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月軒
在2019北京世園會上,一幅巨型花卉畫作引起觀眾的注目和好評,人們連連稱贊,太美啦!簡直都畫活了!現(xiàn)場許多人甚至手拿放大鏡觀看這幅作品。然而,令人們想不到的是,此畫的作者竟是一位80歲的老人,他就是享有“中國植物畫第一人”美譽的植物科學畫家曾孝濂老人。
曾老1939年出生在云南省威信縣,小時候喜歡信手涂鴉,用老人的話講,什么都敢畫,卻畫什么不像什么,喜歡畫畫的他,偏偏不信什么天賦之說,只要自己喜歡畫就去畫,一天畫不好就畫兩天,一年畫不好就畫兩年,憑著這股對畫畫的熱愛和鍥而不舍,20歲的他進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任實習繪圖員,能夠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他比考上大學還興奮。不久,國家啟動了由300多位植物分類學家和164位插畫師組成的《中國植物志》的編纂工作,曾孝濂有幸選入其中,成為畫花木鳥獸的繪畫師,并且這一畫就是37年。
植物科學畫,必須要比照標本,精確地傳達植物的科學特征,要求畫家要極其嚴謹和細心,每一朵花、每一片葉,甚至是每一個絨毛都不能有差池,更要長年忍受孤獨和寂寞,曾老卻對這份工作樂此不疲,他經(jīng)常說,創(chuàng)作植物畫要用科學家的眼光觀察,用藝術家的熱情去描繪自然之美。
為了觀察和積累素材,使自己的畫作充滿生命力、透著靈動之美,曾老不僅去植物園尋找活標本,還常常去野外寫生,他曾經(jīng)在與越南、老撾、緬甸接壤的林區(qū)實地寫生。在原始森林和熱帶雨林采集標本的時候,被40多只螞蟥叮咬,與眼鏡蛇對峙。為了創(chuàng)作難得一見的植物綠絨蒿,曾老親自爬上4700米高的云南白馬雪山,面對宛如綢緞一般的花朵,曾老欣喜若狂,每講到此,老人依然是感動和震撼。談到自己的職業(yè),曾老這樣解釋道:“它就應該這樣,這是一種生命的力量,燦爛至極,歸于平淡。”時至今日,曾老筆下的2000多幅作品中,無一花無出處,無一葉無根據(jù)。
1997年,曾孝濂以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的職稱退休并移居北京,為了和時間賽跑,退休后的他依舊每天五點起床,筆耕不輟,在這期間,他先后創(chuàng)作、出版了《中國云南百花圖》《藥用植物畫集》《曾孝濂彩墨畫集》等不同主題、形式的作品。2017年,曾老為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精心創(chuàng)作了10幅作品,獲贊無數(shù);2019年,他為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創(chuàng)作完成了畫幅為114×251厘米、題為《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巨幅作品,這幅畫作是老人用時180天,每天頭頂著2斤重的特制放大鏡、伏案8個小時創(chuàng)作而成的。流連于此畫中,人們驚艷、震撼,有人甚至驚呼:“隔著畫都能聞到花香!”而老人則說:“畫中的37種植物全都出自中國,傳播出去影響世界;我只希望大家看到之后能感嘆一句,原來這些都是土生土長的中國植物!”
“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感受,畫畫的過程就是物我交融心領神會的過程。當你全神貫注于感悟和表達時,你會忘掉一切糾結和煩惱,進入純凈的境界,與大自然渾然一體。”因為喜歡畫畫,熱愛大自然花草鳥獸,他不僅在自己工作領域出類拔萃,還跨界郵票界,《杜鵑花》《杉樹》《中國鳥》等幾套獲獎郵票都出自他手,他設計的牡丹花明信片是我國郵政史上發(fā)行量最大的明信片之一。他設計的《中國鳥》獲得第十三屆政府間郵票印制者大會最佳連票獎,這是有著“郵票界的奧斯卡”之稱的世界上郵票印制最高獎,這一次獲獎,也是中國迄今為止唯一一次獲得這個獎項。
面對無數(shù)贊譽之詞,老人說:“在畫家面前,我不過懂點植物;在植物學家面前,我就是個畫畫的?!逼鋵?,老人再謙遜也掩蓋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熱愛和堅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