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塊錢的衣服可以買,八塊錢的運費,不行;吃飯三五百可以,外賣沒湊夠滿減,不行;超市購物一大堆可以,袋子兩毛錢,不行;一套化妝品幾千塊可以,一張化妝棉少疊一次,不行;一部手機五千可以,一張貼膜十五,不行;辦張健身卡幾千塊可以,天天運動,做不到……
2020年1月上旬,一則名為“該省省、該花花”的短視頻成了網(wǎng)絡(luò)爆款,流傳甚廣,收獲了近三百萬點贊。不少“90后”看后激情留言,大呼“人間真實”,自己平時就是抱著同樣的消費觀。但這種消費觀也在社會上引起了一定的爭議。有媒體對700余人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55%的受訪者認同這種消費觀,31%的受訪者不認同;58%的受訪者認為這體現(xiàn)了消費理性,還有32%的人認為這是分裂的消費觀。
灼見
“90后”推崇“該花花、該省省”,說明他們更在意自身的購物體驗,對生活品質(zhì)有追求,在消費過程中更看重產(chǎn)品質(zhì)量和服務(wù)。在自己的能力承受范圍之內(nèi),最大程度地享受消費的快樂,其實也并非每個人都具備的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