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立夫
月亮一直掛在天空,按照自己的規(guī)律和節(jié)奏自顧自地陰晴圓缺著。寂寞的夜里,因?yàn)橛辛嗽铝粒教砹嗽S多的詩情和畫意。
我愛月亮,愛她的“變”與“不變”。她的“變”在于沒有一直圓滿,但也沒有一直缺失;她的“不變”在于她總是缺了又圓,圓了又缺。變,讓她少了單調(diào)乏味,多了情調(diào)雅趣;不變,讓她少了捉摸不定,多了韻律興致。我最愛她的寧靜而不張揚(yáng),像一個(gè)冷艷的美人,從不濃妝艷抹,從不熱情過度,始終溫文爾雅,嫻靜如水。
昨天夜里,天空中飄著細(xì)碎的雪,讓月亮更多了一層朦朧的美。
月,《說文解字》上說:“闕也。太陰之精,象形?!倍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上說:“闕也。大侌(古同“陰”)之精。月闕疊韻。釋名曰。月,缺也。滿則缺也。象形。象不滿之形。魚厥切?!彪m然對于漢字的解釋,最忌主觀臆斷,牽強(qiáng)附會(huì),最忌“想當(dāng)然”,但是我仍然愿意把“月”的讀音解釋作“圓缺切”,而不是如段注所說“魚厥切”,理由是月亮無非是圓缺兩種狀態(tài)。我忽然生出人生如月的感慨。月,圓的時(shí)候少,缺的時(shí)候多,這多像我們的人生??!
人生更多的是缺、不完滿,這幾乎是常態(tài),季羨林先生有文即名之為《不完滿才是人生》;而圓,則是短暫的,易逝的。《晉書·羊祜傳》:“祜嘆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當(dāng)斷不斷。’”宋代詞人辛棄疾亦在其詞《賀新郎·用前韻再賦》中感嘆:“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毙翖壖仓?,有宋人方岳詩句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語無二三?!边@諸多的感嘆,感嘆的正是人生無常,有諸多不如意,一如月的“闕”。人生的確如是,光芒四射、得意圓滿的時(shí)刻是短暫的,更多的是盈虛的變幻,只不過人生更加莫測罷了,不如月有規(guī)律可循。
人一生身體的變化也如月亮的盈虛。人剛一出生,便如弦月,在廣闊的天幕中,只是一道微微亮的圓弧;繼而像月亮一樣慢慢地長大,直至完滿,完滿時(shí)卻也人到中年,月盈則虧,慢慢地人的身體也如月亮一樣漸漸地缺失衰落,直至于回歸到初生時(shí)的羸弱微無。其實(shí),人生的吃喝用度、生老病死、工作事業(yè)等等也莫不如是。天空中的月,不正是人生種種的生動(dòng)寫照嗎?
如是看來,人生如月,月如人生,唯愿我輩能參透其中奧妙,放下不必要的喧囂、爭吵和熱鬧,放下不切實(shí)際的欲望、追求和索取,而能如月般淡然、寧靜、平和、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