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杰
(霍州煤電集團呂梁山煤電有限公司木瓜煤礦, 山西 方山 033100)
回轉臺作為掘進機中的關鍵部件之一,其具有較好的結構性能對提高掘進機的生產效率至關重要。由于井下工作條件的惡劣性,加上回轉臺自身結構問題,導致其在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鉸接耳磨損嚴重、變形量過大、斷裂等故障,嚴重影響著掘進機的正常作業(yè),開展掘進機回轉臺的結構性能研究十分必要[1]。
回轉臺是掘進機中的關鍵組成部件之一,在使用過程中,主要與左右機架進行連接,負責對截割臂進行支撐,以實現懸臂的上下升降運動及360°旋轉作用。在此過程中,由于截割頭的各類參數均發(fā)生不同時刻的變化,導致回轉臺承受著來自截割頭的較大變載荷沖擊作用,而截割頭的轉速及擺速變化對回轉臺的影響更大[2]。由于回轉臺的結構性能變化,導致掘進機出現了不同類型的運行故障,具體如下:
1)掘進機在工作過程中,會產生較大機械振動和變載荷作用,若回轉臺長時間在此狀態(tài)下運行,將會出現支撐部疲勞受損,甚至突然出現裂紋現象;
2)回轉臺在設計及使用過程中,由于其結構強度和剛度的不足而出現變形或斷裂現象,導致掘進機的截割性能大大降低,甚至出現整體無法正常運轉的故障現象;
3)掘進機使用過程中,由于回轉臺上的油缸驅動壓力過大,導致掘進機整體出現了液體泄漏現象;
4)回轉臺上的銷軸由于長時間承受著較大程度的振動沖擊作用,導致其銷軸出現了磨損、變形等現象,影響著掘進機的運行穩(wěn)定性[3]。
回轉臺在掘進機中主要起到支撐懸臂、截割部分的回轉、升降、前進等作用,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掘進機運行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因此,結合掘進機回轉臺的結構特點,采用PROE軟件,建立了包含轉盤、回轉孔、連接銷軸孔等特征在內的回轉臺初步模型;為使回轉臺的仿真結果與實際使用情況更加吻合,提高仿真結果精度,對回轉臺上的倒角、圓角、圓孔等進行了模型簡化,省略了銷軸上的非關鍵特征。由此,建立了回轉臺的三維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掘進機回轉臺三維模型
結合建立的回轉臺三維模型,根據其實際結構材料,將回轉臺的仿真模型設置為了40Cr材料,其材料的主要屬性參數如表1所示。同時,采用QBQUAS軟件,采用了四面體網格,將網格大小設置為20 mm,誤差設置為2 mm,完成回轉臺的網格劃分。根據回轉臺的實際使用情況,截割臂對其鉸接孔處將產生70 kN大小的作用力,降油缸將對回轉臺鉸接孔產生100 kN左右的作用力,因此,將此作用力施加在回轉臺上,并對其進行邊界條件設置,完成了回轉臺仿真模型的建立,如下頁圖2所示。
表1 回轉臺材料的主要參數
圖2 掘進機回轉臺仿真模型圖
通過回轉臺的仿真分析,得到了其應力變化圖,如圖3所示。由圖可知,回轉臺在整體出現了應力分布不均勻現象,并出現了應力集中現象;其中,在回轉臺的前端左右銷軸耳、中部的定位固定槽及后部的升降油缸鉸接耳等部位應力相對較大,但應力值均在材料的屈服強度范圍里;而在其中部的前后兩端及后支腿上應力相對較低。分析其原因為截割臂在作業(yè)過程中對回轉臺的鉸接耳處產生了較大的動態(tài)載荷作用,這與回轉臺的實際使用情況基本吻合。此現象將導致回轉臺鉸接耳處在使用過程中率先出現變形、斷裂等故障,影響著掘進機的使用安全,因此,需對這些部位進行結構優(yōu)化[4]。
通過掘進機的仿真分析,得到了其結構位移變化圖,如圖4所示。由圖可知,回轉臺整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結構變形,其中,后端升降油缸鉸接耳處的變形量最大,并延連接臂向前端呈逐漸減小的變化趨勢;而在截割部與回轉臺連接的鉸接耳處也出現了較大程度的結構變形,且外出鉸接耳變形大于內側;回轉臺的中部及前端變形量則相對較小。出現此現象的原因同樣為在升降油缸及截割部作業(yè)過程中,對回轉臺鉸接處產生了較大載荷作用。在回轉臺使用過程中,這些部位最為薄弱,極易可能率先出現變形、斷裂等故障。因此,對回轉臺的結構剛度需進一步進行加強[5]。
圖3 回轉臺應力變化圖
圖4 回轉臺結構位移變化圖
結合回轉臺的仿真結果分析,回轉臺的后端升降油缸鉸接耳處、截割部鉸接耳等位置均出現了較大程度的應力集中及結構變形現象,在使用過程中極易發(fā)生變形、斷裂等故障,影響著掘進機的工作效率,因此需對回轉臺進行結構改進。
1)在回轉臺鉸接耳、中部連接槽等應力集中部位周邊開設直徑較小的圓孔,可將集中的應力進行轉移,改變回轉臺上的應力集中現象;
2)對回轉臺后端升降油缸鉸接耳處進行加強,增加鉸接耳的厚度及銷孔尺寸,或在現有鉸接耳外界焊接加強材料,以提高此處的結構剛度;
3)對連接臂及截割部鉸接耳處進行結構加強,增強其材料厚度,可減小在此處的結構變形;
4)對回轉臺的使用情況進行定期維護保養(yǎng),保證鉸接孔處的潤滑性,針對出現的故障問題,應及時進行維護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