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福海
大雪時節(jié)的荊楚大地上,未感冷冽襲擾,反覺暖意縈繞。地處江漢腹地的湖北省監(jiān)利縣是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這是在我踏上那片注滿紅色基因的熱土時,才得知的。
歷史上的周老嘴屬洪湖西岸邊緣地區(qū),河湖港汊密布,半水半陸,百姓亦農亦漁。西荊河經周老嘴古鎮(zhèn)南側迂回東流,使該地形狀似嘴,早年有位周姓老翁在那設渡,故稱周老嘴。龍?zhí)逗?、西荊河、內荊河、胭脂河與小荊河相匯于那兒,被人美譽為“五龍捧圣之地”。明清時期,南北商賈頻涉于那兒,周老嘴沿河一帶始成街市,并逐漸發(fā)展成為遠近聞名的集貿小鎮(zhèn)。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荊江兩岸的勞苦大眾,與全國人民一樣,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作為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紅色首府的周老嘴,是湘鄂西省委、省蘇維埃政府成立的地方。1928年1月,賀龍、周逸群受黨中央派遣,從上海輾轉至湘鄂西,它們先由監(jiān)利縣的觀音洲上岸,組建工農武裝,邁出了創(chuàng)建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的第一步,歷經幾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征戰(zhàn),終于在東起武漢、西至巫山、南跨洞庭、北越漢水的遼闊土地上,建立了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和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當年,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的黨、政、軍機關都設立在周老嘴,現(xiàn)今依然保存有“中共湘鄂西省委宣傳部舊址”“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舊址”“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機關報《工農日報》社舊址”“湘鄂西省文化部舊址”等48處革命遺址。千千萬萬的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在洪湖西岸那片壯闊的土地上,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樂章。前后歷時20多年的武裝斗爭,周老嘴一帶有近20萬熱血兒女投身革命、參軍參戰(zhàn),15000余人在歷次戰(zhàn)斗中英勇犧牲,長眠于那方熱土之下。他們中的許多人都籍籍無名,卻如同一塊塊堅實的基石,構筑起了共和國大廈,挺拔了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豐功偉績,功昭日月,永垂青史。
在周老嘴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紀念館里,我親睹了賀龍、周逸群當年居住的臥室。狹小而昏暗的房間內,原汁原味地保持著往昔的樣貌,僅陳設有一張床、一張桌子、一把椅子與一盞油燈,伴隨他們共度革命生涯。而就在如此艱澀惡劣的環(huán)境中,他們英勇面對腥風血雨,蝸居陋室,運籌帷幄,這是何等的襟懷與氣概!
我靜穆佇立在英烈的遺像前,追思先輩的革命歷程,心靈受到了一次次撞擊。20多個春秋寒暑,百千次烽火狼煙,無數(shù)仁人志士前仆后繼地殊死搏斗和不屈不撓地吶喊奮進,終于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砂倮锖楹疽蠹t,浩瀚平原埋忠魂。新中國來得多么艱難、多么不易?。?/p>
在共和國的版圖上,周老嘴只是一個細微的點,根本找不到它的身影,但它在我心里是神圣崇高的。
責任編輯: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