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醫(yī)院血液內科 王婷 劉輝
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聽到別人說:“我有貧血。”確實,貧血是血液科最常見的癥狀。那么到底什么是貧血呢?貧血是一種臨床狀態(tài),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血液中紅細胞減少,低于正常值的下限,目前是以血紅蛋白(HB)濃度(也就是人們平時說的血色素)來定義貧血。根據(jù)目前國際標準,在海平面地區(qū),男性HB 水平低于120 克/升,女性低于110克/升,孕婦低于100 克/升即為貧血。根據(jù)血色素的水平,我們將貧血分為輕度(介于正常值到90 克/升之間)、中度(介于60克/升到90 克/升之間)、重度(介于30 克/升到60 克/升之間)以及極重度(小于30克/升)貧血。
那么發(fā)生貧血的時候會有什么癥狀出現(xiàn)呢?要想搞明白這個問題,那就得先來看看血紅蛋白在機體中的作用。血紅蛋白的重要作用就是攜帶氧氣,隨著血流將氧氣送去全身各處,以供應全身各個臟器對氧氣的需求。當發(fā)生貧血的時候,血液中紅細胞數(shù)量減少,血紅蛋白水平下降,攜帶的氧氣就會減少,臟器的氧氣供應就受到了影響,因此就會出現(xiàn)臟器缺氧的一些表現(xiàn)。首先可能表現(xiàn)為乏力和疲乏,最開始乏力可能出現(xiàn)在長時間工作、大量運動及體力勞動后,隨著貧血加重,靜息狀態(tài)下也會出現(xiàn)勞累、倦怠、乏力、頭暈、氣短、心慌。其他容易觀察到的癥狀,比如面色蒼白、萎黃,人們常說的“氣色不佳”,眼瞼結膜發(fā)白、指甲甲床以及口唇顏色發(fā)白,缺少血色。同時可能會出現(xiàn)臟器缺氧的其他表現(xiàn),比如指甲變脆易斷、頭發(fā)枯黃、四肢冰冷、心率增快、心律不齊、脾氣暴躁易怒、心絞痛、一過性黑矇等。我們自身身體的代償能力很強,所以最開始出現(xiàn)輕度貧血的時候,機體會進行代償,可能沒有癥狀或者癥狀輕微,隨著貧血的加重,血色素進行性下降,超過機體的代償能力時,貧血的癥狀就會逐漸顯現(xiàn)出來。
貧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失血、紅細胞或血紅蛋白生成不足、紅細胞破壞增加。
首先來看失血。失血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失血如外科手術、創(chuàng)傷、宮外孕破裂、消化道大出血、重要臟器破裂等。短時間內大量的血液丟失,會導致血色素的快速下降產(chǎn)生貧血。慢性貧血最常見的原因包括:各種原因導致的月經(jīng)增多、消化道的慢性失血(如消化道潰瘍、潰瘍性結腸炎、消化道腫瘤、痔瘡等)、慢性泌尿系出血等,此類慢性失血導致的貧血一般速度發(fā)生較慢,不易察覺,等癥狀出現(xiàn)時往往血色素已經(jīng)是較低的水平。
其二,紅細胞或血紅蛋白生成不足。人體內的紅細胞是有一定壽命的,正常情況下衰老的紅細胞破壞后,會有源源不斷的新的紅細胞產(chǎn)生來補充。但是當造血原料不足或骨髓本身功能障礙等導致紅細胞或血紅蛋白生成不足、無法彌補紅細胞的衰老凋亡時,就會逐漸產(chǎn)生貧血。常見的造血原料包括鐵及葉酸、維生素B12。鐵攝入不足、人體對鐵的需求量增加(懷孕、青少年等)、鐵丟失過多(如消化道慢性失血等)導致的缺鐵性貧血,各種原因導致的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導致的營養(yǎng)性貧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比較常見。骨髓產(chǎn)紅細胞的能力障礙,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白血病、骨髓瘤等各種原因導致骨髓生成紅細胞的能力下降,也會產(chǎn)生貧血。
其三,紅細胞破壞增加,如各種原因引起的溶血(先天性、免疫性、藥物性等)、脾功能亢進等因素,導致紅細胞大量被破壞,破壞的速度超過了骨髓新生紅細胞的代償能力時,就會發(fā)生貧血。
一說起貧血的治療,人們總說:你貧血了,多吃點豬肝,多吃點菠菜,補補鐵!其實貧血只是一種臨床癥狀及表現(xiàn),其背后的原因錯綜復雜、多種多樣。因此貧血的治療絕不僅僅是依靠補鐵能解決的。在診斷貧血之后,我們一定要弄清楚貧血的原因,然后從根源上來治療,才能治標又治本,這點非常重要。因此發(fā)現(xiàn)貧血要引起足夠重視,必須去??崎T診進一步篩查貧血原因,再根據(jù)病因有的放矢,盡快糾正貧血,改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