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辦公室等公共場合要注意不要干擾他人
你有沒有留意過,生活中有些人總是顯得坐立不安、手腳沒處放、動作多多。
他們或是雙腿不斷抖動,沒事咬手指甲、玩頭發(fā)、不斷按手中的圓珠筆筆頭等??偠灾?,就是小動作多多,讓人看了有點累。
但是,現(xiàn)在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這些小動作很可能并不是什么壞事。
阿尼博士表示,像抖腿、沒事在紙上涂鴉亂畫等小動作還可能給人的身心帶來潛在的益處。
紐約神經(jīng)科學家安妮·邱吉蘭德介紹說,fidgeting是指與你手頭工作無關(guān)的任何小動作,如上面所提到的那些。
安妮表示,還可以再把這些小動作和行為分門別類。例如,單純重復(fù)性的動作:抖腿和不斷按筆頭。
這類動作與一個人感覺不安,不斷在椅子上變換姿勢、動來動去是有區(qū)別的。
安妮說,還有一類小動作是音樂人和運動員常有的。
例如,板球運動員在準備擊球時可能會經(jīng)常做一些熱身動作。
表面上看,一個人如果總是動來動去、坐立不安似乎對身體不利,因為這些小動作畢竟消耗身體能量以及新陳代謝等。
此外,這些動作可能還會給周邊人帶來不良影響。因為,如果你總是坐立不安、動作多多肯定會影響你周圍人的情緒。
但是,安妮表示,對有些人來說,這些小動作可能與決策等大腦活動密切相關(guān)。
安妮說,道理很簡單,人就像一部機器。我們大腦所從事的一些認知行為,是需要通過身體活動來啟動大腦神經(jīng)發(fā)揮作用的。
換句話說,雖然我們常說我們需要靜下來安靜思考問題,但這未必適用于每個人。有些人就是要在動中才能充分使大腦發(fā)揮作用。
在紙上涂鴉、畫畫都屬于多動的小動作
臨床心理學家羅蘭·羅茲是研究缺陷多動障礙的專家。
他也是《Fidget to Focus》一書的合著者。他認為,多動是身體幫助我們集中精力的自然方法。
根據(jù)羅茲的理論,有時當人們注意力不集中,身體會通過一些小動作來刺激大腦。
他說,雖然這一情況在有ADHD(多動癥)的人身上更加明顯,但實際上幾乎所有人都在潛意識中運用這一原理,只不過沒有意識到罷了。
編織動作(例如織毛衣等)對慢性疼痛有緩解和鎮(zhèn)靜作用
多動肯定會消耗身體能量。英國利茲大學營養(yǎng)流行病學教授珍妮特·卡德在對一些女性進行了長達12年的研究后發(fā)現(xiàn),那些不喜歡動,小動作少的人,死亡風險也高。
相比之下,那些好動的人死亡風險也隨之減少。
為什么呢?原來,多動實際上有助于幫助人們調(diào)節(jié)體重。多動自然消耗更多卡路里,它還可以讓我們更健壯、減少壓力等。
即使把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前面幾分鐘這樣的小動作,似乎就可以改善我們的心情。
研究還發(fā)現(xiàn),有些小動作,例如可以讓雙手不斷活動的編織動作(比如織毛衣等)對慢性疼痛有緩解和鎮(zhèn)靜作用。
科克希爾組織了一個叫Stitchlinks的編織小組。
參加編織小組的人都是患有慢性病痛,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那些經(jīng)常編制衣物的人幸福感和滿足感最強。
所以,編織毛衣是可以幫助人們減壓和增加快樂感的一個好方法。
Dementia UK是英國主要的失智癥護理慈善機構(gòu)之一。該機構(gòu)專業(yè)心理健康護士貝爾表示,他接觸的許多病人都有坐立不安、來回走動的特點。
貝爾說,許多失智癥患者(俗稱老年癡呆)都伴隨慢性疼痛或是身體不適等癥狀。而有些人的多動癥是因為大腦損傷所導(dǎo)致的重復(fù)性動作和行為。
但是,貝爾表示,在外人看來這些人的行為舉止可能有點令人沮喪,但實際上這些動作對患者來說卻能起到一種自我安慰的效果。
老年癡呆癥患者往往喜歡多動,但它實際上幫助他們放松情緒
也就是說,與其特意去壓制這些小動作,還不如順其自然。因為,這些小動作可以讓人放松、鎮(zhèn)靜下來、精力更加集中等。
那是不是我們所有人都應(yīng)該動起來呢?
對此,羅茲表示,只要掌握好平衡,并適合你就行。
另外,還要考慮你在這樣做的時候是否會干擾周圍的人。
比如,羅茲說,如果你做的是一些輕微、快速、有節(jié)奏的涂鴉,畫畫動作既沒有干擾別人,又讓你自己放松和舒適,可能問題不大。
但是,如果你干擾了別人就不好了。因此,請你在自我放松的同時,要考慮方式和方法,成為一個富有責任心的“多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