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濤
淮陽縣地處河南省東南部、周口市腹心,屬暖溫帶季風氣候,是中原地區(qū)典型的農業(yè)大縣。根據(jù)不同土壤類型、地形部位、自然條件、耕地地力評價選取的評價因子或評價指標,淮陽縣耕地劃分為五個不同的耕地資源利用類型區(qū)域。劉振屯、馮塘和王店、新站、朱集、魯臺的一部分為黃河故道花生—小麥糧油區(qū),也是淮陽縣大蒜的主產(chǎn)區(qū)。本區(qū)面積577341.6畝,約占全縣面積的26.22%。其中砂土面積較大,約占全縣面積的22.8%。該區(qū)土質疏松,透氣性好,便于耕作,土壤晝夜溫差大,適宜種植花生、大蒜以及紅薯等根莖類作物。近幾年由于大蒜價格高、效益好,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均有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全縣大蒜種植面積常年在12萬畝以上?,F(xiàn)將大蒜高產(chǎn)優(yōu)質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一、播前準備
1.品種選擇?;搓柨h大蒜生產(chǎn)以蒜頭為主。主要品種有河北大名雜交蒜、中牟蒜,金鄉(xiāng)蒜、蒼山蒜。近幾年,河北雜交蒜因產(chǎn)量高得到推廣,該品種植株生長勢強,葉寬大而厚,假莖粗壯,抗病蟲,耐寒性強,產(chǎn)量高,每畝鮮蒜可達1750kg。
2.整地施肥。大蒜適合沙質壤土,播種前要施足底肥。研究表明:氮、磷、鉀對蒜頭產(chǎn)量影響的大小順序是氮肥>磷肥>鉀肥。氮、磷、鉀肥施用量要合理,均衡施肥較重施氮肥、鉀肥更有利于大蒜產(chǎn)量的增加,避免不施磷、鉀肥或過量施用磷、鉀肥。相同條件下,適當增施氮肥較增施磷肥、鉀肥更有助于產(chǎn)量的提高。
根據(jù)大蒜的生長發(fā)育和需肥、吸肥特點,大蒜施肥應堅持“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粗肥細施,化肥巧施”的施肥原則。底肥每畝可施45%氮、磷、鉀平衡復合肥50kg、生物有機肥50kg。
大蒜整地時,耕深20cm左右,要細耕、耙平、耙實,沒有明顯坷垃,達“齊、松、碎、凈”。
3.種子處理。收獲時要選擇蒜頭留種。播種前要選擇色澤潔白、頂芽肥大、無病無傷的蒜瓣,同時按大中小分級,分別播種,分別管理。種子大小是獲得高產(chǎn)的關鍵,蒜瓣重量應在5g左右。播種前要曬蒜瓣1~2d。
研究表明,大蒜拌種可以達到防蟲、防病、增產(chǎn)的目的。每100kg蒜種用高巧40mL+衛(wèi)福40mL拌種,可防治蒜蛆、潛葉蠅、大蒜根腐病、葉枯病。
二、播種
1.適時播種。大蒜播種要適時?;搓柨h播種時間在9月底10月初,播種時氣溫17℃左右,使植株在越冬前長到5~6片葉。播種過早或播種時氣溫過高,大蒜病蟲害嚴重。播種過晚,影響產(chǎn)量,易形成獨頭蒜。
2.合理密植。一般行距20cm,株距16~17cm,每畝2萬株左右。
種植時用鋤開溝,溝深5cm左右,蒜瓣背腹連線與行向平行。栽后蓋土1cm左右,栽種后及時澆水。
3.田間除草。大蒜播種后覆膜前,每畝可用33%二甲戊靈藥150~200mL或24%乙氧氟草醚乳油50~60mL,加水50kg噴霧防除田間雜草。
4.地膜覆蓋。大蒜對水肥敏感,表現(xiàn)喜濕喜肥的特點。地膜覆蓋能提高地溫,加快有機質分解,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滿足大蒜對水肥的需求,提高大蒜的產(chǎn)量。地膜寬60或75cm,以2行或3行為一幅,覆膜時將地膜拉緊,兩邊壓牢。
三、田間管理
1.放苗。播后10d左右,蒜芽破土后,利用早晨或傍晚,及時把地膜捅破,使苗露出膜外。
2.水肥管理。大蒜出苗后至退母前應適當控制澆水,防止提前退母或徒長,促進根系向土壤深層發(fā)展。大蒜退母后花芽和莖芽開始分化,蒜薹伸長,對水肥的需求增大,退母后應加強水肥管理?;搓柨h地膜覆蓋的大蒜當年11月20日前后開始退母。對于退母較早的地塊,可選用1.5%的尿素+0.3%磷酸二氫鉀,在開始退母時葉面施肥。地膜覆蓋的大蒜一般冬前不澆水。
3月上中旬,當氣溫在15℃以上時,選晴朗天氣每畝追施尿素15kg,隨后澆水,促進蒜苗及早返青生長,避免因退母引起的黃葉。蒜薹總苞“露帽”時根據(jù)墑情澆1次出苔水。蒜薹總苞“出口”時,選晴朗溫暖天氣每畝追施三元平衡肥15~20kg,隨后澆水。蒜薹收獲后應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每周澆1次水,促進蒜頭迅速增大,直至收獲前5~7d。
3.采薹。白苞是蒜薹采收的適宜時期,蒜薹打彎后應及時抽薹。蒜薹采收前5d要停止?jié)菜?,減少斷薹。采收蒜薹最好在晴天中午和午后進行,采薹時左手在倒3~4葉處捏傷假莖,右手抽出蒜薹。該方法蒜薹產(chǎn)量稍低,但假莖受損傷輕,植株仍保持直立狀態(tài),利于蒜頭膨大生長。
4.病蟲害防治?;搓柨h大蒜病害主要有白腐病、葉枯病、疫病、軟腐病。白腐病、葉枯病較重的可用蒜重的0.5~1%的50%甲基硫菌靈或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發(fā)病初期,白腐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噴霧,病害嚴重時可用50%撲海因1000倍液灌淋根莖。發(fā)病初期,葉枯病、疫病可用乙膦鋁錳鋅70%10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隔7~10d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大蒜軟腐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地蛆及地下害蟲較重時發(fā)病加重,防治大蒜軟腐病首先要治蟲。在發(fā)病初期可用72%農用鏈霉素3000倍液或新植霉素3000倍液,隔5~7d噴藥1次,連續(xù)防治3次。噴霧時以輕病株及其周圍的植株為重點,且噴在接近地表的植株莖基部。
大蒜蟲害主要有地蛆、潛葉蠅等。近年來,淮陽縣大蒜一般利用吡蟲啉拌種防治地蛆、潛葉蠅。大蒜播期過早、播種時氣溫較高時,地蛆、潛葉蠅發(fā)病嚴重,可用80%的敵敵畏乳油8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乳油600倍液或1.8%的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灌根,同時在成蟲產(chǎn)卵高峰期或幼蟲孵化盛期葉面噴霧。
四、收獲
根據(jù)品種、用途不同,5月初淮陽縣大蒜陸續(xù)收獲。收獲后大蒜要及時通風晾曬,使其干透。但要防止暴曬,以免糖化。
參考文獻:
[1]劉艷芝、張金科、徐寶連等氮磷鉀肥施用量對大蒜蒜頭產(chǎn)量的影響山東農業(yè)科學2009(7).
[2]張桂榮魯西南平原地區(qū)大蒜產(chǎn)量和施肥量關系研究北方園藝2008(10):67-68.
[3]杜桂芝60%高巧FS包衣防治大蒜病蟲害試驗效果初報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