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飛
摘要:隨著社會發(fā)展,人們越來越重視食用菌對健康的益處。在食用菌栽培過程中應用農作物秸稈,既保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也提高了農民收益。
關鍵詞:農作物秸稈;食用菌;栽培技術
1 準備原料
栽培食用菌時,選用秸稈作培養(yǎng)料。秸稈是天然原料,具備一定的營養(yǎng)價值。前提是秸稈要新鮮,要經過陽光暴曬,再進行粉碎。秸稈的細胞存在著生命力,有些物質無法被分解,因此需要進行發(fā)酵,經過一周的時間就可以栽培。
2 場地
當原料和輔料都準備完成后,要選擇合適的場地。選擇場地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要有發(fā)菌、滅菌拌料、裝袋、儲備等場地,并且不同的場地之間有不同的要求。地勢必須要高,可進行通風和排除水分,所選擇的場地必須要安全清潔,為食用菌提供良好的栽培環(huán)境,同時也要遠離工業(yè)化學工廠,避免受到污染。
3 拌料
3.1 配方
不同的食用菌采取不同的栽培方式,要為其配置專業(yè)的養(yǎng)料配方,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食用菌。首先,根據不同菇種的營養(yǎng)要求制定相關的配方,科學配比,確保營養(yǎng)平衡。其次,也可選擇那些具有很強通氣性的原料,為其提供良好的營養(yǎng)。
3.2 料水比例
拌料時必須嚴格按照比例進行,否則會喪失作用,通常在配水時要將培養(yǎng)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5%,這是最佳的效果。
3.3 拌料
材料按照配方和科學的比例配制好后就要進行攪拌。攪拌前對場地做清潔,攪拌時先倒入主料,再加入輔料,必須控制好比例進行。最后根據具體情況再進行調整,可借助機器攪拌。
4 裝袋
攪拌工作完成后,要立刻裝袋,避免受到空氣等其他環(huán)境的影響,避免進入其他污染物影響原料,特別是夏天,溫度很高會使培養(yǎng)料酸敗。裝袋時要選擇一定規(guī)格的塑料袋,確保其堅韌,避免損壞,可進行長時間的存放,避免培養(yǎng)料受到污染,對其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5 滅菌
培養(yǎng)料存放一定時間會產生一些細菌,可利用小鍋爐產生熱能殺滅其中的細菌,這種方式殺菌有效,同時也提高了效率,可在較短時間內消滅細菌。
6 接種
培養(yǎng)料滅菌后進行接種,選擇高產抗逆的菌種,操作時一般會在接種箱、接種室里進行,確保接種有效。
7 發(fā)菌
菌棒搬運到發(fā)菌室后,并不是隨意放置,需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夏季進行單排擺放,冬季進行行距擺放,夏季一排一般是3~5層,冬季一排擺至5~8層。擺好后要定期管理菌棒,控制好溫度,不要過高也不要過低,夏季溫度較高時需采取一些降溫措施,冬季也需增溫,必要時可借助相關設備來進行。
8 出菇管理
要定期對其進行觀察,了解菌棒的形態(tài),如果農作物的秸稈改變了顏色,菌絲就會穿透塑料膜,這時需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通風、噴水等工作。
總而言之,利用農作物的秸稈栽培食用菌,必須根據不同地區(qū)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栽培技術,提高食用菌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