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主要是在學校中養(yǎng)成。”人生的幸福在于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而小學階段是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抓養(yǎng)成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德育主體工程,是德育中最“實”的基礎部分。
為了引導、規(guī)范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健體等行為,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輸送正能量,給孩子美好人生的開端奠好基,根據(jù)我?!吧忻馈毙@文化建設的總體要求,近幾年來,我校把“十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即“排好隊、走好路、行好禮、說好話、掃好地、做好操、讀好書、寫好字、唱好歌、穿好衣”作為德育工作的著力點,本著“小、實、細、恒”的原則,狠抓學生行為習慣的訓練和培養(yǎng),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優(yōu)化環(huán)境,感染熏陶,促進養(yǎng)成
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是辦學的物質基礎,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基于這一認識,近幾年來,我校確立了“引領成長,塑造未來”的辦學理念,擬定了建設“尚美校園”的目標,提出了“尚美,做最好的自己”的育人理念,按照“凈化、綠化、美化”的要求,在校門的設計、樓牌的命名、標語的選擇以及綠化種植等方面都精心進行規(guī)劃,全方位多角度地體現(xiàn)了學校的審美理念和教育理念,使校園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能融于一體,著力打造優(yōu)雅的校園環(huán)境和較高層次的人文環(huán)境。學校先后投入30余萬元,種植桂花樹、欒樹、紫薇、紅葉石楠等100多棵,栽種小葉女貞、金邊黃楊、草坪等綠地2000多平方米,整個校園綠蔭掩映,花團錦簇,給人一種賞心悅目之感。一進學校大門,放眼望去,“尚美,做最好的自己”幾個大字熠熠生輝。學校的五棟樓房分別命名為“完美樓”“尚美樓”“唯美樓”“怡美樓”“和美樓”,每一棟樓房上面分別鑲嵌有“以美益德”“以美育人”“以美導行”“以美啟智”“以美立?!钡裙潭ǖ臉苏Z……真正做到了一草一木皆說話,一景一物均傳情,這一切都悄無聲息地讓學生受到了美的感染、美的熏陶,影響著學生審美的感受,陶冶著學生美的情操,孕育著學生美的心靈。同時,在教學樓樓梯走廊和校園綠化帶從中,貼有“不推不擠不跑不追”“上下樓梯靠右行”“走路學小貓輕輕”“花草對你微微笑,請你把路繞一繞”“我怕疼,別踩我”“距離產(chǎn)生美感,謝絕親密接觸”等諸多溫馨的提示語,使學生在行走的過程中就能不知不覺地受到環(huán)境美和行為美的教育,從而潛移默化地促進了“十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實施。
二、要求明確,指導具體,引領養(yǎng)成
1.編印德育校本教材和童謠,開展主題班會活動,廣泛深入學習,具體指導和訓練。為了讓“十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學校組織人員編印了《“十好”行為規(guī)范》和《文明禮儀童謠》德育校本教材。同時,將“十好”童謠制作成4米×1.2米規(guī)格的高清車貼,每班張貼一份,便于學生時時對照檢查自己。各班班主任充分利用校本課程和班會活動課,組織學生深入學習教材與童謠,領會有關要求,做到入腦入心。
2.利用“國旗下的講話”和專題講座,大力宣傳滲透。每周一的“國旗下講話”,或由德育副校長、德育主任,或由少先大隊輔導員、值日干部主講,緊緊圍繞“十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進行,一周一個話題,讓學生明確“應該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做”“應該怎樣做”,做到起始于知,落實于行。
3.抓好“紅領巾禮儀值勤崗”,強化督查和通報。每天的課間操、就餐、放學等時段,學?!凹t領巾禮儀值勤崗”均佩戴紅綬帶,端莊地站立于指定位置,協(xié)助值日干部、值勤教師巡視校園,對學生的禮儀、集隊、紀律、衛(wèi)生、安全等實行引領、指導和評價,并將檢查結果在黑板上公布,表揚做得好的班級和學生個人,批評做得不夠好的班級和學生個人。這樣獎懲分明,能夠大大激發(fā)學生的集體意識,逐步讓學生從“要我這樣做”轉變成“我要這樣做”,讓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學生自覺的行動。
三、完善評價,典型引路,激勵養(yǎng)成
完善而科學的考評制度是加強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只有通過全面的評價與考核,才能形成相互影響、相互監(jiān)督、共同進步的良好局面,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為了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斷發(fā)展,我校專門印制了“十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評價本,人手一本,初步建立了一套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班級總評、學校復評的考評制度,通過周評、月評、期末評的方式,表彰先進,鞭策后進,有效地保證了“十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每周各班利用班會活動課和“十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評價本,讓學生對照要求進行自我評價,然后小組互相評價,最后班級總評,評出每周的“十好之星”,即每周做到八個“好”以上的為“優(yōu)”,六至七個“好”的為“合格”,五個“好”以下的為“還要努力”。
2.每月進行一次評比匯總,評出每月的班級“文明之星”,并印制喜報張貼于班級信息欄中進行通報表揚,同時,將每月的“文明之星”的姓名和照片貼于班級的“成長樹”上,寓意為學生與“小樹”一同成長,從而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成功感、榮譽感和“比、學、趕、超”的意識。
3.每學期末,各班在平時評比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優(yōu)中選優(yōu),遴選上報5名最佳行為習慣養(yǎng)成標兵作為校級“校園文明之星”。每年的春、秋開學季,學校在開學典禮大會上會大張旗鼓地表彰“校園文明之星”,并當眾為他們頒發(fā)獎狀與獎品,還制作大幅光榮榜,張貼于校園顯眼醒目處,讓他們在“星光大道”上熠熠生輝,以此激勵其他學生以他們?yōu)榘駱?,向他們學習,號召大家通過自己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爭取早日成為“文明之星”。
良好的行為習慣能為人的終生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而又細致的塑造靈魂、培養(yǎng)人的社會工程,貫穿于教育、訓練、養(yǎng)成的全過程。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貴在堅持。今后,我們將持之以恒地將“十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抓好,以確保我校德育工作能再上新臺階。
(責任編輯:劉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