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守坤(大慶油田中油電能供電公司)
一座35 kV變電站自投產(chǎn)以來,開關柜內時常有放電聲音,放電部位不明,陰雨天氣情況下放電尤為頻繁。對母線絕緣子進行了交流耐壓試驗,并對絕緣子表面涂刷耐污涂料,運行后放電聲音仍然存在。對該變電站35 kV高壓室安裝了濕度測試儀并加強通風,通過每天檢測高壓室濕度,同時監(jiān)測高壓室內放電聲音,發(fā)現(xiàn)空氣濕度在30%以下時基本聽不到放電聲音,當空氣濕度達到40%以上,放電聲音增強。
經(jīng)過一段時期運行,運行人員發(fā)現(xiàn)2#主變高壓側32開關柜內放電聲音明顯。技術人員隨后在高壓室內進行觀測,確認放電聲音處于32開關柜內,決定停電進行檢查。
該變電站35 kVⅡ段母線由運行轉檢修,檢查發(fā)現(xiàn)母線外表面有電暈放電造成的污跡,母線穿墻套管A相處放電痕跡較為明顯,套管內表面有放電造成的晶狀物體附著在上面,并有大量石灰狀物體,套管內母排有輕微放電造成的腐蝕。
外觀檢查后對A相母線及穿墻套管進行了交流耐壓試驗。當試驗電壓升至20 kV時,出現(xiàn)放電聲音,放電音隨著試驗電壓升高而逐步增強。當試驗電壓升至30 kV時,關閉高壓室內照明燈,發(fā)現(xiàn)套管法蘭根部有明顯的放電火花,電壓逐步升高,火花愈加明顯。當升至72 kV(35 kV母線交流耐壓標準)時套管法蘭根部有一光圈。對其它兩相進行試驗時,現(xiàn)象相同。
該變電所35 kV母線穿墻套管型號是CMJ2-35,生產(chǎn)日期是1998年6月,該型號穿墻套管是一次性澆鑄而成,檢查發(fā)現(xiàn)在套管內表面與外表面以及法蘭盤處未作任何均壓處理。測量穿墻套管的安裝尺寸,繪制套管絕緣結構等值圖(圖1)。
圖1 套管絕緣結構等值圖
已知相電壓20.2 kV(35 kV系統(tǒng)),如略去介質的電導,則有:
式中:U1為空氣氣隙d1兩端的交流電壓值,kV;U2為瓷絕緣件d2兩端的交流電壓值,kV;d1為空氣氣隙(取0.2),cm;d2為瓷絕緣體(取3.0),cm;εd1為空氣介質介電系數(shù)(取1);εd2為瓷介質介電子數(shù)(取6)。
由式(1)、(2)求得:U1=5.77kV,U2=14.4kV。
在空氣及瓷介質中又有:
式中:E1為空氣氣隙d1部分的電場強度,kV/cm;E2為瓷絕緣體d2部分的電場強度,kV/cm。
由式(3)、(4)可知,E1=28.8 kV/cm,E2=2.4 kV/cm。
當取空氣氣隙d1取0.5 cm時,根據(jù)上式計算得出空氣氣隙的場強E1為20.2 kV/cm。
以上計算是假設套管內部電場是均勻電場,實際因電場分布不均勻,計算更復雜。
CMJ2-35型穿墻套管在運行中,其帶電母線(電極1)至法蘭(電極3)之間的電場有強垂直分量,是一個典型的不均勻電場,并且套管內外表面和法蘭制造時未實施均勻電場的措施,顯然其間空氣間隙中的電場是極不均勻的。對于極不均勻電場,其工頻電壓下的平均擊穿場強為3.8 kV/cm(有效值)、5.36 kV/cm(幅值),而實際計算出來的空氣中最小場強是20.2 kV/cm,其最小場強大于平均擊穿場強,故套管內空氣介質出現(xiàn)擊穿放電現(xiàn)象。
