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志國 張海峰 毛衛(wèi)國
摘? 要:對河南省十二屆全運會少年足球運動情況進行了研究,主要調查了參加本次全運會的人數,比賽成績的情況,觀察統計了射門、過人、連續(xù)有效傳接球、短傳配合4項技術指標。結果發(fā)現第十二屆全運會參賽人數有所下降;河南各地市足球運動水平發(fā)展不平衡;各地市隊員臨場技術運用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建議認真學習先進訓練理念,反思問題,提高訓練水平。
關鍵詞:河南省? 十二屆? 全運會? 足球? 調研
中圖分類號:G843?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1(b)-0244-02
2014年8月12日,河南省第十二屆全運會足球比賽于在焦作市體育館舉行。這是河南省少年足球實力的展示,也是對近幾年河南省少年足球運動水平的檢閱。本文主要應用調查法和觀察法,對參賽人數、比分、部分技術運用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對了解河南省少年足球的訓練水平,促進河南省少年足球快速發(fā)展提供參考依據。
1? 研究結果與分析
1.1 比賽概況
1.1.1 參賽單位及運動員
鄭州、洛陽、焦作、新鄉(xiāng)、濟源、許昌、周口、平頂山8個代表隊,共計160名運動員(14、15歲少年球員)參與了本屆比賽。較河南省最近的一次全省性比賽——2012年青少年足球錦標賽男子組9個代表隊204名隊員——參賽隊員人數下降。
1.1.2 比賽成績
8支代表隊分2組進行比賽,先循環(huán)后淘汰,執(zhí)行最新競賽規(guī)程。最終鄭州、洛陽和焦作分別獲得比賽的冠、亞、季軍。但從比賽結果來看,零比分的比賽結果過多,如各參賽隊與鄭州隊或洛陽間的比賽均無進球。這說明2點:第一,鄭州、洛陽少年足球發(fā)展較好,特別是鄭州,近些年利用自身資源和地理優(yōu)勢使青少年足球走在河南省前列;第二,河南省各地市少年足球發(fā)展不平衡。
1.2 臨場技術應用統計結果及分析
1.2.1 射門技術運用情況分析
射門是足球球隊進攻能力最為直觀的表現。在臨場比賽中形成射門由2個條件組成,一是球隊能夠創(chuàng)造射門機會,二是球隊要能把握射門機會[1]。本次全運會14場比賽共射門528次,場均37.71次;射正220次,占射門總次數的41.67%;進球80個,占到射門總次數15.15%。數據貌似支持河南省少年球員在創(chuàng)造射門機會和把握射門機會能力較強的結論,但是觀察各參賽隊的射門技術運用情況可知:這種優(yōu)勢是建立在各隊的運動水平相差懸殊基礎上。如第一名鄭州隊射門次數最多共158次,在4場比賽中場均射門次數達39.5次,射正和進球次數分別為66次和34個;第二名洛陽隊共射門48次,場均16個,射正和進球分別為66次和34個。同鄭州隊相比第二名洛陽隊比鄭州在場均射門次數上少一半以上。因此,河南省各代表隊在射門技術運用能力上有待加強。
1.2.2 連續(xù)有效傳、接球技術運用
傳接球是組織進攻、變化戰(zhàn)術、滲透突破、創(chuàng)造和完成射門的重要手段[2]。連續(xù)有效傳接球的多少更是技、戰(zhàn)術運用能力高低的體現。對14場比賽結果的統計表明,1次傳接球場均185.79次,2次連續(xù)有效傳接球92.29次,3次和4次以上分別為31.36次和12.71次??梢钥闯鲭S著傳接球次數的增加,河南省少年球員成功運用傳接技術的次數也在斷崖式下降,說明少年球員傳接球技術運用并不理想,這為戰(zhàn)術配合水平的提高埋下了隱患。從各隊的統計結果來看,鄭州隊1次傳接球場均次數215次,2、3、4次連續(xù)有效傳接球場均分別有140、60、29次;洛陽隊分別為79、43、16、1;同其他弱隊相比如平頂山1次傳接球僅為12次,2次連續(xù)有效傳接球為2次、3次和4次以上有效傳接球則為0。強隊與弱隊在傳接球技術運用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弱隊的行進間和有對抗情況下傳接球失誤較多。反映出傳接球的日常訓練與比賽脫節(jié)。
