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和升學率,會使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如進行題海戰(zhàn)術和大量的測驗,但教師往往在這個過程中忽視了交流的作用,只是一味地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的輸出,卻忽略了學生知識的輸入,這樣往往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學習壓力,經(jīng)常是新的知識還沒鞏固,舊的知識已經(jīng)忘得差不多了,長此以往取得的教學效果是適得其反的,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充分注重交流的作用。
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中,很多學生與教師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很多學生會認為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教師說什么就是什么,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言聽計從,不敢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所以,想要打造課堂活動教學,教師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轉變自身的角色,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打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往往都喜歡幽默風趣、有共同語言的教師,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一成不變的嚴肅風格,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一些“吐槽”,激發(fā)學生的同理心。
例如,在進行“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本課的教學是有關于學生的假期生活。但是在初中階段,很多家長會為了學生的學習成績讓學生去各種輔導班補習,學生的假期生活十分枯燥,因此很多時候,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的情境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并不符合,所以學生才沒有與教師進行互動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首先對學生進行吐槽“The teacher’s vacation,in addition to preparing lessons,teaching and research has no other things,it is really boring.”學生傾聽到教師的吐槽,也就敢于發(fā)表自己的個人意見,將自己現(xiàn)實的假期情況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互動,從而提高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頻率。
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校及教師應當根據(jù)教學方針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發(fā)展狀況,制訂適合學生實際發(fā)展的教學方案。新課標中明確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在課堂上要根據(jù)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情況開展實踐課堂活動,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教學互動,以此提升整體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課本知識有足夠的了解,并且根據(jù)學生的需求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為學生設計問題。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意問題的有效性,還要關注問題的趣味性,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互動的欲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進行“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特點以及掌握重點句型:“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Could I please use your car?”的教學目標,為學生設計趣味問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最希望的就是教師能夠幫助自己完成作業(yè),但是學生不敢和教師開這種玩笑,因此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可以與學生開這樣一個小玩笑:“Now everyone can ask the teacher for a request,like‘Could you help me with my homework?’”通過這樣的問題設計,可以徹底打開學生的心扉,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互動的環(huán)節(jié)中,大膽地回答教師拋出的問題,在鍛煉學生表達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不斷學習重點句型,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很多學生都敢于利用重點句型和教師開玩笑,如“Could you not do your homework tonight?”通過這樣的趣味問題,課堂氛圍變得很輕松,學生紛紛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教師進行互動。
在初中英語課堂上通過運用互動教學模式,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在英語的教學活動中,一般都有教學交流。比如,教師在課堂上提問,學生舉手回答,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小組探究學習;教師針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客觀評價等,這些都是教學交流。盡管教學交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但是我國初中英語現(xiàn)在的教學交流狀況并不是很理想。在應試教育深刻的影響下,英語課堂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往往是教師講得多,而學生缺乏互動和回應,部分學生缺乏探究、質疑的勇氣,甚至有很多學生根本不愿意和教師進行課堂上的溝通和交流,學生往往是被動接受知識,反饋的信息較少,再加上學習壓力較大,教師的教學任務也比較繁重,因此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越來越少。
例如,教師在教學“Where is my schoolbag?”這一單元時,教師要充分調動課堂氣氛。在進行新課導入之前,教師要讓學生帶著疑問進行思考和預習,對于回答得好的學生,教師可以予以一定的獎勵。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教材、質疑教師,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和創(chuàng)新精神。另外,教師要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營造愉悅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覺得學習并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
綜上所述,新時期學生不僅要學好漢語,還要不斷豐富自身的英語語言知識儲備,如此才能跟上時代的發(fā)展,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但是,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英語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展開針對性學習,如此才能真正理解和應用英語。其中,互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可以營造和諧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使得學生自覺走進具體的學習環(huán)境之中,進而體會英語學習的快樂。所以,教師可以借助語境的創(chuàng)設、課堂評價以及課外實踐等方式,增進學生的交流和互動,最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