因此,該套管放電主要是因為套管空氣氣隙處在極不均勻電場造成的。從以上計算過程可以得出,影響擊穿電壓的主要因素是空氣間隙距離,距離越大,擊穿電壓越高??諝鉂穸仍酱?,介電系數(shù)越大,導致?lián)舸╇妷涸降?,即更容易放電[1]。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套管內的放電現(xiàn)象主要是因為空氣間隙的存在而引起的,因此為減少或消除套管內放電現(xiàn)象,可采取如下措施。
使電極附近的電位線只穿過單一介質(固體瓷介),一般來說,電極附近的場強總是最大的,如該處的電位線貫穿氣體與固體瓷介質,則與縫隙的情況類似,氣體部分的場強必然被強化,產(chǎn)生氣體閃絡、擊穿放電。因此,可在母排穿過套管部分,增加母排厚度,消除母排與瓷質絕緣的空氣氣隙,提高閃絡放電電壓。該方案實施需最大化消除空氣間隙(圖2),上下各增加4~6片銅母排,施工難度較大,材料費用3 000元/套管(只),此方案增加長母排局部承重,長時間運行母排易變形。
圖2 消除空氣間隙實施方案
在套管內極不均勻的空氣間隙中,放入固體絕緣材料(例如紙、紙板),即稱為屏障,這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顯著提高介電系數(shù),相應的擊穿電壓也得到提高。該方案在空氣間隙塞滿硬紙板材料,需要設計材料模具并制作,材料費用不高,施工難度易,但紙板材料易受空氣濕度而受潮和長期使用臟污影響,介電系數(shù)大,擊穿電壓降低,容易發(fā)生放電。
目前國內制造廠生產(chǎn)的穿墻套管,內表面與外表面都加裝了屏蔽網(wǎng),內表面屏蔽網(wǎng)與母排連接形成等電位,外表面屏蔽網(wǎng)與地連接,這樣消除了電場不均勻造成的擊穿放電。更換新型套管需要定制,周期較長,考慮到設備帶病運行容易引發(fā)事故,而用戶均為油田產(chǎn)能裝置,間接影響油田礦區(qū)產(chǎn)能建設,另外改造成本也很高[2]。
將35 kV高壓封閉柜改造成敞開式高壓柜,取消穿心套管,柜內母線采用貫通式連接,減少放電源。該方案使電場處于單一空氣介質,技術論證可行,需要擴大原來柜體開孔孔徑,使放電距離符合35 kV交流電壓等級即可,改造施工難度低,幾乎不增加其它材料,改造成本低。該改造前的35 kV套管在陰雨天或濕度大的天氣會放電,在放電期間35 kV系統(tǒng)處于動態(tài)負荷模式,該所35 kV系統(tǒng)安裝DSSD876型號的0.5級電子式電能表,在短時和長時動態(tài)負荷模式下,不同的通斷比狀態(tài),電能表動態(tài)誤差變化很大,可達電能表的誤差等級(0.5級)的10倍以上[3],該所全年供電量約3250×104kWh,按照黑龍江省2016年平均降水天數(shù)39天計算,僅在陰雨天就造成該所全年電量損失為3.472 6×105kWh,而改造后解決了套管內的放電現(xiàn)象;另外此方案也解決了設備潛在故障,避免了因長期運行引發(fā)事故給油田產(chǎn)能用戶帶來的經(jīng)濟損失。
根據(jù)4種方案對比分析結合現(xiàn)場實際情況,4種方案對比情況見表1。采取了第4種方案,即將35 kV高壓封閉柜改造成敞開式高壓柜,該方案投資小,安全運行可靠,也徹底解決了穿墻套管頻繁放電的問題。
表1 4種方案對比情況
通過建立35 kV母線穿墻套管絕緣結構模型,詳細闡述了空氣氣隙放電分析方法,根據(jù)分析結果提出了解決穿墻套管氣隙放電的4種方案,對方案從施工周期、難度、成本維護及可靠性等方面進行了對比分析,最終封閉柜改造成敞開式高壓柜是符合用戶利益的最佳方案。提出的絕緣結構分析方法可作為研究其它簡單絕緣放電特性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