,在4~12 a 間,樹高年均生長量差異呈極顯著差異(P<0.01);12~14 a 樹高年均生長量差異不顯著,為0.73 m·a-1;16~27 a 樹高年均生長量差異不顯著(P>0.05),其變化幅度為0.63~ 0.70 m·a-1;樹高連年生長量平均值曲線呈“M”型,1~12 a 間的樹高年均生長量隨年齡增加而增大,在4~10 a 間,樹高連年生長量差異呈極顯著差異(P<0.01),在第12年時,12 株解析木的樹高連年生長量平均值達到峰值1.10 m·a-1,為江南油杉樹高生長的第1個高峰期。12~18 a樹高連年生長量逐漸下降,18~24 a 連年生長量逐漸上升,在第24年時,連年生長量比第18年時高0.45 m·a-1,此時為江南油杉樹高生長的第 2個高峰。在24~26 a 時樹高連年生長量急劇下降,在第26年時樹高連年生長量為0.25 m·a-1; 26~27 a 樹高連年生長量呈上升趨勢,但上升幅度不顯著,方差分析表明,第26年和第27年時的樹高連年生長量差異不顯著(P>0.05)。
圖1 江南油杉樹高總生長量曲線Fig.1 Growth curve of tree height total increment of 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
2.1.2 江南油杉胸徑生長規(guī)律
江南油杉胸徑總生長量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在第27年時,12 株江南油杉解析木平均胸徑生長總量為20.3 cm,年均生長量為0.75 cm·a-1, 連年生長量為0.90 cm·a-1。由表1 和圖3、圖4 可知,江南油杉在6~16 a 時的胸徑年均生長量隨年齡的增加呈上升趨勢,在第16年時胸徑年均生長量為0.68 cm·a-1。16~18 a 時胸徑年均生長量呈下降的趨勢,在第18年時年均生長量為 0.66 cm·a-1,第16年時的胸徑年均生長量與第18年時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18~27 a 時胸徑年均生長量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長,在第27年時胸徑年均生長量為0.75 cm·a-1。胸徑連年生長量曲線呈“M”型,在6~14 a 間,胸徑連年生長量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趨勢,在第14年時達峰值1.2 cm·a-1,4~14 a 的胸徑連年生長量上升幅度較大,差異極顯著,此階段為胸徑生長的第1個高峰期。胸徑連年生長量在14~18 a 時逐漸下降,在第18年時的胸徑連年生長量較第14年時下降0.70 cm·a-1。在18~26 a 時的胸徑連年生長量隨著年齡的增加呈上升的趨勢,在第26年時,胸徑連年生長量為1.05 cm·a-1,較第18年的連年生長量增加0.55 cm·a-1,此時為胸徑生長的第2個高峰期。在第27年時,胸徑連年生長量為0.9 cm·a-1,較第26年時呈下降趨勢。
圖2 江南油杉樹高平均生長量、連年生長量曲線Fig.2 Growth curve of tree height annual average increment and current annual increment of 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
圖3 江南油杉胸徑總生長量曲線Fig.3 The growth curve of DBH total increment of 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
圖4 江南油杉胸徑平均生長量、連年生長量曲線Fig.4 The growth curve of DBH annual average increment and current annual increment of 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
2.1.3 江南油杉材積生長規(guī)律
