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笑敏
摘 要:“冰雪運動進校園”是我國冬季奧林匹克教育開展的重要舉措。作為冬季項目之一的冰球運動,其在校園內的開展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冰球運動進校園,更多地是要帶領學生領悟項目內涵精髓,促進青少年品質完善,人格健全,實現(xiàn)其能夠對下一代起到的培育作用。本文結合冰球運動在校園中開展的實際需要,從保留項目內涵精髓、利于項目校園化、便于學校開展的角度進行方法探索,旨在加快冰球運動走入學校的步伐,為校園奧林匹克教育起到參考。
關鍵詞:冰球運動;項目內涵;校園化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0)12-00-04
一、認識冰球運動
冰球(ice hockey),是一種將多變的滑冰技術和敏捷嫻熟的曲棍球技巧相結合的一種對抗性較強的集體冰上運動項目,起源于19世紀50至60年代的加拿大。那時加拿大金斯頓流行一種冰上游戲,參加者腳上綁著冰刀,手持曲棍,在冰封的湖面上,追逐打擊用圓木片制成的圓球,用兩根豎起的木桿作為球門,以把球擊進球門為得分方式,這就是現(xiàn)代冰球運動的前身。1857年3月3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維多利亞冰場舉行了第一次正式的冰球比賽。冰球運動迅速向歐美地區(qū)傳播開來,當時在新英格蘭及北美的其他地方很流行。隨著這項運動的受眾越來越廣泛,競技水平越來越高,1908年,國際冰球聯(lián)盟(IIHF)在巴黎成立。1920年第7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冰球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目前冬奧會設有男女兩塊冰球金牌。
冰球比賽中,運動員不準出現(xiàn)用冰球桿侮辱對方或干擾對方、干擾裁判等不良行為。由于冰球運動員的滑行速度快,規(guī)則允許比賽雙方運動員用肩、胸、臂部對控制球的隊員進行“合理沖撞”。因為冰球比賽中爭奪激烈,體力消耗很大,所以需要一分鐘基甚至幾十秒就更換一次場上隊員。冰球比賽場賽時60分鐘,分為三局,每局20分鐘,局間休息15分鐘。每隊上場比賽的隊員6名,其中包括1名守門員。運動員用冰球桿把球射入對方球門內為射中一球,得1分。但進攻的一方若將球踢入、扔入,或用冰球桿以外的東西使球進入球門,則不算射中。
冰球運動技術復雜、運動強度大、速度快、難度高并且身體接觸頻繁,運動員在同一片比賽場地按照競賽規(guī)則同時出現(xiàn)在場地上進行角逐。具有同場對抗類運動項目集體性、對抗性、轉換性等顯著特征。從人們在室外結冰的池塘中進行這種自發(fā)的、無嚴格紀律的游戲發(fā)展至今天,冰球運動理論與實踐活動內容多元,技術、戰(zhàn)術多樣多變,其最終目的是兩隊經(jīng)過攻守對抗將球射入球門。在此過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無不給實踐者與觀賞者帶來啟示性的個性感受和功效體驗。冰球的活動過程能夠反映人類社會生存活動的形式和現(xiàn)象,通過集體攻守和競賽過程的激烈拼搏,顯示出人類多彩的生活方式和互助合作的生命活力、聰穎的智慧、果斷的決策、健壯的體能和高超的技藝。在整個冰球運動過程中能培養(yǎng)并折射出從個體到集體、從民族到國家的一種精神,即社會文化心理與文明進步的層次氛圍。
二、冰球運動的校園化
(一)冰球運動項目形式的校園化改造
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申辦,習總書記提出了“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號召。冰雪運動在我國日趨火熱,也走進了更多校園和課堂。冰雪運動進校園,初步實現(xiàn)了從“看得見”到“摸得著”。2019年6月,教育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體育總局聯(lián)合頒布了《教育部等四部門關于加快推進全國青少年冰雪運動進校園的指導意見》(教體藝
