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祖國邊境線上義務(wù)守邊50余載,將青春奉獻給祖國的守邊事業(yè),在她守護的山口,創(chuàng)造出無一例人畜越境事件的守邊業(yè)績。
她就是用生命守衛(wèi)國土的護邊母親布茹瑪汗·毛勒朵。
19歲時,布茹瑪汗就跟著丈夫來到海拔超過4000米、山頂常年積雪的冬古拉瑪山口,成為第一批護邊員。
巍巍高山上,有一條長達50多公里的巡邏路。只要行走在這條路上,布茹瑪汘就會找石頭刻上“中國”二字。半個世紀(jì)過去了,布茹瑪汗·毛勒朵刻下了多少塊“中國石”,她自己也不清楚。
守邊的日子里,布茹瑪汗有了自己的子女,還有了被她視為“兒子”的許多邊防子弟兵。她給戰(zhàn)士們織毛衣、織毛襪、做被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光她的兒女都成了護邊員,聽著她故事長大的吉根鄉(xiāng)年輕人,許多都加入到護邊的隊伍中。
布茹瑪汗50年如一日,用雙腳丈量祖國的邊境線,帶著一家人甘守清貧,始終把熱愛祖國作為人生追求的目標(biāo)。她就是活著的界碑,正是因為千千萬萬個布茹瑪汗的存在,才有了祖國邊陲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