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
摘 要:豐子愷對于孩子的情感是清澈的,沒有任何雜質,對于兒童的看法和觀點也是通過捕捉孩子生活中的片段進行刻畫和描寫。兒童的嬉戲,兒童的開心和悲傷,甚至一些不可理解的行為都進入了孩子的視野,都成為作者回味無窮的美景。在他的漫畫中主要表現(xiàn)了以下兒童觀。
關鍵詞:豐子愷 兒童 漫畫
一、“童心美”
1.天真無邪之“童心美”
在孩子的世界里想要什么、愛什么、要什么、毫無掩飾、暴露無遺,在漫畫中《花生米不滿足》是孩子天真爛漫的體現(xiàn)。給孩子的花生米少了幾顆,孩子就哇哇大哭,讓大人們感到心疼,又為了孩子那份寶貴的童心美感到欣慰。
2.“無理取鬧”盡顯可愛之美
在《哭》和《可愛的無理要求》兩幅連環(huán)畫中我們給我們以另一種視野來走進孩子的世界,在《哭》畫中我們看到畫家用孩子的口吻說出的“餅干里有骨頭”“茶壺不肯走過來”“凳子不肯起來”“蜻蜓不肯回來”這四句話看出了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在哇哇大哭的場景。在他們的記憶里這些東西應該聽他們的話,孩子們總覺得自己是對的,他是宇宙的中心,這樣他就苦惱了。這就是孩子!
二、“愛心美”
1.對“花草樹木的愛心”
在《小圃》中得到了形象的展現(xiàn),在與萬事萬物接觸之中他們更懂得了包容,在《清明》畫面之中,清明節(jié)到了,中國人總要追憶故人,但孩子們的心里還裝著他們的蝴蝶小妹妹,在“蝶之墓”中看到了他們對蝴蝶的追憶和懷念。看著他們那對花草的喜愛之情,我們讀懂了他們不論是對人還是花草樹木,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充滿了“愛”。
2.對人的愛心
許多好的行為總是在細微的動作中體現(xiàn)出來,在《助人為樂》中幫老爺爺拿東西是孩子自身所攜帶的想法,他不顧自己遲不遲到,幫助老爺爺才是最重要的[1]。樂于助人的習慣在孩子幼小時已經生根發(fā)芽,當今社會我們對于這種現(xiàn)象是否應該學習和借鑒呢!知錯就改對于樂于助人更需要更大的勇氣。孩子是簡單的,他們的言行舉止也是可愛的,正像《雞蛋糕》和《爸爸吃蛋糕》描繪的最后雞蛋糕最后放壞了,但是尊老愛幼之心卻令人溫暖的,他們傳遞的不只是蛋糕,還有溫情、親情和關愛。
3.愛之傳遞
在《First Step》人生路途的第一步,是父母幫助我們邁出。母愛的偉大對我影響重大,我們學會了感恩。孩子對父母的擔心在《爸爸還不來》中看出孩子對爸爸還不回來的焦急;在《爸爸回來了》中孩子開心的笑容是對爸爸回來的最好回答。子愷先生的子女較多,他經常幫妻子帶孩子,孩子們笑了比他自己還開心,與孩子的深厚感情在畫面中很好地體現(xiàn)[2]。
三、“智慧美”
1.孩子眼中的“樓梯”
一幅漫畫《取蘋果》其趣味更濃,畫面展示的是孩子彎著腰探著可愛的小頭似乎剛要邁步走向小臺階,“取蘋果”三個字被放在了畫面的右上角最高處,從而使畫面形成自右向左的斜線式構圖,誘人的大蘋果放在了最高處,可愛的孩子在最低處,凸顯了桌子的高,孩子的小,這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對于大人來講是最簡單的動作了,然而對于孩子來講,卻成了發(fā)揮他們智慧最好的平臺,也無形之中成了一次有趣的探險,孩子們留給我們的足跡總是那么的意外而又充滿著濃濃的趣味。
2.“天才的眼睛”
《阿寶兩只腳,凳子四只腳》這幅畫中,看似簡潔生動的畫面,卻能讀出兒童的內心,神情專注的完成者自己的“作品”,側著頭面帶微笑的擺弄著鞋子,屬于兒童的天真可愛的、認真的元素都準確地給刻畫出來。
在《瞻瞻的車》這幅漫畫中,這是孩子天才的發(fā)現(xiàn),兩個大蒲扇多像兩個大車輪,孩子在那里開心的玩著,覺得自己真的好聰明。在現(xiàn)實世界中,成人對于孩子的這種行為感到不可思議,甚至不可理解,但卻不知在不經意間扼殺了孩子本身所具有那份創(chuàng)造和對美的追求。
3.夢是創(chuàng)造的翅膀
夜間的夢往往是荒誕的、可笑的。在畫家的眼中卻希望孩子們會做“白日夢”,在孩子的夢境中“我射月亮”“月亮掉下”“我拾月亮”“原來是香蕉”四幅小小的組合畫展示了一個孩子的夢境,在孩子的潛意識里現(xiàn)實的實物讓孩子們帶回夢中,這是想象的開始。他能創(chuàng)造想象的火花,更是孩子夢寐以求的愿望[3]。在“好夢空歡喜”畫面中,孩子的夢境是無法控制的,有時好有時壞,“步步登天梯”“月亮當馬騎”“失足跌下?!薄昂脡艨諝g喜”在孩子的世界里希望他們夢想成真。
四、模仿美
體驗“成人世界”:在《快樂的勞動者》畫面中孩子將小凳子連成一個隊列,瞧,小泥人就是車頭上的司機,多么可愛的勞動者!在《特別快車》中孩子自己模仿現(xiàn)實的實物,建造自己的小車[4]。在《軟軟新娘子》中妹妹當新娘,弟弟當新郎,姐姐當媒人,孩子在家中組織了一個新的家庭,孩子從模仿拉車、騎車、發(fā)展到結婚,通過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享受著屬于他們自己不同階段的快樂。
五、孝心美
暖暖的親情:在孩子的世界里,擁有一份孝心是對于父母來說是多么的驚喜和感動。在你給我《你給我削瓜,我給你打扇》中得到體現(xiàn),愛就是給予,媽媽喜歡孩子,就給他削蘋果,孩子關心媽媽,就給他送上冰爽的清風,這個小小的動作卻顯示了孩子對父母的體貼,這是讓父母多么欣慰的一件事。
豐子愷用心刻畫著孩子的生活,從點、線、面不同的角度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晶瑩剔透、清澈見底的兒童世界。站在兒童本位的角度對兒童的天性刻畫得入木三分,對于當今世界兒童觀給予重大的沖擊,許多兒童的天性被無情地扼殺,漫畫的研究為單純的研究兒童注入了一泓清泉,它對兒童的認識是結合自己的所處的時代了解到那個年代的兒童的悲歡離合。兒童的童心、孝心、愛心、善心都像一個個故事片段講述給我們,讓我們不知不覺地走進了孩子自由自在的世界!
參考文獻
[1]豐子愷.給我的孩子們[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2]豐子愷.緣緣堂隨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
[3]豐子愷.豐子愷散文[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3.
[4]豐子愷.華瞻的日記[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