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明
摘 ?要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和古樸自然、古香古色的紫砂融合在一起,真可謂相得益彰、別開生面。這對紫砂“吉祥四方瓶”是以展示陶刻裝飾為主的藝術作品,平穩(wěn)大氣的造型在精致典雅的陶刻藝術裝飾之下,流露出濃濃的文人味、文化味、書卷味、金石味,無論是作為實用器還是擺設陳列,都是一對有品位、有內涵的文房雅器。
關鍵詞 ?紫砂瓶;吉祥四方;陶刻藝術;文化韻味
江南水鄉(xiāng)宜興位于江浙皖三省接壤之處,自古以來就是風景秀麗、物產豐富、文脈深厚、史話流芳之地,特別是宜興南部的丁蜀鎮(zhèn),處于天目山余脈南部和太湖西岸,這里蘊藏著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紫砂礦料,可以用來燒制各種不同形態(tài)的陶器,于是世世代代的宜興紫砂藝人特別珍惜上天賜予的珍貴材質,以制陶為生者超過半數,在過去可以看到“家家捶泥,戶戶制陶”的情景,拍打泥片的聲音不絕于耳。今天的丁蜀鎮(zhèn)依然是中國陶瓷貿易特別是紫砂器的核心區(qū)域,鎮(zhèn)周圍的幾個村落依然保持著一脈相承的制陶傳統(tǒng),在繼承先輩們留下來的寶貴紫砂遺產的同時,新一代的紫砂藝人也逐漸的學成歸來,和父輩們一起開創(chuàng)著屬于紫砂藝術最為輝煌的時代。
中國陶都,陶醉天下。宜興紫砂除了讓世人垂涎三尺的紫砂壺以外,還有許多的以紫砂為材質,通過上釉、彩繪、陶刻等裝飾手段而成的文玩雅器。比較常見的有紫砂水盂、筆筒等等文案茶座上的精致用品,它們不僅僅具有非常實用的功能,而且藝人們在上面進行藝術的多種樣式的演繹,用來表達作者的情感和陶冶藝術情操,既能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把玩欣賞,也是放松思維、激發(fā)靈感的良器。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比較大件的紫砂文房擺放或者盛放書畫卷軸的器物,也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歡,特別是寬大平整的坯體,和紫砂壺相比較,藝人可以更加充分地在上面進行書法、繪畫、陶刻等藝術形式的創(chuàng)作和展示,這些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和古樸自然、古香古色的紫砂融合在一起,真可謂相得益彰、別開生面。書法的雄渾大氣、繪畫的雋永入微,再加上陶刻的立體呈現,賦予了這些紫砂器鮮活的生命力和藝術的感染力,觀之讓人心曠神怡、贊嘆不已。
這對紫砂“吉祥四方瓶”(見圖1)是以展示陶刻裝飾為主的藝術作品。其以紫砂為胎,四方造型,兩邊捏塑獸耳,更顯端莊穩(wěn)重;中間微鼓,用段泥鋪底,在表面進行陶刻裝飾,所刻文字內容一面為蘇軾東坡先生回文詩兩首:“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斗晴窗?!焙汀磅㈩佊裢肱趵w纖,亂點余花唾碧衫。歌咽水云凝靜院,夢驚松雪落空巖?!痹娭忻鑼懙氖秋嫴璧目鞓泛蛪糁械钠沛毒车?,呈現出一幅恬靜自得、處之泰然的畫面。另一面刻繪“家在荊溪雙龍地,祥云繞宅瑞鶴飛。門對四通八達道,窗含蔥蘢常青樹。芳林滴翠滿院綠,眾卉吐艷群蝶起。風和日暖照華堂,四時安康樂無期?!泵鑼懙氖侨A堂的地理位置和院內美景,可以看出創(chuàng)作者對于庭院生活的向往和對于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行書的流暢自如搭配詩文的悠遠意境,可謂是胸有成竹、下筆有神,別有一番韻味在其中。繪畫陶刻的內容則采用了豎幅的中國青綠山水畫的構圖和手法,遠山的層層疊疊,近景的細節(jié)特寫相當到位,在郁郁蔥蔥的林木之間掩映著幾間房屋,山水相依、層次分明,疏密有間、留白從容,在加上陶刻的手法,用刀老辣、徐疾有致,洗練沉穩(wěn)、節(jié)奏明快。從整體上來看這對紫砂“四方吉祥瓶”,平穩(wěn)大氣的造型在精致典雅的陶刻藝術裝飾之下,流露出濃濃的文人味、文化味、書卷味、金石味,無論是作為實用器還是擺設陳列,都是一對有品位、有內涵的文房雅器。
詩歌、書法和繪畫藝術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形式,其中的韻味、技巧、思想都值得我們后來之人好好學習和研究。詩歌的洗練簡約,寥寥幾句就可以描繪出包羅萬象和生活感悟,書法作為中國獨有的藝術形式,折射出中華民族的精神特征,繪畫或恢弘大氣、或細致入微,在筆觸的傳情達意之中引起大家的共鳴。把它們綜合運用到紫砂器上面,用陶刻的藝術形式融為一爐,充分地利用了紫砂材質的紋理和古樸自然的色澤,凸顯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韻味,向世人展示出紫砂器獨一無二的迷人魅力。
紫砂陶刻裝飾藝術在紫砂技藝之中要求是比較高的,除了具備用刀的功力以外,還需要創(chuàng)作者具有基本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和良好的藝術審美觀念,才有可能在刻繪的過程中領悟書法之道和繪畫之美,把其中的感覺以刀代筆,完完整整、原原本本地反映出來,所以自古以來陶刻藝人的地位就比較高,一般都尊敬地稱為“刻字先生”?,F在隨著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和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對于紫砂陶刻技藝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水平也越來越高,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高水平的藝術大家加入紫砂陶刻的行列,為廣大的紫砂愛好者帶來更為精彩的藝術作品。
參 考 文 獻
[1]錢琦.淺談紫砂陶刻應正確處理的四種關系[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9(5):94.
[2]潘麗杰.淺談紫砂陶刻運用中的感悟[J].山東陶瓷,2018(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