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彝族畢摩文獻的研究及“生態(tài)化”保護傳承探析

      2020-04-07 03:46:58凌宇飛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20年1期
      關鍵詞:生態(tài)化保護

      凌宇飛

      摘 要:文章介紹了彝族文獻、畢摩、畢摩文獻三者之間的關系,描述了畢摩文獻的主要特征、畢摩文獻的價值和畢摩文獻的保存現(xiàn)狀,分析了保護畢摩文獻的重要性,并就畢摩文獻的實際情況探索出了一種文明、健康和可持續(xù)增長的“生態(tài)化”保護模式。

      中圖分類號:G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0)01-0126-03

      關鍵詞:彝族文獻;畢摩文獻;生態(tài)化;保護

      1 彝族、彝族文獻、畢摩文獻三者之間的關系

      彝族是我國第六大少數(shù)民族,根據(jù)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結果,彝族人口數(shù)為870多萬。其民族語言為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北部、東部、南部、東南部、西部、中部6種方言,其中包括5種次方言,25種土語。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的廣大地區(qū),彝族的祖先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創(chuàng)造了一種獨具民族特色的文字——彝文。彝族文字為表意文字,又稱音節(jié)文字,史書中稱“爨文”“韙書”,或“羅羅文”“倮文”,通稱老彝文。該文字大約形成于13世紀,流傳至今的彝文大約有一萬多個字,使用頻率高的有一千多個。每個字形代表一個意義,沒有偏旁和部首,同一字形有多種不同的書寫格式,主要為由左向右直書或橫書。1975年,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以喜德語音為標準音,以“圣乍”話為基礎方言,制訂了四川《彝文規(guī)范試行方案》,確定了819個規(guī)范文字,并設計出“彝語拼音符號”,便于注音學習。

      彝族文獻就是彝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用彝文記錄保留下來的各種各樣的文字資料。彝族傳統(tǒng)的文獻有著悠久的歷史,根據(jù)文獻內容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將全部文獻分為兩類,一類是大眾文獻,另一類是畢摩(祭司)文獻。因為畢摩文獻是彝族文獻中的重要內容,歷史上使用彝文者多為畢摩,所以很多人誤認為畢摩文獻就是彝族文獻。彝語中“畢”為舉行宗教活動時祝贊誦經之意,“摩”意為長老或老師,畢摩可以被理解為進行宗教活動時頌念經文的有學識之人,多為男性。畢摩是一種職業(yè)、職位,是彝族地區(qū)知識分子的代表。畢摩文獻就是畢摩進行各種宗教活動時記錄的經文,是經過歷代畢摩收集、整理、繼承并延續(xù)至今的經文典籍,畢摩文獻從屬于彝族文獻。

      畢摩文獻集成了彝族古代的語言、文字、哲學、歷史、譜諜、地理、天文、歷法、民俗、倫理、文學、藝術、醫(yī)學、農學、技藝等內容,從其發(fā)軔、繁榮到鼎盛、發(fā)展,不僅促成了彝族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聚變,而且推動了彝族社會的發(fā)展,并滲透到彝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十分深遠。

      2 畢摩文獻的特征

      2.1 畢摩文獻的標準版本不統(tǒng)一,辨識難度大

      由于每個畢摩隸屬于不同家族,畢摩和家族為了保密或增強家族的號召力,不僅不會對外公開文獻經文內容,而且每一代畢摩都會在經書中增加一些特殊符號,以增加辨識難度,甚至造新字制造神秘感。同時,文獻經文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有的畢摩過世以后,他所寫的畢摩文獻也將一起隨他下葬,或者在墳前燒光,這些特殊的方式在無形中為畢摩文獻的辨識和傳承增加了難度。