12 株江南油杉解析木材積總生長量、年均生長量、連年生長量均隨著林齡的增加而增加。在第27年時,江南油杉材積生長總量為0.283 685 cm3,年均生長量為0.010 507 cm3·a-1,連年生長量為 0.034 499 cm3·a-1。由表1 和圖5、圖6 分析可知:江南油杉材積年均生長量與林齡呈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連年生長量在1~14 a 間變化幅度較大,此階段為材積的江南油杉材積生長的第1個高峰期;在14~18 a 變化幅度平緩,18~26 a 變化幅度較大,在第26年后變化較急劇,此時為材積生長的第2個高峰期。由圖6 可知,江南油杉材積連年生長量明顯大于年均生長量,在第27年時兩者相差最大,材積連年生長量較年均生長量大0.024 483 cm3。材積連年生長量和年均生長量曲線在2~27 a 中未相交,說明27年生江南油杉尚未達到數(shù)量成熟,林木材積處于速生期,具有較大的培育潛力。
圖5 江南油杉材積總生長量曲線Fig.5 The growth curve of volume total increment of 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
2.1.4 江南油杉胸高形數(shù)變化規(guī)律
胸高形數(shù)是反映樹高圓滿程度的重要干型指標,主要運用于材積和林分蓄積的計算。由表1 和圖7 可知:江南油杉胸高形數(shù)隨林齡增加首先急劇增加之后逐漸下降,胸高形數(shù)曲線呈反“J”型變化,胸高形數(shù)在第7年后小于1,第24年后曲線變化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保持在0.52 左右。各齡階胸高形數(shù)表明江南油杉的胸高形數(shù)大,樹高尖削度小。
圖6 江南油杉材積平均生長量、連年生長量曲線Fig.6 The growth curve of volume annual average increment and current annual increment of 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
圖7 江南油杉胸高形數(shù)變化曲線Fig.7 The change curve of breast height form factor of 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
2.2.1 江南油杉樹高生長模型擬合效果分析
圖8 為6 種理論方程擬合的江南油杉樹高生長過程。由圖可知,6 種方程對樹高生長的擬合效果較好,其中林齡8~16 a 是快速生長期,這期間的曲線斜率最大。通過表2 江南油杉樹高生長模擬擬合參數(shù)及優(yōu)度可知,6 種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R2都在0.985 以上,說明6 種生長模型均對樹高生長過程的擬合效果良好,其中Schumacher 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為0.990,大于其他模型,且Schumacher 模型的殘差平方和為6 種數(shù)學模型中最小,因此,Schumacher 模型擬合精度最高,可作為江南油杉樹高生長模型。
圖8 不同理論模型擬合江南油杉樹高生長Fig.8 Fitting for tree height of 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 in different theoretical models
表2 江南油杉樹高生長模型擬合效果Table 2 The fitting effects of growth models for tree height of 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
2.2.2 江南油杉胸徑生長擬合效果分析
圖9 為6 種理論方程擬合的江南油杉胸徑生長過程。由圖可知,6 種方程擬合胸徑生長效果都較好,其中林齡8~16 a 是快速生長期,這期間的曲線斜率最大。6 種生長模型對胸徑生長過程的擬合效果均好,擬合優(yōu)度R2都在0.980 以上(表3),其中Schumacher 模型擬合優(yōu)度高達0.994,殘差平方和為45.067,其擬合優(yōu)度為6 種模型中最高,殘差平方和為6 種模型最低,表明Schumacher 模型為6 種模型中擬合精度最高的一種模型,可作為江南油杉胸徑生長模型。
圖9 不同理論模型擬合江南油杉胸徑生長Fig.9 Fitting for DBH of 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 in different theoretical models
2.2.3 江南油杉材積生長擬合效果分析
