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賁
徐賁
我們都知道,干燥的季節(jié)容易發(fā)生火災,現(xiàn)在的輿情就像是一個久旱不雨的山林。
前不久在美國就有人傳,美國有70%的人會染上新冠肺炎。我沒往心里去,想一定是“狼來了”那種消息。但是,昨天上午我去家附近的超市買牛奶,看到面包架子和肉類架子都是空的,才意識到,“狼”真的已經到了門口。不過這個“狼”倒不一定是新冠病毒,而是人們的恐慌和焦慮。
在我生活的這個城市里,還沒有發(fā)生一例病毒感染,至少還沒有見到報道。但是舊金山灣區(qū)6個縣(包括我所居住的阿拉米達縣)已于3月17日宣布,對所有居民實行“在家居留”( shelter in place ),至少到4月7日,還可能因為衛(wèi)生官員的建議而延長。
這是一項命令,而非一個指導性建議。它要求每個人在未來三星期內盡可能多地留在家中,減少非必要外出,并遠離他人,以期能遏制病毒的迅速蔓延。這項命令影響的總人口超過670萬,是美國目前抵抗新冠病毒所采取的最嚴格的措施。
我能夠感覺到,一種莫名的焦慮正在改變我周圍鄰居的生活。
24小時營業(yè)的超市縮短了營業(yè)時間,學校已經停課,醫(yī)院建議非急癥病人不要去看醫(yī)生,就算臨時取消預約也不用付額外費用。本來圖書館還是開放的,從昨天開始,圖書館也關閉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除非一個人感覺麻木,或者是超級樂觀,否則不會不受到焦慮的影響:這要到哪一天才是個頭呢?好在焦慮畢竟還不是恐懼,焦慮使生活不方便,有壓力,但畢竟沒有那種被國民警衛(wèi)隊強制看管在家的害怕感覺。
不同的人對焦慮的承受程度是不同的。在美國,碰到什么事就以為天要塌下來的那種人被稱為nervous Nellies。不久前有報道說旅美中國人去超市搶購物品,我心里暗想,這些人真是nervous Nellies。如今,不同族裔的美國人的焦慮承受程度似乎越來越互相接近,這不是一個好的兆頭。
3月15日是美國人為遏制疫病的全國禱告日。禱告針對的不僅是疫病,還有困擾人心的焦慮?!妒ソ洝否R太福音中說:“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shù)多加一刻呢?”13世紀神學家和哲學家托馬斯·阿奎那說:“當一個人害怕因罪而受懲罰的時候,他的害怕是出于驕傲,而不是謙卑?!?/p>
這樣看待焦慮,焦慮就不只是人對危險的一種自然反應,而更是人應該用自由意志去選擇接受或放縱的情緒。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19世紀丹麥神學家和哲學家克爾凱郭爾說,焦慮是理解人類存在的一把鑰匙,是對人能不能自由選擇的一種擔憂。
雖然人類在歷史上對焦慮有過許多思考,但一直要到20世紀初才開始認識到,焦慮是人的心靈失調和心理疾病的一個原因。這是精神分析學大師弗洛伊德的一大貢獻,是他第一個把焦慮當作精神疾病的一個核心問題研究的。和古希臘人一樣,弗洛伊德把焦慮與恐懼區(qū)分開來。焦慮是一種情緒或心態(tài),只是預感、擔心壞事會發(fā)生。比如我現(xiàn)在生活的城市里還沒有發(fā)生疫情,人們對疫情的擔心是一種焦慮??謶謩t不同,它是由對象直接引發(fā)的,當一具瘟疫死者的尸體躺在你面前時,你感到的是恐懼,不是焦慮。
對疫情防控來說,適度的焦慮是有益的,因為焦慮可以預防有害之事真的發(fā)生。因為如果防控失效,疫情蔓延,那么,人們面對的就不是焦慮,而是真實的恐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