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四川宣傳關心下一代新聞佳作評選結果揭曉,獲獎作品有發(fā)人深省的文字描述,有直觀的攝影圖片。每一個獲獎者都有自己的故事,有感動的淚點,有為之堅持的理由。
《關愛明天》羅曉慶
一張證書,一枚獎章,一片掌聲,總是能給予人信心和希望。在一次編輯部評刊會后,得知《中國故事、南充故事、初心故事——南充千名五老傾情講述“三個故事”》獲得第六屆四川新聞佳作特別獎的消息,對于正疲于奔波在采訪路上的我來說,確實給我注入了一股正能量。
在浩浩蕩蕩媒體變革的時代里,多少人離開后,對這個曾經(jīng)創(chuàng)造出激情、進步的職業(yè),不回望一眼,又有多少挑燈夜戰(zhàn)的新聞人繼續(xù)堅守,也不自詡悲壯。高興之余,我也很感慨,被時代裹挾著往前走的記者,追求、目標到底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深度原創(chuàng)。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傳播手段如何進步,我認為優(yōu)秀新聞報道的格調永不會變,那就是用時代之筆做深度原創(chuàng)、服務公共利益的新聞作品。不造作而又滿懷摯誠,不淺薄而又大氣自然,當然,更重要的是,一個優(yōu)秀記者的全部追求都必須以光明磊落的人格作為支撐。我將繼續(xù)在人格和文格的統(tǒng)一上,不斷努力向前。
涼山州關工委 邱天
記不得是多少次去到基層縣市和鄉(xiāng)鎮(zhèn),也記不得是多少次去到學校和村組,但記憶深刻的是孩子們的笑容一天比一天燦爛。
涼山是全國“三區(qū)三州”深度貧困地區(qū)之一,助力脫貧攻堅是這幾年涼山州關工委工作的“主旋律”。無數(shù)次為孩子們送去解決學習生活困難的物資和愛心,也無數(shù)次為孩子們送去弘揚傳統(tǒng)美德、培育良好行為習慣、加強民族團結等方面的“精神食糧”。
如今在涼山偏遠鄉(xiāng)村,你能看到最漂亮的是學校,你能聽到最動聽的是課堂里的朗朗讀書聲,你能體會最多的是涼山孩童們發(fā)自內心的微笑。
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里,“貧困”“落后”依然是和涼山聯(lián)系最緊密的幾個詞語。這幾年,我一直堅持用鏡頭記錄真實的涼山,就是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告訴外界:涼山正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脫貧奔康路上的涼山群眾和青少年正在揮手告別歷史,無比喜悅地邁向燦爛明天!
《精神文明報》胡桂芳
跟隨采訪團的腳步,記者一次次地走近這群退而不休的五老志愿者,每一次都是一場心靈的洗禮。他們雖銀發(fā)蒼蒼,但卻斗志昂揚,在關愛青少年工作中不遺余力,深情守護著童心夢,用愛撒下了一路芬芳;他們不求回報,只是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真真切切地為孩子們做點什么,抑或是留下點什么,讓孩子們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健康成長。
“咋不干?只要干得動,一輩子都要干!共產黨員永不退休?!睍r至今日,我依然清晰地記得,面對記者的鏡頭,內江市威遠縣向義鎮(zhèn)80歲的五老志愿者林樹清雙手叉腰,站在自己帶領鄉(xiāng)親們鋪設的水泥路上,回答得鏗鏘有力。這是一句樸實的語言,沒有華麗的辭藻,卻道出了五老志愿者們共同的心聲!連續(xù)幾天的采訪,他們都無一例外地表示,只要生命尚在,必將關愛事業(yè)進行到底。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感動。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我有義務去傾聽、記錄來自他們的感動,更愿意為他們鼓與呼,傳遞身邊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