圖10 為6 種理論方程擬合的江南油杉材積生長過程。由圖可知,6 種方程擬合材積生長效果都較好,生長過程先慢后快,其中林齡18~26 a表現(xiàn)為快速生長期,這期間的曲線斜率最大。通過表4 中江南油杉材積生長模擬擬合參數(shù)及精度可知,6 種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R2都在0.995 以上,對材積生長過程的擬合效果都非常良好,其中Richards、Schumacher、Weibull、Compertz 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一樣,高達0.999,但Weibull 模型的殘差平方和僅為8.400×10-4,為6 種模型中最小,因此,Weibull 模型擬合精度最高,可作為江南油杉材積生長模型。
表3 江南油杉胸徑生長模型擬合效果Table 3 The fitting efforts of growth models for DBH of 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
圖10 不同理論模型擬合江南油杉材積生長Fig.10 Fitting for volume of 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 in different theoretical models
表4 江南油杉材積生長模型擬合效果Table 4 The fitting effects of growth models for volume of 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
經(jīng)生長模型擬合效果分析,篩選出江南油杉人工林樹高、胸徑、材積數(shù)學模型(表5),式中H代表江南油杉的樹高,單位為m,D代表江南油杉的胸徑,單位為cm,V代表江南油杉的材積,單位為m3,T代表林齡。
表5 不同因子數(shù)學模型方程式Table 5 The optimal mathematical model equation of the measurement factors
根據(jù)高楠等[40]在福建省永春縣對江南油杉的原變種—50年生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人工林進行的樹干解析的分析結(jié)果,以2 a 為1個齡階,將林齡分別代入經(jīng)過篩選對比所得的樹高、胸徑、材積的回歸方程模型,通過方程式分別計算樹高、胸徑、材積的預(yù)測值,用所測得的實測值減去預(yù)測值得到殘差,結(jié)果如表5 所示。并對樹高、胸徑、材積的殘差值進行方差分析,分析組內(nèi)殘差值差異是否顯著。
分析結(jié)果表明,胸徑生長的實測值與預(yù)測值的殘差范圍在-7.600 2~0.693 2 之間,平均殘差值為-2.816 7,相對總誤差為19.44%;樹高生長的實測值與預(yù)測值的殘差范圍在-3.172 3~0.549 4 之間,平均殘差值為-1.843 5,相對總誤差為14.63%;材積生長的實測值與預(yù)測值的殘差范圍在-0.452 592~ 0.002 976 之間,平均殘差值為-0.157 490,相對總誤差為79.72%。通過對實測值和預(yù)測值進行方差分析,胸徑和樹高的實測值和預(yù)測值的差異不顯著,P 值分別為0.287 和0.352,F(xiàn) 值分別為1.157和0.882;材積生長的實測值和預(yù)測值差異顯著(P=0.045,F(xiàn)=4.257)。綜合分析可知,在江南油杉樹高、胸徑、材積最優(yōu)擬合模型R2均大于0.990,胸徑和樹高預(yù)測值與實測值差異不顯著,且相對誤差較小,模擬精度較高,因此,本研究所擬合得到的胸徑和樹高生長模型能較準確預(yù)測江南油杉實際生長情況。由于本研究主要是通過對在廣西林科院老虎嶺試驗林場的江南油杉人工林進行生長規(guī)律分析與生長模型研究,在通過查閱現(xiàn)有江南油杉研究資料中,高楠等在福建對原變種油杉的生長規(guī)律研究內(nèi)容對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對比價值,因此,本研究所擬合的生長模型用于驗證油杉的生長情況具有一定誤差,材積預(yù)測值與實測值的方差分析差異顯著。
通過所選擇的江南油杉材積生長模型推算值,得到江南油杉0~50 a 的材積年均生長量、連年生長量(圖11)。根據(jù)江南油杉材積生長情況,可知江南油杉材積年平均生長量與連年生長量相交于48~49 a 間,即江南油杉數(shù)量成熟年齡為49年,此時的江南油杉材積生長量為0.942 460 m3。江南油杉數(shù)量成熟年齡的確定可為實際生產(chǎn)中采伐年齡的確定提供理論參考。
