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已成全球流行之勢,中國之外,原先受關注較少的意大利和伊朗,赫然成為國際上新一波擴散的主要源頭。韓國雖以確診數直逼七千的勢頭暫居海外榜第一,但誰都不知道下個“內爆”的國家會是哪個。
3月初,羅馬教宗方濟各在鏡頭前咳嗽、擤鼻涕的畫面,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國會發(fā)言時咳嗽不止的片段,都讓各自的支持者捏一把汗。核心政治人物若是“中招”,存在引發(fā)政壇“塌方式感染”的可能。
韓國總統文在寅2月25日在疫區(qū)大邱市主持疫情對策會議,參會的副市長會后得知秘書當天確診。雖然副市長本人次日核酸檢測呈陰性,但關于文在寅及同行的部長們是否應“居家隔離”的討論,一度成為韓國的熱門話題。
伊朗是個更棘手的例子。該國副總統瑪蘇梅在確診前一日,還與總統等人共同出席內閣會議。雖然瑪蘇梅只是輕癥,但新冠病毒感染者即便無癥狀也可傳染,這讓伊朗的抗疫核心團隊暴露在空前的感染風險中。
數日后,在兩名已確診的二線高官過世、20多名國會議員新確診的形勢下,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戴著塑料手套”下令全國進入備戰(zhàn)狀態(tài)。之前因議會選舉延宕的部分抗疫措施,也在議會休會后陸續(xù)出臺。
特殊時期,政治家“無防護”問政易惹爭議。早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探望新冠肺炎患者時不戴口罩已令人稱奇,之后法國總統馬克龍與收治確診病例的某醫(yī)院的一線醫(yī)護人員握手,交流全程無人佩戴口罩,被網民戲稱“心大”。更令人錯愕的是,瑞士一名女議員因成為全場唯一戴口罩者,被議長以一句“不摘口罩就請離場”趕出了聯邦議會大廳。
身處疫情中心國度的人們,或許無法理解那些遙遠地區(qū)政治家們的思維邏輯,但也有一些異國他鄉(xiāng)的疫情應對方式,在我們看來似曾相識。
意大利“疫情震中”倫巴第大區(qū)的主席豐塔納,在得知一位密友感染后,盡管自查結果為陰性,仍自我隔離14天。之前意大利因疫情告急,派軍隊封鎖首個暴發(fā)疫情的小鎮(zhèn)、關閉高危公共場所、米蘭地區(qū)實行宵禁等,也讓國人看到了在自由散漫的西方社會,某些情況下同樣不缺關鍵決斷力。
耐人尋味的是,意大利是第一個全面暫停與中國間所有航班的國家,但其新一輪疫情的暴發(fā)卻找不到明確的“中國源頭”;更諷刺的是,現在不少國家開始“禁飛”意大利,這讓該國的政客飽受民間人士的批評和嘲弄。
同樣因疫情備受責難的還有特朗普。不明來源的社區(qū)感染和多起死亡案例,讓本國的股市一度暴跌,在美聯儲大幅降息后仍未能全面收漲。而口罩數量有限、檢測費用高昂、檢測試劑質量不穩(wěn)定、疾控中心專家和白宮官員表態(tài)不一、總統稱在野黨設“騙局”夸大疫情等等,都讓人納悶兒這個醫(yī)藥行業(yè)超級大國怎么好像外強中干。
其實,早在小布什和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在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就有流行病應對方面的專門職位,負責協調衛(wèi)生部、國防部、疾控中心、國土安全部等。可特朗普上任后,持續(xù)削減衛(wèi)生部門的預算和編制,2018年時任國安顧問博爾頓更是取消了上述協調崗位,導致臨危受命的彭斯副總統有點懵。
特朗普慣于宣揚美國有最好的專家、疫情盡在掌控中,可如果最終結果不是這樣,恐怕會拖累他的選情。另外,不同于其他大國(如中俄英法日德巴?。┙衲隂]有大選,美國兩大黨今年的競選活動場面浩大,會否被突發(fā)的疫情打斷,還真不好預判。
隨著別國一些大型展會和體育賽事被取消,日本方面也有了將東京奧運會推遲到年底的預案。至于11月、12月才舉行的沙特利雅得G20峰會、馬來西亞蘭卡威APEC峰會等,應該不至于受到太大影響。倒是鑒于東盟多國暴發(fā)疫情,白宮推遲了原定于3月14日在拉斯維加斯召開的美國-東盟峰會。
全球政治因疫情“承壓”,但各國國情殊異,首腦們的應對有溫差也基本屬正常,就像大疫當前有的國家民眾在搶購防護用品,有的在囤米糧、紙巾、飲用水,加州一些亞裔則在囤槍。擴大一種基于共情的理解,依據及時的預警信息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是比抱守某種抗疫模式乃至肆意臧否他國更好的處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