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語言學是對語言的表達方式、蘊含價值及情感思想等進行研究的理論。要進入語言學的世界,體會語言的精妙之處,探尋語言的形成發(fā)展歷程,就要從基礎的課程展開,循序漸進,在語言學的知識學習中,感受語言的魅力,體會語言所傳遞的豐富知識與多元信息。《語言學基礎教程》由苗興偉主編,胡壯麟主審,2018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書屬于語言學方面的系列教材,圍繞著語言學的基礎知識展開,對語言學理論進行了全面解讀與深度闡釋,并輔以實例作為說明,提供了學生深度閱讀的書單,為學習者提供了指引與方向。
本書共分為十四章,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的研究內(nèi)容。一是對語言及語言學基礎知識的匯總,旨在通過探討語言學基本原理,明確基本概念,為下一步研究及學習的展開奠定基礎,引領學生順利走進語言學的世界,產(chǎn)生探究學習的欲望。二是對語言學細節(jié)問題的描繪與闡釋,主要從語音、形態(tài)、句法、語義、語用、語篇等方面展開,引導學生獲取語言學的基礎知識,把握語言學的內(nèi)涵與真諦,使知識的學習更為透徹和深刻。三是從宏觀角度對語言學關聯(lián)語義的分析。比如,從歷史的層面來理解這一學科,去探尋其發(fā)展的歷程,從社會學的角度去探究語言背后所傳遞的人文理念,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不同語言所傳遞的情感與狀態(tài)等。在語言與其他領域之間搭建互動的橋梁,也賦予了語言學更多的內(nèi)涵,亦使其外延得以拓寬。對于學生而言,這樣的關聯(lián)是必要的,既能實現(xiàn)語言學研究廣度的拓寬,又利于學生培養(yǎng)和提升創(chuàng)新思維,嘗試將語言學的知識運用到各個領域,使其有更多元的呈現(xiàn)。
作為一本專業(yè)教材,本書在研究方面格外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體現(xiàn)出研究的系統(tǒng)性與全面性,又迎合學生需求,進一步闡釋了語言學理論,以便于學生理解,增加了豐富的實例,以利于學生學習掌握。與初版相比,第二版在內(nèi)容上又增加了一些利于學生學習的細節(jié)。比如,第13章從語法、詞匯背后的發(fā)生機制層面來進行分析,使學生得以探究語法詞匯的形成路徑,從而更好地運用詞匯與語法。再如,本書增加了“深度閱讀”的設置,以詳細列舉的“書單”,引導學生在教材知識學習之余,閱讀相關書籍作品,從而形成更為全面的知識體系。廣泛地涉獵,在閱讀中汲取知識,形成正確的認知,恰恰也是符合語言學學習要求的。
綜上所述,對于教授語言學學科的教師而言,本書所提供的基礎理論知識為教學展開奠定根基;對于相關專業(yè)的學生而言,本書翔實的理論知識、典型的實例列舉、透徹的闡釋解疑,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指引與幫助;對于關注語言學、熱愛語言學的普通讀者而言,也能在本書所研究的語言學細節(jié)知識,以及對關聯(lián)學科的分析中,找到有益于自身學習進步的部分,拓展知識的廣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