      2.2 畢摩文獻書寫存放方式比較特殊

      畢摩文獻是畢摩用竹片、樹枝、羽毛作為書寫工具,用鍋底灰、木炭配水和油進行書寫,被稱為黑色經文,以牛血、羊血甚至人血進行書寫,被稱為紅色經文。經文都記錄在竹簡、獸骨、牛皮、羊皮、古宣紙上。書寫方式一般自上而下直書,或自左向右橫書;北部方言即涼山彝文的閱讀習慣獨具一格,書寫時從上到下豎行書寫,閱讀時將經書向左調轉90度角橫看,這在漢文文獻記載中被稱為“左翻倒念”。書寫完成后,畢摩將經書卷成筒狀,再用棉布、羊皮、牛皮等外皮裹好,將其扎牢后裝于箱子或柜子中保存起來。箱子一般存放在畢摩家中火塘上方,任何人不得隨意觸碰,比較特殊的用人血書寫的經文(咒人經)不能保存在家中。

      2.3 畢摩文獻多以五言詩體為主體結構

      詩歌的文體特征主要是由畢摩的司儀活動方式所決定的,畢摩們以詩歌形式撰寫經文,以詩歌形式紀史說理,主要是為了方便將彝族在生活中的一些儀式和場景表達出來,因此畢摩文獻多以詩歌形式出現(xiàn),朗朗上口,便于頌唱。畢摩在主持司儀活動時以一人頌唱、集體聽誦的方式,還加入自身的聲調、表演、動作等技藝,從多方面展現(xiàn)民間記憶與口頭敘事的藝術魅力。

      2.4 畢摩文獻種類繁多

      畢摩文獻的內容包羅萬象,涉及歷史地理、倫理道德、天文歷法、法律軍事、文學藝術、醫(yī)藥衛(wèi)生、哲學、美學、生產生活等方方面面。彝族將畢摩儀式和文獻分為“路上方”與“路下方”兩個部分。彝稱“路上方”文獻為“黎數(shù)”,主要指用于祭祖、超度祖靈儀式中的文獻,其文字大多佶倔聱牙、艱澀難懂,非大畢摩不能釋讀之,主要內容為祖先崇拜、求育繁衍、部落生存、遠古史話等?!奥废路健蔽墨I是指一般的、比較“平?!钡奈墨I,為一般禳災祛禍、求福獻祭等儀式所用文獻,文字使用相對簡明,語言也較“白話”。

      3 畢摩文獻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由前文所述畢摩文獻的幾個主要特征,可以看出畢摩文獻保護傳承工作一路走來舉步維艱。首先,雖然在新中國成立前后,政府、學術機構、研究所和學者等對民間畢摩文獻進行了搜集、整理,但損毀流失情況仍十分嚴重,如:涼山州圖書館收藏有1,907冊彝文古籍(印刷版),彝文經書85卷(手抄本),由于年代久遠、載體特殊和存放環(huán)境惡劣,多數(shù)破損嚴重;涼山州圖書館還收藏有復印的彝族文獻40種,但部分字跡已經模糊不清[1]。其次,目前搜集保存的畢摩文獻質和量都不令人滿意,很多畢摩不愿意拿出自己的文獻,將其視作傳家寶,且畢摩文獻全部為手抄版本,不同畢摩書寫的經文都不一樣,并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和印跡,即使捐贈出來一般人也很難看懂。再次,畢摩的傳承現(xiàn)狀不容樂觀。年老的畢摩相繼去世,且由于受到現(xiàn)代文明的沖擊和經濟社會的影響,年輕的彝族人已不再愿意從事畢摩這一職業(yè),現(xiàn)存的一些畢摩也離開了自己的聚集地,來到城鎮(zhèn)自謀生路。在曲比阿果的論文研究《當代涼山城鎮(zhèn)彝族畢摩、蘇尼現(xiàn)狀調查——以美姑、喜德縣城為例》中,經調查發(fā)現(xiàn)2014年8月10日中午,在美姑縣城擺攤設點的畢摩、蘇尼共有7人,其中畢摩3人、蘇尼2人、嫫尼2人[2]。如果畢摩這一“文獻活化石”不能被很好地保護和傳承下來,將造成彝族文化的斷層,那么多年后畢摩文獻也將成為天書,無人能夠釋疑和傳唱。彝族聚居地的圖書館、研究所、科研機構等因受人力、財力等因素制約,對畢摩文獻的保護情況不容樂觀。以越西縣為例,該縣是多民族聚居縣,以彝族為主,采用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三館合一的建制,經費總額不足50萬元且財務還不獨立,三館館舍面積合計僅有800平方米,名義在編11人,實際在崗只有5人[3]。這樣的人員條件設施,對畢摩文獻的保護無從談起。

