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針灸聯(lián)合閃罐治療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療效研究

      2020-04-13 06:48:32張鳳平
      陜西中醫(yī) 2020年3期
      關鍵詞:閃罐物理療法特發(fā)性

      張鳳平

      安徽省蕪湖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蕪湖241000)

      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又稱貝爾面癱(Bell palsy),是周圍性面癱中最為常見、病情較輕的一種類型,主要表現(xiàn)為面神經非特異性炎性反應引起的面癱。本病急性期面部外觀的改變容易導致患者情緒變化及焦躁心態(tài)[1-2],快捷有效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但不采取積極治療措施,仍有遺留神經功能缺損的可能,甚至出現(xiàn)面肌痙攣、暴露性角膜炎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本病西醫(yī)治療以藥物和物理療法為主[3],中醫(yī)治療以針灸、拔罐為主[4-5]。目前國內藥物治療方案已初步形成共識,且有證據表明藥物治療具有一定療效[6],可非藥物性治療因患者就診分散、治療手段繁多、療效評價不一,短期內難以形成共識。絕大多數學者認為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綜合治療效果優(yōu)于單一治療[7-8],因此探索簡單有效的綜合治療方案是臨床研究的重點。筆者采用針灸聯(lián)合閃罐療法治療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并與物理療法治療進行對比,取得一定療效。

      資料和方法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至2019年4月于蕪湖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康復中心治療的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患者64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治療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齡在27~67 歲,平均(46.22±10.64)歲;左側面癱15例,右側面癱17例;病程3~9 d,平均(7.81±0.88)d。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齡在21~64歲,平均(45.31±11.36)歲;左側面癱18 例,右側面癱14例;病程3~10 d,平均(8.03±1.02)d。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變部位、病程及藥物治療等方面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病例納入標準:年齡在20~70歲,單側發(fā)病;符合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診斷標準;簽署治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雙側面癱或3個月內先后單側面癱者;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或影響面癱恢復的疾病及藥物治療,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嚴重糖尿病者;隨訪未及時復診或定期檢查者。兩組患者除激素、抗病毒、營養(yǎng)神經等藥物治療外,均在康復中心行針灸、閃罐療法治療或物理療法治療。

      2 治療方法

      2.1 治療組:①針刺治療:針具采用一次性針灸針,針刺治療最早始于發(fā)病3 d后,主穴取雙側合谷,患側太陽、陽白透魚腰、承泣、四白、翳風、牽正、地倉透頰車。配穴:取水溝、迎香、瞳子髎、精明、足三里,人中溝歪斜配水溝、鼻唇溝變淺配迎香、迎風流淚配精明、目外眥失展配瞳子髎、身體羸弱者配足三里。面部以亳針平刺為主,平補平瀉,急性期留針15 min/次,恢復期留針30 min/次。②拔罐治療:罐具采用1 號玻璃罐。拔罐治療采用閃罐方式,患者取健側臥位,醫(yī)者左手持罐,右手以鉗火鉗夾持95%酒精棉球,用閃火法將置于面部附近的火罐快速吸拔于施術部位,吸拔成功后迅速將火罐取下,再拔再吸,反復操作,直至臉面部潮紅為度,吸拔過程中注意更換火罐,防止罐口過熱燙傷皮膚,8~10 min/次。③艾灸治療:艾條及灸盒采用蘄艾條和竹制三柱灸盒,艾條規(guī)格為2.5 cm×20 cm/根?;颊呓扰P位,將1根艾條均分,分別點燃放入灸盒中,并置于患側面部,待艾條燃燒結束后取下灸盒,約30 min/次。