〔2019〕3號),提出了“冬季奧林匹克教育深入人心,參與冰雪運動的學生顯著增多,青少年冰雪運動水平穩(wěn)步提升……”的工作目標。冰球運動作為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要競賽項目之一,以其速度快、競爭激烈受到青少年群體的喜愛,其項目開展也受到各級各類學校的重視。結合我國地域、氣候的差異,為了確保冰雪運動惠及全國,冰雪運動旱地化和本土化成為冰球運動走進校園的重要指導思想。
冰球運動以其高標準的場地和器材要求,以及超出眾多球類項目的危險性,成為該項目“校園化”的主要障礙,讓大多數(shù)學校難以望其項背。但在“冰雪運動旱地化”的指導下,項目硬件設施得以調整,項目規(guī)則得以簡化和適齡化,項目開展的便利性和實用性顯著提高,而危險性則得以大幅降低,提高了冰球運動在學校內的實用性。
(二)領悟冰球運動項目內涵的精髓
首都體育學院奧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裴東光教授曾提出“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教育要先行”。這里的教育,不是狹義上的校園教育,而是一種對全民進行冰雪文化的普及工作。是要通過對項目的參與,感受奧林匹克精神,接受奧林匹克教育,了解體育的思想和冰雪運動的文化,從而促進青少年品質完善,人格健全。冰雪運動進校園,更多地是要帶領學生領悟項目文化精髓,實現(xiàn)冰雪項目能夠對下一代起到的培育作用。
冰球運動的項目內涵,是指冰球這一運動項目內部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實質和教育意義,是冰球運動項目本質屬性的總和(圖1)。人文精神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人們看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重要基礎;而教育意義則是促進學生在“思想覺悟、道德品質、行為習慣”等方面按照現(xiàn)代化建設對人才的需要健康成長。兩者需要辯證統(tǒng)一地結合起來,并且相互融匯其中。青少年成長時遇到困難和問題不可避免,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人文精神思維,并幫助他們體驗這種精神思維的過程,就是對學生進行培育和培養(yǎng)的過程,是學生未來成長進步和人格健全不可缺少的根本動力,是排除社會認知障礙的過程,對參與者的心理健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作為冬季冰雪項目大家庭主要成員之一的冰球運動,以其“比賽過程中強烈的競爭性、快速推進過程中突出的集體合作性、精神和身體等多方面都體現(xiàn)出的激烈對抗性以及應對瞬時變化時的快速決策性、比賽不到最后一刻勝負的不確定性”等主要項目內涵,對參與者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集體意識,在身體和精神全方位對抗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堅韌的個性特征,培養(yǎng)快速決策能力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它能夠將參與者的身體機能充分調動起來,有助于參與者形成健全的性格特點,與青少年個人成長有效結合,從而實現(xiàn)其獨特的教育價值。
三、校園化方法探索
冰球運動校園化,既要將“改良”后的項目形式在校園里加以實施,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了解冰球項目的起源、規(guī)則和技戰(zhàn)術特點等,同時又要以上述豐富的項目內涵及相關的奧林匹克精神對學生起到培養(yǎng)和促進其全面發(fā)展的作用,在具體的方法手段方面因地制宜地開展校園內的冰球運動。在引進項目形式的基礎上,真正實現(xiàn)奧林匹克項目的“育人”作用。
指導思想層面,可以運用游戲教學的理念和方法,將冰球運動的內涵融入到教學實踐設計中。根據(jù)各學校的實際情況和條件,從提升“冰球運動旱地化”入手,循序漸進提高冰球運動在校園內的融匯程度——學生可以從穿運動鞋在草坪或較軟的場地上體驗冰球運動,進一步過渡到穿輪滑鞋在硬地條件下練習和比賽,再到冰面上的練習和比賽。具體操作層面,前文提到的旱地冰球摒棄了冰面場地,使得場地條件不再受到限制,草坪或者地板均可開展;除此之外,球桿以相對簡易的形式出現(xiàn),為了提高項目的適齡性和安全性,也可以選擇軟式曲棍球所用的球棒;球的使用方面,選用直徑較大的球,或以軟式排球作為替代,用球的可滾動性彌補了冰球無法在旱地滑動的不足;規(guī)則方面,從減少沖撞和改變尺度等角度出發(fā),簡化項目規(guī)則以適應需要等,都是在冰雪運動進校園過程中可以促進冰球運動在校園內開展的有效舉措。外部形式逐步實現(xiàn)“旱轉輪、輪轉冰”,內部精神則引導學生更好地體驗冰球運動的魅力。本文提供一些在旱地或是冰面均可開展的冰球運動活動案例,以供參考。
