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噴燈,一把鑷子,40分鐘不到,一個姿態(tài)萬千的小老鼠就從北京料器第七代非遺傳承人劉宇的手里誕生了。作為唯一的料器手工藝制作者,這十幾年來,劉宇一個人在東城區(qū)光明路百工坊的工作室里精雕細琢著,靠著每年生產的1000來件美輪美奐的料器維持生計,同時也守護著這項距今有600多年歷史的手工技藝。因原料制作方法的失傳,也許在五到八年后的某一天,劉宇手中就會生產出“最后的料器”。屆時,料器手藝仍能傳承,但料器將成絕唱。
曾是創(chuàng)匯大戶
很多70后80后可能對于料器還有些模糊的印象,童年時家中魚缸里的小船,組合柜里擺放的小鴛鴦,那些就是最普通的料器?!傲掀鲝?992年到2003年出現(xiàn)了一個真空期,所以90后基本上都不知道什么是料器了?!眲⒂钫f。
北京料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最早的來源相傳是來自中國古代的青銅和丹藥的冶煉,在冶煉的過程中,產生的鉛元素廢料,就是后來料器的原料。冶煉師發(fā)現(xiàn)這些鉛廢料能夠形成一層漂亮的顏色,于是開始有人琢磨用這些顏色做成工藝品,也就成了后來的料器。在明清兩代,料器主要是作為裝飾品貢給皇室貴族,到清代主要是用于官員官帽上的朝珠,根據(jù)品級不同有不同的顏色。
辛亥革命以后,中國帝制終結,料器就從宮廷走到了民間,在北京花市形成了料器制作的“四大家族”。但是由于當時社會動蕩,戰(zhàn)亂四起,百姓生活困苦,作為裝飾品的料器便少有人問津。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重視料器生產,將那些散落民間的老藝人組織起來,成立了北京料器廠,料器廠生產的料器回歸到裝飾工藝品的道路上,成為當時國內出口產品的龍頭,每個月對海外銷售產值可達幾百萬元。
劉宇目前在百工坊的工作室就是當年北京料器廠車間原址。他的母親邢蘭香大師就是當年北京料器廠技術科最年輕的員工。“那個時候,北京料器廠門口來進貨的車都排著隊。因為給國家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財富,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周恩來總理多次來到料器廠考察,要求料器廠做出精美的產品,讓世界了解中國料器工藝。”
自此,料器廠不斷擴大生產,最多的時候達到800多名工人生產。但因為料器是純手工制作,培養(yǎng)一個工人需要時間,短時間內仍無法滿足來自全世界的需求。料器廠的領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派骨干力量到北京周邊的通縣、三河、寶坻等地吸收農民建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采取培訓授課和包銷的方式,由當?shù)剞r民轉產成為手工工人制作料器,并由北京料器廠進貨銷售。但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下,這些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逐步找到了自己的銷售渠道,擺脫了由北京料器廠包銷的方式,接著就出現(xiàn)了價格戰(zhàn)等惡性競爭。劉宇當年也曾去虎坊橋擺過地攤,以2塊錢的價格賣自己制作的料器產品。1992年,北京料器廠經營不善破產倒閉。北京周邊的那些鄉(xiāng)辦企業(yè)沒過多久也都無聲無息了。
母“傳”子“承”
倒閉前的北京料器廠技術科一共有六個技術骨干,其中五個都是已退休的老師傅,只有劉宇的母親邢蘭香是最年輕的。2003年,政府部門提出保護傳統(tǒng)手工藝,料器被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視起來,有關部門找到邢蘭香,經過抉擇,邢蘭香放棄了在外企的高工資,回到北京料器廠原址的百工坊,開始傳承料器制作。劉宇是1990年開始在料器廠做學徒工學做料器的,母親邢蘭香回到百工坊后,他也跟隨母親成為了北京料器非遺第七代傳承人。經過11年的空檔期后,料器制作在邢蘭香和劉宇母子兩位大師的手下正在緩慢恢復。
“目前全世界能夠做料器的其實就我一個人,我每年可以做1000多個……”劉宇主要接受的是“私人定制”。他不斷創(chuàng)新著料器的制作和豐富料器的產品。據(jù)劉宇介紹,料器制作的技術說起來很容易,料器的工具就只有一個二十厘米長的大鑷子,拿料棍在噴燈前用火燒軟,然后用鑷子捏成需要的形狀,再用其他顏色的料棍點上顏色,手法總結起來就是“抻壓點印悠”五個字,但是要做起來又特別不容易。因為必須要在40分鐘內成型,否則材料便作廢了。
因為有時間限制,所以料器對于手藝人制作的速度要求很高,手藝人如果幾天不做工,手上的功夫就生了。為了能夠更好的傳承料器制作技藝,劉宇教授了不少徒弟,也讓他的女兒接觸學習料器制作,希望能把自己的技術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劉宇介紹,目前他手中還有的料棍僅剩工作室工作臺上和柜子里儲存的這些。按照邢蘭香大師的估算,這些料棍僅夠用5到8年的時間?!艾F(xiàn)在這些料棍里,紅色已經很少了,最少的是我身上佩戴的這種綠色,已經沒有了?!眲⒂钪钢约簰煸陬i上的“玉”狀料器裝飾品說?!叭绻瞎鳑]有了,我就改行,只能去做玻璃,玻璃的制作方法跟我們這個差不多,但那就不是料器了?!眲⒂钫f,他教出來的徒弟目前也苦于沒有原料制作料器,只能去制作玻璃工藝。劉宇只能守著僅存的這些料棍,盡可能省的做下去。就算以后料器因為原材料的消失而消失,他也得把料器的制作工藝傳承下去。
據(jù)《北京青年報》壹現(xiàn)場張子淵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