      2.2 對照組:①選擇型號為KT-90A 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儀;圓形理療電極片,直徑為3.2 cm。電極片放置的位置為面神經的顳支、顴支、頰支、下頜支所支配的肌群,正級在下,負極在上;治療電劑量調節(jié)至患者有騷抓感,無疼痛舒適為度,電流強度一般在25-50 m A 之間;治療時間20 min/次,1次/d。②激光治療:選擇型號為MDC-500半導體激光治療機,其波長830 nm,治療功率在350~450 m W 范圍內,治療時間9 min/次,1次/d。超短波治療:選擇型號為DL-CC型超短波治療儀,電極板大小為20 cm×3 cm。電極板采用對置方式擺放,患者取患側臥位,電極板分別置于兩側莖乳頭區(qū),彈力帶固定。治療前常規(guī)預熱,調節(jié)輸出功率至50 m W,治療時間15 min/次,10 次/療程,每個療程結束間歇5 d。兩組患者周一至周六各治療1次,每周6次,兩組治療均由同一醫(yī)生操作完成。

      3 療效評價標準 面神經功能評價采用面神經功能系統(tǒng)評價量表(Sunnybrook facial grading system,SFCG),SFCG 得分越高,說明面神經功能越好。面神經麻痹程度采用面癱麻痹得分(Facical clinimetric evaltuation,F(xiàn)aCE)進行評價。FaCE 是由1 個整體問答和6個維度組成,總分100分,分值越低說明面癱程度越重。面部殘疾指數(Facical didability index,F(xiàn)DI)包括軀體功能(FDIp)和社會功能(FDIs)兩部分,軀體功能得分越高說明越健康;社會功能得分越低說明越健康。根據面神經麻痹程度(House-brackemann,HB)分級制定療效評價標準,治愈率是指HB分級為Ⅰ級患者的百分比。

      4 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有數據進行分析,用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標準設為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 果

      1 面神經功能比較 治療2周及6周后,兩組患者SFCG 評分均較前明顯提高,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 周后兩組間SFCG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周后,兩組間SFCG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面神經麻痹程度比較 治療2周及6周后,兩組患者FaCE評分均較前明顯提高,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 周后兩組間FaCE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周后,兩組間FaCE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2周及6周后面神經功能SFCG 得分(分)

      表2 兩組患者面神經麻痹程度FaCE得分(分)

      3 面癱指數比較 治療2周及6周后,兩組患者FDIp、FDIs評分均較前明顯好轉,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2 周后兩組間FDIp、FDIs 評 分 比 較 差 異 具 有 統(tǒng) 計 學 意 義(P <0.05);治療6周后,兩組間FDIp、FDI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2周及6周后面癱指數FDI得分(分)

      4 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2周后,治療組治愈率為34.4%(11/3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1.9%(7/32),兩組患者整體治療效果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6周后治療組的治愈率90.6%(29/32)高于對照組的87.5%(28/32),兩組患者整體治療效果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2周及6周后面神經麻痹程度HB分級(例)

      討 論

      針刺治療具有療效穩(wěn)定,副作用少,容易被患者接受等優(yōu)勢,已成為臨床上治療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9]。灸罐療法亦是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常用的治療方法[10]。故本文對針灸聯(lián)合閃罐療法治療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進行研究,并與物理療法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的面神經功能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說明針灸聯(lián)合閃罐療法和物理療法在治療早期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時療效較好。治療2周后治療組的各項觀察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對于早期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的治療,針灸聯(lián)合閃罐療法的療效優(yōu)于低頻脈沖電刺激、超短波及激光治療的療效,表明針灸聯(lián)合閃罐療法具有縮短病程的作用。治療6周后,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相當,臨床療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對于恢復期的特發(fā)性面神經治療,針灸聯(lián)合拔罐療法與物理療法治療效果相當。

