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
這是一首送別詩,似乎每片草葉都飽含離別之情,通過對繁茂野草的描寫,表達出詩人對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這是白居易16歲的成名之作,從此一代“詩王”橫空出世。
今天,我們在解讀這首詩之前,先講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在唐朝,參加科舉考試沒有名人推薦是不行的。當(dāng)時只有16歲的白居易,來到了非常有名的大詩人顧況的家里。顧大人一看見“白居易”這三個字,頓時笑道:“小伙子,你的名字也太有意思了,這長安的米這么貴,怎么可能居住起來這么容易呢?”他邊說邊看了看白居易寫的詩。突然,顧大人眼前一亮,說:“哎呀,小小年紀(jì)就能寫出這么好的作品,白白居住,也很容易啊!”
這首讓顧大人刮目相看的作品,正是《賦得古原草送別》。
賦得,就是命題詩的意思。這首詩是白居易為了準(zhǔn)備科舉考試寫的一篇作文練習(xí)。詩的真正題目是《古原草送別》。
那是一個特別美麗的春天,好朋友就要離開,白居易依依不舍,不知不覺走到了草原上??吹矫艿那嗖?,白居易不禁吟道:離離原上草。離離,就是茂盛的意思。白居易彎腰摸摸小草,卻發(fā)現(xiàn)了去年的枯根,這真是“一歲一枯榮”??!你們看,一到冬天,小草枯萎了;到了春天,小草又茂盛起來。這小草了不得,不怕人踩,不怕馬踏,不怕風(fēng),不怕火,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憑著這樣的精神,野草的清香一定會彌漫在送別友人的古道上,翠綠的青草一定會連接遠(yuǎn)處的荒涼古城。看著遠(yuǎn)處的青草,再看看身邊即將遠(yuǎn)行的朋友,白居易含淚寫出了最最動人的詩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王孫,這里指的就是朋友。萋萋,草木茂盛的樣子。此刻的離別哀傷,就像這茂盛的小草一樣濃密,讓我再送你一程吧。
這首詩最過人的地方,是白居易不僅僅歌頌了小草的生命不息,更讓看不見的離別之情形象具體,就像小草的“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不舍之情也永遠(yuǎn)不會消失,會一直伴隨著遠(yuǎn)方的朋友,直到天涯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