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強
書法家王超鵬
王超鵬,毛國強大師入室弟子,江蘇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初學柳、顏,繼學明清諸家,后學王羲之、鐘繇,旁涉漢魏,力圖溶入碑意,尤善正書小楷。長期從事書法篆刻與紫砂陶刻的實踐,書法線條力追渾厚又不乏飄逸,端莊穩(wěn)重,寬博且而靈動;把書法理念溶進陶刻,運用各種刀法充分表現(xiàn)書法的韻味,努力追求書畫與紫砂的有機結合,增加作品的文化內涵。書法作品入展“聚君堂杯”全國書畫精品展、首屆“傳承經(jīng)典"全國小楷名家臨帖網(wǎng)絡展、“掌上書法”首屆國展精英·小楷名家邀請展、江蘇省第五屆新人新作展;獲宜興市首屆曼生杯陶刻大賽一等獎、首屆宜興書協(xié)舉辦的“宜興市陶刻藝術展”最高獎、首屆市總工會舉辦的行業(yè)陶刻比賽一等獎并榮獲“市技術能手”稱號。
經(jīng)歷千百年的風云,宜興紫砂陶藝以其獨特的魅力而廣受人們青睞。近現(xiàn)代以來,伴隨著陶藝事業(yè)的蒸蒸日上,制壺名家輩出,而陶刻藝術也出現(xiàn)了像任凎庭先生這樣的大師。其弟子譚泉海、毛國強的紫砂陶刻藝術也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在當代,大批才俊脫穎而出,作為陶藝大師毛國強的弟子——王超鵬先生在眾前輩的關心幫助下,數(shù)十年來刻苦砥礪,其陶刻水平在藝術界早已嶄露頭角,大有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之氣象。
與超鵬先生相識多年,從他精心設計刻制的紫砂藝術品里,我看到了他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從他的言談舉止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他的謙卑與虔誠。出身于藝術世家,這在藝術之都宜興是再正常不過的,但像他這樣年復一年地在技法上孜孜以求、文化站位又很高的藝術追求,實為難能可貴。我為超鵬先生的藝術水平所震撼,于是又欣然提筆為他寫下此文。
技法精湛
王超鵬先生早年在宜興印刷廠工作,從事鉛字雕刻,數(shù)十年的工作經(jīng)驗為其刻字藝術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尤其一手蠅頭小楷讓人嘆服。 我見過先生不少的藝術精品,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與實力派工藝師雷罡合作的圣珠壺一套四個。該作品刻小楷《金剛經(jīng)》全文5000余字,洋洋灑灑的鴻篇巨制,卻筆筆精到,無一懈筆。在陶壺上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超鵬先生的家常便飯。他的刻刀在一兩毫米之間儀態(tài)萬千,任意揮灑而法度謹嚴,每個筆畫的起筆收筆都精致入微,而結構又富于變化。通篇和諧統(tǒng)一而又靈活巧妙,令人情不自禁地感嘆神乎其技!正是這種厚重的藝術感染力,讓超鵬先生在一些重大比賽中多次奪魁。
先生以小楷名震陶刻藝術界的同時,其篆、隸、行、草亦無一不精,點畫之間,神采飛揚,生意盎然。臨摹者非簡單模仿,而形神畢肖;創(chuàng)作者非刻意做作,而機杼自出。壺面凹凸不平,而先生刀鋒游走,胸有成竹,妙造自然。
形式多樣、內涵豐富
超鵬先生謙卑溫和,穩(wěn)重篤實,精力充沛而專注精誠,他幾乎將全部熱情傾注在陶刻藝術上,是以創(chuàng)造力驚人,精品佳作源源不斷,形式多樣而內涵豐富。從直徑數(shù)尺的陶缸到文房器具,從鴻篇巨制到只言片語,超鵬先生無不信手拈來,隨形賦體而渾然天成;從書法到國畫、篆刻,先生跨越多個藝術門類,駕輕就熟而游刃有余。陶刻藝術本身就是有著豐富內涵的傳統(tǒng)藝術,超鵬先生的陶刻作品內涵豐富,源于他全面的藝術素養(yǎng)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超鵬先生書法初學唐宋諸家,后深研鐘王,旁涉漢魏,以小楷見長而諸體皆精。摹刻王羲之《蘭亭序》、楊凝式《韭花帖》、蘇軾《寒食帖》等等作品,無不達其性情,形其哀樂。他深諳畫理,將水墨的濃淡干枯表達得淋漓盡致,又酷愛詩文,飽讀詩書,所以每每欣賞超鵬先生的作品,總是有一種書卷氣迎面撲來。
藝術風格樸茂剛健為主
超鵬先生陶刻藝術獨到深入,養(yǎng)成了渾樸厚重、清新剛健為主的多樣風格。如這件刻李商隱詩作品,線條古拙勁挺,中宮緊縮,結構險峻,茂密而不乏空靈??堂廊思缱髌穭t用刀隨意,結體自然。橫畫偃仰變化幅度較大,“圖”字的橫折鉤則酷似褚遂良,瀟灑飄逸,結體寬博疏朗,通篇瀟散淡遠而又安靜沉著??痰墓P洗作品,寥寥數(shù)字,以其筆畫的宛轉流暢,給人以親切感。
先生融筆鋒刀鋒為一爐,長期苦練書法,用筆干脆利索,線條力透紙背,筆畫大方舒展,結體嚴謹端莊。如書《王氏家訓》局部,通篇清新剛健,秀氣空靈。先生把這種對筆鋒的理解滲透到刀鋒里,為陶刻藝術增加了清新剛健的書卷氣。他又將刀鋒的勁道融入筆鋒,為書法作品增加了厚重古樸的金石之氣。
先生的陶刻藝術,是精致入微的技法把控,是全面深入的藝術修為,也是堅若磐石的高貴品質。我們期待先生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藝術精品,為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做出劃時代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