      6周后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相當,分析其原因可能與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所引起的面癱程度偏輕、疾病預后普遍較好有關。對于其它病因的周圍性面癱,其治療效果是否相當,有待臨床進一步驗證。本文治療組患者針刺治療始于發(fā)病3 d后,2周后采用針灸聯(lián)合閃罐治療的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物理療法治療的對照組,說明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早期針灸聯(lián)合閃罐治療具有促進面神經功能恢復的功效。對于面神經麻痹急性期的針刺治療,目前臨床上尚有爭議,一些學者認為在面神經麻痹早期針刺會進一步加重面神經鞘水腫,導致面癱癥狀加重、疾病恢復減慢或難以恢復[11];另一些學者認為,早期針灸可以加強疏風散邪之功,有利于炎性水腫的控制,促進面神經功能的恢復[12]。為何特發(fā)面神經麻痹早期針刺治療產生了不同效果,筆者認為這可能與針刺的輕重、深淺、補瀉手法、留針時間、聯(lián)合治療方法有關。早期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的主要機制是面神經水腫、神經鞘卡壓,過度的針刺刺激會引起患者不耐受,導致交感神經興奮、血管收縮,引發(fā)局部微循環(huán)障礙加重,致使炎性細胞因子增多,加重局部水腫及卡壓。如果刺激時間較長,必然會進一步引發(fā)神經變性、軸索改變、脫髓鞘病變。采取輕刺、淺次、短時留針治療時,患者對于針刺刺激處于耐受狀態(tài)下,只會增加局部血液流動、改善缺血缺氧狀態(tài)、減輕微循環(huán)障礙。

      與普通針刺相比,綜合的中醫(yī)療法效果更加確切,對于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來說,常用的治療方法有艾灸療法、拔罐療法、電針療法等。艾灸治療具有散寒通絡之功,疏散肌表腠理氣血壅滯之效,起到擴張局部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環(huán),增強組織代謝,減輕炎癥反應,加快水腫消退的作用,故臨床上主張針灸并用。電針治療雖療效明確,但存在引起面部肌群過度刺激,引發(fā)面肌痙攣的可能,因此臨床上電針的使用正逐步減少。劉茵等[13]對急性期周圍性面癱患者采用不同針灸治法進行干預,結果發(fā)現(xiàn)采用針刺配合艾灸治療效果最好,痊愈所需時間最短,明顯優(yōu)于電針治療、針刺配合閃罐治療。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患者邪滯面部經絡,氣血壅滯,導致局部經筋失養(yǎng)發(fā)為本病。閃罐具有疏通皮部氣血、疏散邪氣的功效,具有推動氣血運行,暢經通絡,濡養(yǎng)經筋的作用。莫愛群等[14]研究表明,面神經麻痹急性期采用閃罐治療,能夠控制病情的發(fā)展,有效縮短病程,改善疾病的預后。針灸聯(lián)合閃罐療法不僅對早期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患者療效較好,對難治性面癱也有一定的療效[15]。

      綜上所述,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早期采用針灸聯(lián)合閃罐療法治療在縮短療程方面具有優(yōu)勢。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后期采用針灸聯(lián)合閃罐或物理療法療效相當,治療上應考慮患者意愿、治療舒適度、經濟成本等因素而選擇。

      猜你喜歡
      閃罐物理療法特發(fā)性
      針灸配合閃罐護理在周圍性面癱的護理效果
      關于中醫(yī)非藥物療法及物理療法治療運動疲勞的研究進展
      針灸結合刺絡閃罐治療頑固性面癱案
      特發(fā)性肺纖維化合并肺癌
      神闕八陣穴閃罐結合穴位埋線治療單純性肥胖50例臨床觀察
      綜合物理療法對關節(jié)置換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
      特發(fā)性肺間質纖維化中醫(yī)治療探賾
      通督針刺聯(lián)合閃罐治療頑固性面癱的臨床觀察
      胞二磷膽堿聯(lián)合物理療法治療弱視隨機對照臨床研究文獻的Meta分析
      特發(fā)性矮小患兒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達
      卢龙县| 广西| 台山市| 天全县| 芜湖市| 辉县市| 墨江| 开封市| 淅川县| 昌都县| 湘潭县| 东莞市| 开阳县| 永靖县| 新泰市| 孝感市| 象山县| 汉寿县| 海淀区| 石狮市| 沙坪坝区| 乡宁县| 施秉县| 建湖县| 凭祥市| 红河县| 宁夏| 镇平县| 东至县| 乌兰察布市| 普格县| 西宁市| 富蕴县| 南木林县| 巩留县| 民丰县| 澄迈县| 荣昌县| 无锡市| 衢州市| 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