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芳
摘? 要:本論文的研究內容是在UMU互動平臺、3Done建模軟件、希沃白板、微課、思維導圖等多技術融合的環(huán)境下進行跨學科的項目學習。學生在充分了解中國陶瓷的發(fā)展簡史的過程中,學習如何使用現(xiàn)代科技——3Done,設計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藝術性的陶瓷模型。
關鍵詞:多技術融合;項目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6-268-01
一、為何引入項目學習
少年強,則國強。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整合知識的能力,讓學生能創(chuàng)造地發(fā)現(xiàn)、批判地思考和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本課題積極響應新課標倡導的基于項目的學習方式,努力實現(xiàn)將知識建構、技能培養(yǎng)與思維發(fā)展融入到運用數字化工具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
二、項目的設計與實施
《新絲綢之路——3Done點亮中國古典陶瓷》是我校自主研發(fā)的特色課程,融合了語文、數學、信息技術、美術等多個學科進行學習活動設計,課堂更具文化底蘊,豐富而立體。借助UMU平臺進行課前準備,推送圖文資料讓學生預習中國古典陶瓷發(fā)展簡史——語文;學生使用思維導圖對陶瓷模型預設計,繪制精美作品——美術;自學微課,使用3Done建模工具設計陶瓷模型——信息技術;建模時計算模型尺寸及長寬高比例——數學;對打印模型進行加工美化——美術。
1.確定課題
本課題留給學生足夠的創(chuàng)作空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地選擇和創(chuàng)作,并最終實現(xiàn)創(chuàng)意物化,這對學生來說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引發(fā)強大的學習驅動力。又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把中國古典陶瓷和3D打印有機結合,同時是為了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小組分工
學生在充分了解陶瓷的發(fā)展簡史后,根據“最喜歡某個時期的陶瓷”為依據進行分組,5-6人一組,共同研究該時期的陶瓷的主要功能、造型、外觀、制作材料和工藝等,使用思維導圖進行整理和匯總。在此基礎上搜集或設計花紋素材,并使用3Done創(chuàng)作一個或一套兼具實用性和美觀性的陶瓷模型,撰寫匯報稿,制作演示文檔。以上由各小組的組長統(tǒng)籌和分工,并記錄每一位組員的參與程度和具體表現(xiàn)。
各小組使用移動終端把項目學習過程中生成的內容上傳UMU互動平臺。
3.學情診斷
課前通過使用UMU互動平臺上 “考試”和“問卷”,了解學生對于中國古典陶瓷發(fā)展知識的了解程度;布置“作業(yè)”——錄制視頻匯報成果,了解學生對于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的能力以及自由表達的能力。在課中使用“問卷”和“作業(yè)”收集并分析數據,能及時、整體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是否積極、學習目標是否明確,是否遇到困難;根據微課的點擊量、建模難點的“問卷”調查結果,及時、整體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根據課后“考試”和“作業(yè)”,了解學生對本課知識點3Done建模工具的掌握程度。
4.匯報交流
各小組派一名代表面向全班進行成果匯報。匯報內容包括(1)對陶瓷模型的設計理念、功能性和創(chuàng)新性進行介紹;(2)使用了哪些方法和工具進行建模;(3)在項目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小組內組員是如何分工的,每個組員的參與度和配合度如何;(4)創(chuàng)作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組內是如何討論解決的;(5)通過項目學習,組員們都有哪些收獲。
各小組使用移動終端把匯報過程錄制成小視頻上傳UMU互動平臺。
5.學習評價
學習評價最主要依據小組對項目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定,分為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可以參考小組在項目學習過程中的生成、團隊的分工、協(xié)作和解決問題情況等方面進行評價。結果性評價要從作品的完成情況和匯報表達兩方面進行。
教師點評、小組互評、組內自評都可以在UMU互動平臺上的進行,平臺上的AI智能根據教師預設的評價維度及評分權重,對小組作品和匯報視頻進行自動打分和給出評語。
學生根據多維度的評價,及時了解自身的問題和不足,調整自己學習態(tài)度,明確改進方向。
6.項目實施后的思考
不足之處,應充分利用課前準備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關聯(lián)實際生活,在設計陶瓷時在實用性方面加入更多的思考;學習評價方面,教師可預先和學生共同制定評價量規(guī),以便學生在項目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監(jiān)督。在小組互評環(huán)節(jié),根據具體的評價量規(guī)進行評價,評分的結果更客觀公正。
創(chuàng)新之處,依托UMU互動平臺的智慧功能實現(xiàn)智慧評價、精準教學和個性化指導,充分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能及時動態(tài)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策略。學生的作品能在課堂上得到及時的評價反饋,這將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課程資源將長期保存在UMU互動平臺上,方便學生隨時回看,而學生在項目學習過程中的生成也可以借助UMU的平臺進行展示,不斷地積累并記錄學生的成長。
三、結束語
欣喜地發(fā)現(xiàn),在多技術融合的環(huán)境下進行項目學習,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學生終身發(fā)展和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學科素養(yǎng)方面,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在精準教學和個性化指導下,基本都達到了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此次嘗試具有一定的成效,可如何把握項目學習的本質開展學習仍有許多問題等待教師們去探索。
(作者單位:江門市范羅岡小學,廣東? ?江門? ?52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