      4 畢摩文獻的“生態(tài)化”傳承保護

      通過對畢摩和畢摩文獻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是共生關系,畢摩書寫了畢摩文獻,畢摩文獻需要依靠畢摩完成演繹。因此,在畢摩文獻的保護傳承過程中,圖書館不能采用傳統(tǒng)的文獻保護方式,必須同時將畢摩、畢摩文獻、畢摩對畢摩文獻的演繹三者融合在一起,探尋一種健康、文明及可持續(xù)增長的“生態(tài)化”保護傳承模式。

      4.1 對畢摩文獻進行數(shù)字化掃描,對畢摩文獻的演繹進行音視頻化保存,并建立二者間可以相互檢索關聯(lián)的特色數(shù)據(jù)庫

      首先是對已經收集保存的畢摩文獻進行數(shù)字化掃描保存,很多學者在研究論文中已經給出了數(shù)字化所需的設備、流程和標準。但是,筆者經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畢摩或家族并不愿意上交畢摩文獻,出于對畢摩文化的尊重,筆者認為可以由多部門聯(lián)合,有組織、有計劃地到畢摩家中進行版權法的宣傳教育,并與之簽訂版權責任書,以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征得同意后,在畢摩家中現(xiàn)場對畢摩文獻進行數(shù)字化掃描并保存,并支付一定的報酬;爭取現(xiàn)場錄制音視頻,把畢摩對畢摩文獻的頌唱記錄下來,并建立畢摩文獻特色數(shù)據(jù)庫。其次是邀請專業(yè)的圖書情報人員根據(jù)掃描的畢摩文獻和演繹的音視頻的主題、責任者、地區(qū)、表演者和表演方式等進行分析著錄,在數(shù)據(jù)庫后臺形成關聯(lián)鏈接。這種保存方式比單純對文獻進行掃描保存具有內容更完善豐富、視覺上更直觀形象的優(yōu)勢。

      4.2 對畢摩文獻的搜集、整理工作要加大投入力度

      許多畢摩文獻仍散落在民間,雖然搜集起來有難度,但這個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地方政府、研究機構、保護基地等首先應根據(jù)各地的實際情況聯(lián)合制訂、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鼓勵畢摩上交畢摩文獻,建立獎勵機制,并形成條文,加大宣傳力度;其次要提高當?shù)匚墨I情報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要求他們學習基礎的圖書情報知識,加強對當?shù)匚幕尘啊⑻貏e是與畢摩文化相關的知識的培訓,培養(yǎng)出一支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同時,地方政府要加大對當?shù)貓D書館、研究所的資金投入力度,建設符合相關標準的文獻保護中心。

      4.3 各個地區(qū)成立畢摩文化研習所

      政府相關文化部門要在各個彝族聚居地成立畢摩文化研習所,將當?shù)氐赂咄氐漠吥ρ埖窖辛曀?,提供相應的工作崗位和待遇,讓他們整理翻譯現(xiàn)有的畢摩文獻,并承擔對下一代年輕彝族畢摩的教學工作和向到訪的專家學者做好釋疑解惑工作。這一舉措可以讓現(xiàn)有的畢摩安心從事自己的本職工作,對畢摩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更加熱愛畢摩文化,同時增強畢摩文化對彝族青年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4.4 利用彝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依托“互聯(lián)網(wǎng)+”和自媒體平臺擴大彝族畢摩文化的影響力,實現(xiàn)推廣畢摩文化的目標