本研究通過對12 株27年生江南油杉進行樹干解析,分析江南油杉多因子的生長規(guī)律,并進行6 種數(shù)學模型對江南油杉的樹高、胸徑、材積生長進行擬合。得到以下結(jié)論:
1)27年生江南油杉樹高生長總量為16.9m,通過對樹高生長規(guī)律的研究表明,江南油杉樹高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年均生長量在1~12 a 增加顯著,隨后呈波動變化,連年生長量在6~14 a 和18~24 a 間增長幅度較大。經(jīng)綜合分析,江南油杉樹高在初期(1~6 a)生長緩慢,此階段為江南油杉蹲苗期,在6~14 a 和18~24 a,樹高生長速度增快,并處于較高的增長水平,是江南油杉樹高生長的速生期。在第12年時,樹高連年生長量平均值達到樹高生長的第1個高峰期。12~18 a 樹高連年生長量逐漸下降,樹高生長在第18年時下降較為明顯,樹高連年生長量低于第12年時的數(shù)值(0.70 m·a-1),18~24 a 樹高連年生長量逐漸上升。
表6 江南油杉測樹因子預(yù)測值與實測值對比結(jié)果Table 6 The comparison results of the measurement factors in predicted values and measured values of Keteleeria cyclolepis
圖11 江南油杉材積平均生長量、連年生長量預(yù)測值變化曲線Fig.11 The predicted value changing curve of volume annual average increment and current annual increment of Keteleeria cyclolepis
江南油杉胸徑總生長量隨林齡增大而增加,27年時達到20.3 cm,1~6 a 為江南油杉胸徑生長的緩慢期,胸徑生長的速生期在6~16 a 和18~27 a 出現(xiàn)。胸徑和樹高連年生長量隨著年齡增加的波動規(guī)律類似,胸徑生長高峰期比樹高晚2年,低生長期則為同一年。
江南油杉材積總生長量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在第27年時,江南油杉材積生長總量為 0.283 685 m3。材積的連年生長量在1~14 a 變化幅度較大,為材積生長的第1個高峰期,14~18 a 變化幅度平緩,18~26 a 變化幅度較大,第26年后變化較急劇,為材積生長的第2個高峰期。
江南油杉胸高形數(shù)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先急劇增加后緩慢下降趨勢,胸高形數(shù)曲線呈反“J”型變化,胸高形數(shù)在第7年后小于1,第24年后曲線變化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保持在0.52 左右。各齡階胸高形數(shù)表明江南油杉的胸高形數(shù)大,樹高尖削度小。
2)通過對比較分析6 種生長模型對江南油杉樹高、胸徑、材積實測值的擬合情況,選擇了樹高、胸徑、材積生長的數(shù)學模型。經(jīng)驗證,胸徑和樹高的預(yù)測值與實測值殘差較小,相對總誤差較小,預(yù)測值與實測值差異不顯著,證明所選擇的數(shù)學模型預(yù)測值基本符合實際生長規(guī)律。蘇瑪克(Schumacher)模型可作為江南油杉樹高和胸徑生長數(shù)學模型,韋布爾(Weibull)模型為材積生長數(shù)學模型。
3)27年生江南油杉材積的連年生長量和平均生長量曲線經(jīng)27年生長仍未相交,說明江南油杉在27年內(nèi)尚未達到數(shù)量成熟。通過材積生長模型的推算結(jié)果,江南油杉材積年平均生長量與連年生長量相交于48~49 a 間,即江南油杉數(shù)量成熟年齡為49 a,此時的江南油杉材積生長量為 0.942 460 m3。
林同龍[14]在福建省邵武市對12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的生長規(guī)律進行研究,得到第1年為江南油杉樹高生長高峰期、第10年樹高生長變緩的結(jié)論。高楠等[40]在福建省永春縣對50 a 生江南油杉原變種油杉進行的研究,得到了油杉樹高有2個快速生長期,分別在5~16 a 和20~24 a,連年生長量在第22年時出現(xiàn)生長最大峰值;油杉前50 a 均是材積快速生長期等結(jié)論。本研究的結(jié)果表明,江南油杉人工林樹高連年生長量有2個生長高峰期,其中,在4~12 a 時,樹高連年生長量平均值達到樹高生長的第1個高峰期,連年生長量為0.30~1.10 m·a-1,18~24 a 為樹高生長的第2個高峰,連年生長量為0.40~0.85 m·a-1,至第27年采集仍處于速生期,這與林同龍等的結(jié)論具有差異,與高楠等的結(jié)論相似。
