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柴小軍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白居易《問劉十九》這首詩寫得輕松灑脫、樸素親切。
2019 年11月20 日,天氣預報有雪,可是竟沒有,空歡喜一場。次日中午,開始下雨。在室外工作的人多是抱怨的,因為路滑和寒冷。我卻莫名竊喜。
晚飯后干啥?近來諸事紛繁,好久沒到蓮池公園散步了,不知道那些花花草草一向可好?猶豫再三,走!
擁翠門的地面和臺階上又濕又滑,我小心翼翼地踱過去,北側(cè)和南側(cè)各有一棵掛滿紅燈籠的樹。樹葉落盡,那燈便分外耀眼了。
環(huán)湖觀光道是彩色瀝青鋪面,此種材料有一定的滲水力,路面潤潤的,雨后的空氣格外清新。櫻花樹下的落葉色彩斑斕。高高的法桐,少數(shù)幾棵只剩下枝梢的幾片枯葉,大部分擎著滿樹金黃的葉片,蜷著身子的葉片讓夏日密不透風的樹冠有了縫隙,可以看見樹后的景物。南門口的竹林不畏風寒,靜靜地展示著蓬勃的綠意。心急的銀杏樹早已落光了葉子,開始冬眠。刺槐、海棠、玉蘭靜默地站著,無人理睬。我想起了它們開花的模樣。
其實,這些植物不是與人生一樣嗎?有高潮,有低谷;有掌聲,更多的是默默無聞。那片家鄉(xiāng)常見的柿樹林,不知何時褪去了滿樹的霜葉,涂白(刷了白色石灰水)的頂部有紅色的圓圈鑲邊,莫非是秋天給的吻痕?目光從枝繁葉茂的垂柳中穿透過去,能看見被各種霓虹燈帶照耀得光怪陸離的湖面和湖心島上美輪美奐的文清閣。山寒水瘦,那湖水一天一天淺下去,把豐水期藏在水下的湖堤一截一截裸露出來。
荷池中密密麻麻擠滿了干枯而纖細的荷莖,任憑風欺雪壓竟然不倒,讓人肅然起敬。憶起山西石油秦曉耕老師的那幀獲獎照片《留得殘荷聽雨聲》。秋冬季節(jié)專門跑去觀察枯荷的人一定是熱愛生活的“小資”。
迎旭門北側(cè)的樹下有一大片白車軸草,綠茵茵地,完全不理會自己的大限將至??墒?,又有啥關系呢?它已經(jīng)綻放了生命的精彩。
雨后冬夜里的蓮池公園給人無窮的啟迪。雪后的蓮池公園,我等著與誰把酒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