      彝族每年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火把節(jié)”“彝族年”“跳虎節(jié)”等,全世界的旅游者都會在節(jié)日期間涌入彝族聚居地欣賞傳統(tǒng)表演。地方政府、旅游文化部門可以邀請畢摩在節(jié)日活動中進行司儀表演,也可以邀請專業(yè)人士選取畢摩文獻中的經典場景進行改編,再讓畢摩進行演繹。整個表演過程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電視臺、自媒體等平臺進行全國乃至全球的直播,并開通網(wǎng)上留言通道,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能夠推廣、宣傳畢摩文化和畢摩文獻,擴大其影響力,帶動地方旅游文化經濟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搜集一些好的建議,推動畢摩文獻保護和傳承工作的開展。

      4.5 相關機構應定期舉辦畢摩培訓,提高畢摩素質

      經調查,貴州省畢節(jié)畢(布)摩班從2015年到2018年四屆共45名學生已通過畢摩考核并取得證書。教學主要從背(經書)、讀(經書)、講(儀式程序)、算(測算)四個方面考評畢摩班的學生,考核合格者頒發(fā)畢摩資格證[4]。從培訓內容來看,除了一些基本要求,重點是在業(yè)務學習中對畢摩經文(文獻)學習提出了硬性要求:文獻學習必須達到20卷冊,能夠熟讀甚至背誦畢摩經文,必須能翻譯畢摩文獻,或者參與翻譯畢摩文獻。筆者認為,保護、傳承畢摩文獻應從畢摩文獻的源頭——畢摩入手。畢摩是畢摩文獻的創(chuàng)造者和演繹者,是畢摩文化的傳承者,提高畢摩的素質能提升他們的文化自信,只有畢摩延續(xù)下去了,畢摩文獻、畢摩文化的傳承才能做到后繼有人。

      參考文獻:

      [1] 吳雪瑞.彝族畢摩體系現(xiàn)狀及畢摩職業(yè)資格認定研究[J].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2018(6):23-27.

      [2] 阿呷婷瀘.彝族文獻歷史價值、保護現(xiàn)狀與制度設計[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8(5):50-53.

      [3] 段小虎,張梅,謝逸蕓,等.西部貧困縣圖書館“因素法”財政保障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8(1):21-35.

      [4] 曲比阿果.當代涼山城鎮(zhèn)彝族畢摩、蘇尼現(xiàn)狀調查:以美姑、喜德縣城為例[J].宗教學研究,2015(2):179-184.

      (編校:崔 萌)

      猜你喜歡
      生態(tài)化保護
      生態(tài)產業(yè)化 產業(yè)生態(tài)化
      綠色中國(2018年11期)2018-11-06 07:16:26
      科技園區(qū)生態(tài)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分析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xiàn)
      軟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58:54
      芻議增強林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有效途
      淺談遺址公園的保護
      反滲透長期停用保護方法的探索
      語料庫與生態(tài)化英語教學模式
      生態(tài)化生存:“打群架”時代
      高職英語生態(tài)化課堂的構建
      技術與教育(2014年1期)2014-04-18 12:39:13
      城市道路綠化帶防排水設計的生態(tài)化考慮
      赣州市| 永春县| 临澧县| 兰西县| 桐梓县| 大关县| 金阳县| 娄底市| 文成县| 沙坪坝区| 郧西县| 招远市| 布尔津县| 南和县| 兴海县| 雷波县| 叙永县| 浦北县| 景德镇市| 阳原县| 盐源县| 枣庄市| 永州市| 阜康市| 武平县| 安化县| 华容县| 凤庆县| 方山县| 东兰县| 河源市| 五寨县| 三门县| 新田县| 普兰县| 浦县| 长岛县| 重庆市| 宜兰县| 大邑县| 德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