第1個樹高生長高峰期時,可能由于此時林分還沒有郁閉,根系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對養(yǎng)分競爭較低及良好的水肥條件有利于江南油杉的高生長。12~18 a 樹高連年生長量逐漸下降,可能是由于林分郁閉度增大導致水肥資源競爭激烈,且該階段南寧地區(qū)的水熱條件產(chǎn)生波動較大,樹高生長在第18年時遭受氣候影響較為明顯,樹高連年生長量低于第12年時的數(shù)值(0.70 m·a-1)。由于自然稀疏能力改善了活立木的生長環(huán)境,有利于樹高的生長,18~24 a 樹高連年生長量逐漸上升。在江南油杉的樹高快速生長期應(yīng)加強林分的集約經(jīng)營,注重林分的撫育,適當進行科學間伐,促進樹高快速生長,以提高林分的樹高生長量;在江南油杉胸徑快速生長期應(yīng)該結(jié)合林分郁閉的情況,對林分進行科學合理的密度調(diào)控,輔以施肥、修枝等措施,保障林木的生長和養(yǎng)分空間,達到最大的胸徑生長收獲量,在部分立地條件較好的林分,可適當增強間伐強度,以培育江南油杉大徑材用材林。
江南油杉在12~18 a 樹高連年生長量逐漸下降,胸徑連年生長量在14~18 a 時逐漸下降,材積連年生長量在14~18 a 增加幅度平緩,造成變化的原因與此階段林分郁閉度增大而導致水肥資源競爭激烈,并與此時期南寧地區(qū)的水熱條件產(chǎn)生波動較大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在24~26 a 間,受強厄爾尼諾氣候現(xiàn)象影響,極端天氣數(shù)量較常年增加,南寧全市在2016年1月出現(xiàn)近30 a 來范圍和程度最大的一次降溫天氣,且2016年南寧市遭受洪澇、臺風、干旱災(zāi)害影響較為嚴重,因此,復雜的氣候因素影響了樹高的生長,造成樹高連年生長量減小幅度較大;在26~27 a,由于2017年1 至2月,南寧市整體氣溫較往年偏高,雨水偏少;3月,氣溫較往年偏低,而降水量偏多,且林分的郁閉度增大,林分生長空間減小,造成胸徑連年生長量下降,而樹高連年生長量增加。
通過每木撿尺,27年生江南油杉中,在18~32 cm 胸徑占比78.0 %,其他徑階范圍較少,總體呈正態(tài)分布。15~18 m 樹高林木占比72.0 %,生長快和生長慢的林木比例較少,樹高總體分布與胸徑分布一致。說明江南油杉人工林林分結(jié)構(gòu)分布合理,符合人工林生長的基本規(guī)律。
江南油杉生長初期(1~6 a)具有蹲苗現(xiàn)象,樹高、胸徑、材積的生長緩慢,因此在江南油杉人工林營建中,應(yīng)細致整地,加強林地管理,撫育措施及時得當,通過施肥等措施保證江南油杉苗木生長得到充分的肥力?;蛘呖梢酝ㄟ^延長江南油杉苗木出圃時間,可使江南油杉幼苗達到較高的高度和較粗的地徑,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并可適當?shù)乇苊怆s草的過快生長阻礙江南油杉的生長。
本研究對廣西林科院老虎嶺江南油杉人工林進行研究,受水熱條件及管理措施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江南油杉生長水平參差不齊,分析所得到的研究結(jié)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對于江南油杉在不同水熱環(huán)境下的生長規(guī)律及生長模型,需要在多地進行引種試驗,待林木生長達到一定程度后進一步分析,以期更科學地獲得江南油杉各生長性狀的數(shù)學模型,使各生長數(shù)學模型適用于多地域的江南油杉人工林分生長分析。在其他地域開展江南油杉人工栽培與管理時可以參考本研究所得結(jié)論,在生產(chǎn)中應(yīng)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確定江南油杉適宜主伐的成熟年齡,為江南油杉人工林培育提供理論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