方法一:同心協(xié)力
1.所需器材:空地一塊,軟式排球2個,球桿(軟式球桿)每組一個。標志桶每組3個,粉筆若干。
2.活動目的:在冰球運動帶球射門的情境下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學會克服困難。
3.活動方法:如圖2,將學生分為兩組,位于出發(fā)線之后,活動開始后,排頭兩名學生手持球桿,帶球前進,繞過標志桶后繼續(xù)將球帶至事先用粉筆畫好的直線處,并將球射入球門(球門用標志桶進行設置即可),之后排頭兩名學生將球撿回遞交給每組下一名學生繼續(xù)出發(fā)。依次進行,教師進行得分的累計。
4.注意事項:
射門時,每“射中”算得一分,教師可以預設得分目標,由學生共同完成。
帶球繞過標志桶時,兩名學生可能會“相遇”,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前進行溝通協(xié)調,確定好每組學生的路線形式,以免過度碰撞發(fā)生。
射門時兩名學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注意球桿不得抬起過高。
用球桿“帶球”過程中,學生會遇到丟球或路線偏離等困難,教師要引導學生相互間鼓勵克服困難。
完成遞交球的學生,到另一組隊尾排球,等候繼續(xù)進行。
5.活動拓展:
教師可以要求兩名學生均將球“射中”才能算得一分,如有一人沒有射中,則不能得分,以增加活動難度。
也可以進行限時活動,在規(guī)定時間內爭取更高的分數(shù)。
根據(jù)學生完成情況,教師可以擴大或者縮小球門的范圍,以降低或增加難度。
方法二:首尾呼應
1.所需器材:空地一塊,軟式排球每組4~5個,球桿(軟式球桿)每組兩個。標志桶4個,粉筆若干。
2.活動目的:在冰球運動傳球和球射門配合的情境下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協(xié)作意識及堅持到底的精神。
3.活動方法:如圖3,擺放4個標志桶,將學生分成兩個大組,分別位于隊伍同側的兩個標志桶之后,每組在對應的位置上設置球門。活動開始,位于遠端的學生先用球桿向球門前的同伴傳球,接球者在球碰到球桿的同時,將球反彈進球門,“射中”得一分,未中不得分。
4.注意事項:
傳球者要遵守冰球相關規(guī)則,不要揮桿太高。
接應者只允許用球桿觸碰球,不得以其他方式使球進入球門,且只能射門一次。
集中注意力將球傳出,同伴之間要相互協(xié)作,不要互相埋怨,并且要關注對手得分情況,提高活動的競爭性。
完成射門動作后,接應者將球撿起,和傳球者交換位置,到隊尾排隊等候繼續(xù)。
5.活動拓展:
必要時,可以增加接應者觸碰球的次數(shù),以降低活動難度。
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情況調整傳球距離和球門大小。
根據(jù)情況,也可以由遠端的學生帶球行進一段距離再將球傳給接應者。
方法三:穿越火線
1.所需器材:場地一塊,標志盤若干,軟式排球每組1個,球桿(軟式球桿)每組一個,粉筆。
2.活動目的:在冰球運動帶球過人的模擬情境下促進學生了解冰球技術和處罰的相關規(guī)定,培養(yǎng)學生競爭意識和協(xié)作意識以及堅韌和持之以恒的品質。
3.活動方法:如圖4,將學生按照接力賽的隊形分為人數(shù)相等的兩隊,每隊位于場地兩端相對站好,在場地中間畫一條線,明確各自的活動區(qū)域,并且如圖所示,在每隊的區(qū)域內散落擺放同等數(shù)量的標志盤。活動開始,由一側排頭手持球桿帶球前行,經(jīng)過標志盤區(qū)域后,將球和球桿交給對面排頭同學,由他以同樣的方式返回,依次接力進行。
4.注意事項:
穿越標志盤區(qū)域時,球和身體任意部位都不得觸碰到標志盤,否則要罰扣除一分。
先完成位置輪換的一隊可以得到獎勵5分,但最終累計得分較高的隊伍為勝。
活動過程中,要集中注意力,遵守規(guī)則,速度較快的一方不一定是最終的獲勝者,不到最后勝負不確定。
