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楊 震
小辣椒在我國的種植面積比較大,在種植小辣椒時,一般以春栽為主。而近幾年來,小辣椒種植在往麥茬為主發(fā)展,麥茬小辣椒雖然產量沒有春茬高,但勝在花皮椒少,而且復種指數及經濟效益都非常不錯。那么麥茬小辣椒該怎么種植呢?文章介紹了麥茬小辣椒的種植方法,供種植戶參考。
種植麥茬小辣椒首先需要選好品種,品種要以株型緊湊、早熟且椒果形狀好的品種為主,如三鷹椒、南洋紅椒等。然后要注意做好育苗工作,其育苗時間要比春栽的小辣椒晚大約三周左右,一般在清明節(jié)前后進行。先向苗床澆水,當水滲入到土壤中后,再將種子均勻撒在苗床上。要注意控制好播種量,不可播種過多,避免幼苗細弱,影響栽后返苗。播種后覆蓋1 cm左右的細沙土,且覆蓋薄膜。然后在苗期要注意做好除草工作,后期適當放風。
辣椒最忌重茬,選近3年內沒種過辣椒、地勢高燥、排灌方便的沙壤地塊栽植。
為了保證辣椒有足夠的營養(yǎng),要盡量提前收割小麥,抓緊滅茬整地。結合整地可每667 m2施過磷酸鈣50 kg、碳氨50 kg,旋耕2 ~ 3遍,打畦栽植。麥茬小辣椒生長期短,單株營養(yǎng)面積相對較小,故應適當密植。定植時按33 ~40 cm開淺溝,保持穴距15 cm左右,每穴2 ~3株。如果栽植時氣溫較高,一定要及時澆水,以確保成活。
在幼苗緩苗后要注意做好中耕除草工作。一般在進入分枝盛期后,培土兩次左右,促使側根抽發(fā),避免出現澇害。然后要注意做好肥水工作,麥茬小辣椒不宜追肥過多,特別是氮肥,否則容易影響小辣椒后期的落紅,降低商品價值。應在分枝期時,施入適量的復合肥。后期進行病蟲害防治時,噴施適量的葉面肥。小辣椒耐旱、耐澇性都比較差,因此干旱時要及時澆水,雨季時則要注意做好排水工作,避免產生積水。
小辣椒病害主要有:落葉病、葉斑病和病毒病。落葉病和葉斑病的發(fā)生與天氣有關,凡地勢低洼的地塊在高溫、高濕時較易發(fā)病,發(fā)病初期可用代森錳鋅或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防治;病毒病在長勢弱和早期蚜蟲為害嚴重的地塊易發(fā)生,所以增強植株長勢和防治蚜蟲是防治該病的關鍵。蟲害主要有蚜蟲、棉鈴蟲和玉米螟等。蚜蟲主要發(fā)生在分枝期,要及早用吡蟲啉防治。棉鈴蟲和玉米螟主要發(fā)生在結果期,要在幼期噴敵殺死、溴氰菊酯等高效低毒殺蟲劑防治,或用毒餌誘殺成蟲。
麥茬小辣椒收獲期相對較晚,一般在霜降前后收獲。收獲前用40%的乙烯利300 ~400倍液噴灑催熟,促使部分青椒在收獲后轉紅,提高商品質量和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