1.2.3 過人技術運用情況分析
過人技術是足球比賽中常用技術之一,過人技術強則在單兵對抗過程中占據進攻優(yōu)勢,對于青少年來說,過人技術強則是個人技術扎實的表現[3]。本屆全運會共計過人726次,場均過人51.86次,成功356次(場均25.43次),成功率49.04%,過人后形成射門79次,僅占10.88%。河南省少年球員過人技術運用能力強,但不具威懾性。進一步分析各隊的過人次數可以發(fā)現:焦作隊過人最多137次,4次比賽場均過人34.25次,形成射門僅為10次;其次是濟源隊4場比賽中共過人120次,場均30次,形成射門僅為15次。而第一名鄭州隊共4場比賽,僅過人90次,場均22.5次,形成射門21次;第二名洛陽隊3場比賽中共計過人81次,場均27次,形成射門8次。過人次數多說明參賽隊員都有在比賽中展示自己的欲望。而過人后形成射門次數少則說明中路運用過人技術較禁區(qū)附近多,有違“快速通過中場”的足球進攻原則。這也提示我們:河南省少年足球的訓練缺乏基本訓練常識,少兒足球隊員以培養(yǎng)興趣為主,鼓勵其過人,但在少年足球訓練中,特別是13歲左右的少年就要強調足球的集體性、協同性,著重培養(yǎng)其戰(zhàn)術意識,教練員要認真反思足球技術的運用的合理性。
1.2.4 短傳配合情況
短傳配合是局部進攻戰(zhàn)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利用短傳配合可以達到快速滲透對方半場制造射門機會的目的[4]。對傳切配合和二過一配合的統計結果發(fā)現,傳切配合245次,場均17.5次,成功163次,成功率66.53%;二過一配合86次,場均6.14次,成功64次,成功率74.42%。本屆比賽短傳配合運用次數較少,說明對少年球員戰(zhàn)術意識的培養(yǎng)不夠。各隊短傳配合情況也不容樂觀。第一名鄭州隊傳切配合共計95次,4場比賽場均23.75次;二過人配合24次,場均也只有6次。第二名洛陽隊3場比賽中傳切配合32次,場均10.67次,二過人配合15次,場均5次。其它各代表隊短傳配合場均都沒能超過10次。根據《中國青少年兒童足球訓練大綱》的要求,14、15歲少年球員應該能在進攻與防守原則的框架下,合理運用個人、小組、局部進攻與防守戰(zhàn)術。對照這一要求,河南省少年足球戰(zhàn)術意識還有待提高。
2? 結論與建議
2.1 結論
對河南省第十二屆全運會少年足球比賽的調研發(fā)現:本屆比賽的參賽人數有所下降;各參賽隊競技能力發(fā)展不平衡,表現在臨場技術運用能力和戰(zhàn)術意識培養(yǎng)結果參差不齊,這主要是在訓練過程中過分強調個人技術在比賽重要作用,且忽略了技術的運用應符合戰(zhàn)術要求的競賽規(guī)律所至。
2.2 建議
作為基層教練員要有終身學習意識,努力學習國內外先進訓練理念,反思現有訓練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河南省少年足球隊員的現實情況,制定訓練計劃。相關職能部門應做好教練員的培訓工作,將教練員培訓納入每年的工作計劃,使教練員培養(yǎng)工作常態(tài)化。
參考文獻
[1] 毛衛(wèi)國,王建軍.第15、16屆足球世界杯賽決賽階段遠射技術運用情況的比較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1, 21(1):105.
[2] 王崇喜.足球[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78.
[3] 秦更生,劉衛(wèi)民.現代足球比賽中運球過人技術特征的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01,23(2):22-23.
[4] 楊波,葉劍強,周亮,等.足球比賽2人局部傳切配合戰(zhàn)術的陣形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0,36(10):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