球和球桿的遞交需要在活動區(qū)域外進行,其他學生不得入場。
5.活動拓展:
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情況密集(分散)擺放標志盤,以調節(jié)活動難度。
教師可以視情況調整處罰的分數(shù)值。
教師可以將標志盤擺放成其他形式,讓學生以“S”形或者是“之”字形等路線形式進行。
此活動以比賽勝負的不確定性培養(yǎng)學生堅韌和持之以恒的品質。
方法四:各個擊破
1.所需器材:場地一塊,標志桶每組5~8個,軟式排球每組5~8個,球桿(軟式球桿)每組一個,粉筆。
2.活動目的:在冰球運動射門的情境下培養(yǎng)學生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和競爭的意識。
3.活動方法:如圖5,將學生分為兩隊,分別位于粉筆畫好的線后,在距離每隊8~10米處擺放數(shù)個標志桶?;顒娱_始,學生依次用球桿以“射門”的方式將球擊出,試圖擊倒對面的標志桶。每組有三名學生可以比其他人多一次射門擊桶的機會。完成規(guī)定擊球次數(shù)后,一輪活動結束。
4.注意事項:
只能用球桿將球擊出,不得用其他方式擊打或觸碰球。
活動完成后,擊倒標志桶數(shù)量多的一隊獲勝。
每隊內部要快速決策,選出可以多擊一次球的同學。
每一輪需要調整多一次擊球機會的人選,而不是依次輪換。
學生要在固定的擊球點上將球擊出,不能來回變換位置。
沉著冷靜,不互相埋怨。
5.活動拓展:
教師可以調整標志桶和擊球點之間的距離,以適應需求。
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擊球前完成一定的跑動或是動作要求,以增加運動量。
此活動以人員調整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快速決策的能力,學生可以根據(jù)上一輪的表現(xiàn)情況短時間內決定下一輪多一次擊球機會的人選。
方法五:雙龍戲珠
1.所需器材:場地一塊,軟式排球每組1個,球桿(軟式球桿)每組兩個。
2.活動目的:在冰球運動傳球推進的情境下培養(yǎng)學生快速推進能力和相互配合的集體合作意識。
3.活動方法:如圖6,將學生分為人數(shù)相等的兩隊,每隊位于場地兩端,兩兩一組相對站好,一側排頭手持球桿。活動開始,排頭兩人一起出發(fā),用球桿將球以相互傳遞的形式向前推進,行進至對面時,將球桿和球遞交給對面排頭,以相同的方式傳遞球推進返回,依次進行。
4.注意事項:
在行進過程中,球需在兩人之間不間斷傳遞,不能停留在一人處。
出現(xiàn)丟球,需要將球撿回后在失誤處繼續(xù)。
兩人傳球推進的過程中,注意保持相互間距盡量不變。
遞交球需在場外完成,完成遞交球的學生,到另一組隊尾排隊等候繼續(xù)。
保持行進路線,不要移動至其他組的活動區(qū)域。
注意相互協(xié)作,在良好配合的前提下快速推進。
5.活動拓展:
教師可以改變傳球人之間的距離或是行進的距離,以調整活動難度。
教師可以規(guī)定傳球次數(shù),以調整活動難度。
四、結語
冰球運動項目校園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豐富學校體育活動的形式,是學校育人、培養(yǎng)人的有效途徑。在此過程中,體育教師作為連接運動項目和學生之間的橋梁紐帶,承擔著重要的項目轉化任務,起著保留項目精髓的作用,既要將運動項目予以轉化為學校體育可以采納的形式,又要保留運動項目的文化要義和內涵精髓,才能將核心的項目體驗感受和個體發(fā)展養(yǎng)分帶給學生。
參考文獻:
[1]王仁周,朱志強.冬季奧林匹克運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53.
[2]李夢堯.北京市青少年冰球運動員培養(yǎng)模式研究[D].北京: 北京體育大學, 2016.
[3]陳玉忠.加拿大體育政策的特點
及啟示[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1):
36-40.
[4]王安洪,孫玉巍.我國冰球運動發(fā)展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 2011, 29(4):29-31.
[5]薛文杰.冬奧之魅 冰球項目[J].體育博覽, 2020(8):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