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羽
有時候,我坐在河邊,看著河水流動。一粼一粼,一波一波,浮上來,涌出去。從來沒有一滴水停止流動,這讓我很感動。不僅是為了這條河流感動,也不是為了遠處的大海感動,而是為自己感動,為走過的每一個路人而感動。
在我們印象中,感動是一個偶然出現(xiàn)的詞語。你可以為了一碗熱騰騰的飯而感動,也會為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而感動,但感動不會是你生活的全部,而你生活的全部是最基本的質(zhì)子,分子,離子。而這些東西,都來自于那場大爆炸。也就是說,你來自于千億年的偶然,同時,你也是千億年的必然。千億年的宇宙進化,才誕生出一個坐在河邊的你。
這也是我寫這兩篇小說的初衷。《陽光下》這篇小說,講的是一個沉痛的校園故事。這篇小說是為了致敬女孩林奕含。作為一名作家,我對死亡常懷敬畏之心,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我愈加難以忍受年輕生命的消亡。林奕含的故事讓我心痛了很久。在生命的大好年華,她受到了地獄般的戕害。這種戕害還會持續(xù),一直到她生命的盡頭。然而,作惡的人永遠得不到懲罰,甚至連一句譴責(zé)都沒有,甚至還會有她所不能擁有的美好人生。這些宛如一束光,還沒有到達我們的面前,就被黑暗吞噬了。這束光何其微弱,何其遙遠,有的人帶著滿身的傷,跑了半輩子,終于到達光里面;而更多的人,早已不相信前面有光,即使有光,也不會溫暖到他們的心。他們最終決定在黑暗中死去。而無數(shù)的人們,會從他們的尸體上走過,并且會更加接近光明。我不知道哪一種人生值得歌頌,但我為倒下的人們感到心碎。
《有大片云朵燃燒的夜晚》講述的是一個男人自愈的故事。他來自于一個破碎的家庭,半生都在外漂泊,而青春期愛上的那個女孩,成了他心中唯一的信仰。回到南京后,他沒有找到她,卻找到了與自己和解的方式。這是一種自贖。這里面穿插了大量的趣味性新聞,其實這也是男人的心路歷程。云朵在天空燃燒,是最極致的光明,然而地面上的人們卻觸摸不到。黑暗中的光明,誘人,又讓人感到絕望。誰也不知道光明到底離我們多遠。就如同一百四十億年前的那場爆炸,這是人類窮極所有詞匯,都無法描繪出的一個瞬間,空間與時間被創(chuàng)造出來,并無限拉長,有了維度,有了星球,有了生命。我們不知道宇宙另一端離我們有多遠。而小說的作用是,讓我們知道了離宇宙那端的我們有多遠了。
我并不知道多少人死于黑暗。但當(dāng)我坐在河邊,看著河水上的碎銀一波一波流向遠方時,我卻為我們?nèi)祟惞餐钤诘厍蛏细械叫牢?。中國文化追求脆弱而無用,比如宣紙、窗花、文字、明月光。然而,恰恰是這種無用的東西,支撐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走出黑暗。無用之物能夠化解苦難。于是誕生了文學(xué),誕生了小說。無論小說的結(jié)局如何,由什么東西改寫,情節(jié)有多跌宕,但我們都必須相信自己的價值:千億年的星辰輝映,照亮了孤獨的我的臉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