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尚燕老師
2016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同北京市和八一學校教師學生代表座談時指出:“中小學生要立志成才,必須勤奮學習、提高綜合素質,努力做到修身立德、志存高遠,勤學上進、追求卓越,強健體魄、健康身心,錘煉意志、砥礪堅韌?!倍@個時間也正是我所帶班級“幸福中隊”迎來新一期隊員,并將要共同走過六年小學少年時光的時候。如何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讓素質教育融入孩子們心中,打好學習基礎,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是我的責任和義務。
通過幾十年的教學實踐總結,新環(huán)境下城市小學生已出現(xiàn)種種新的特點,比如孩子們早熟,入學后的知識儲備和見識都比前幾年有所增加;身體普遍轉弱,這也是當前小學生存在的普遍問題,“問題”學生比例增多:多動癥,性格孤僻或者偏激等;家長身份多元化引起教育觀念的多樣化:二孩政策,學生由獨生子女變成哥哥姐姐的家庭的身份轉變,兄弟姐妹年齡差距較大;老師與家長關系在合作與對立間轉換;微信等社交平臺的普及帶來便利,也增加了家校合作的挑戰(zhàn)……教學過程的新特點,需要小學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在傳統(tǒng)教學育人過程中創(chuàng)新教學成果,與時俱進。幸福中隊目前教學核心理念是“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活動”。以活動為載體,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型學生,并通過活動開啟學生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種子。
幸福中隊品牌故事
2010年一年(1)班是我從教的第八屆學生了,本來班級的名稱是“2010級永遠的一班”,我定下的目標是“讓班級的孩子健康、活潑、幸福地學習與成長”!2011年少工委下發(fā)通知,每個班級也就是每個少先中隊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有意義的中隊名字,作為班主任兼中隊輔導員,我馬上組織家長一起商議:要為班級起一個有著不尋常意義的中隊名字!“幸福中隊”從此就成了我們“2010級永遠的一班”另一個響亮的名字了。我把心中的“幸?!崩砟钕蚣议L們傳遞:“有陽光,就有生命;有生命,就有幸福!生活在陽光與歡笑聲中,這就是幸福!孩子們,張開翅膀,帶上希望,勇于翱翔,抵達幸福的彼岸!”
生命的深刻不在形式而在精神!我寄譜于《采蘑菇的小姑娘》,創(chuàng)作寫下了屬于中隊的班歌《“幸福中隊”之歌》,并和家長代表為幸福中隊設計了隊徽、隊旗、隊服。我向家長闡述:班級中隊的名稱、中隊之歌、中隊隊徽以及隨風揚起來的中隊隊旗,都會給予家長與孩子們“精神”鼓舞!人生需要智慧和激情,但是激情比智慧更重要!激情催生智慧,那是煥發(fā)生命的原動力!我憑著自己的教育熱情,本著教育初心,繼往開來,努力地、用心地經營著“幸福理念”。2016年,我按照學校教學安排,來到了一年級(2)班擔任班主任和中隊輔導員,新的班級,中隊仍然延續(xù)“幸福中隊”的名稱。經過近9年的實踐,現(xiàn)在新“幸福中隊”已有完整的育人理念、主張,形成了獨特的教學傳統(tǒng)和傳承,并且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
幸福中隊班級管理組織架構
家庭和學校,中間的紐帶是孩子,具體發(fā)揮作用和執(zhí)行層面在于班主任和家長,新時期小學教育中,“家校合作”也提到非常重要層面。學生的學習效果、品德習慣直接在“5+2〉7”“5+2=0”規(guī)律中體現(xiàn)。我把班級管理和家校合作提升到一個個體的組織上來,設置了班級“籌備組”和“家委”兩種形式的家長代表模式。籌備組是選擇的熱心家長,從一年級相互不熟悉時選擇3-4名,到六年級,籌備組成員達到班級成員的50%。家委是學校規(guī)定要求的, 1-2年級是兩名家委,3-6年級是7名家委,從籌備組中選出。家校溝通、班級活動和輔助教學等由我和籌備組溝通完成。這種模式最大優(yōu)勢是“以點帶面”,首先引導和促進“籌備組”家長指導孩子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和生活態(tài)度,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再由籌備組家長帶動全班家長一起行動。因為任何時候少部分被動、有惰性的家長總是客觀存在的,不斷增加的籌備組成員和籌備組成員退役模式便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正能量、和諧競爭的班級氛圍,是需要放在班級建設的首位,并且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籌備組是班主任一個很好的幫手。
活動載體
——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活動
幸福中隊最大的特色是在完成教學大綱要求的同時,在教學育人過程中開展活動,踐行“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活動”的核心文化。整個小學生涯,幸福中隊的學生是在學習中穿插各種豐富的多元活動中度過的。特別是最近幾屆學生,都以獨生子女為主,通過開展各種各樣有意義的集體活動,能讓孩子們學會與人交往,有序競爭、與人為善,并在活動中播下創(chuàng)新的種子。
小學階段,班級開展活動一般主要有:開學與畢業(yè)分別進行的一場歡迎和送別儀式,在低年級時組織“六一”兒童節(jié)活動,少數班級根據上級下發(fā)的主題臨時性開展的班隊活動。幸福中隊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結合教學要求,建立了自己的傳統(tǒng)活動文化,并不斷創(chuàng)新。到目前固定的有以下傳統(tǒng)活動項目:
9月,“梁師有約”學習交流會:每年9月,會安排一次高檔次學習交流會,邀請我曾經教過的優(yōu)秀學生和優(yōu)秀家長一起,與新幸福中隊家長和同學們共同探討育兒經驗,吸納好的經驗,共同面對孩子的未來發(fā)展。在1-3年級,主體是學生家長,讓家長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同學們更多的是感受交流會的學習氛圍和優(yōu)秀師兄師姐的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在孩子心中樹立正確的榜樣。在4-6年級,這時同學們已長大,有自己的主觀思想和生活理念,主角將會轉變成學生自己。
10月,白云山親子登頂迎接國慶活動:對于孩子們來說,每年九月是一個新的開始。開學后,同學們由假期模式調整到學習模式,穩(wěn)定后,恰逢國慶節(jié)。每年10月1日都會協(xié)同籌備組組織白云山登山活動,主要有三個目的:一是開學后的儀式感,白云山登頂也預示著這個年度學習的登頂,用心理暗示的方式,讓同學們知道:登頂的過程是辛苦的,有的也會痛苦,但只要堅持就能登上最高峰。二是帶領孩子們和家長們,用登山這種健康的方式慶祝祖國母親的生日,傳遞健康生活正能量。三是在又一學年的開始,登山健體,開啟鍛煉身體的模式,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用“親子活動”的方式開展健體活動,讓親子關系更融洽,家庭生活更和諧。
12月,迎新年晚會:每年元旦前夕,會以班級同學為主體,開辦一次非常正規(guī)的大型迎新晚會。從一年級開始,堅持讓孩子們獨立表演,我和家長負責指導主持、唱歌、舞蹈、小品、情景劇等,從小培養(yǎng)孩子們的舞臺經驗,促進孩子們才藝的發(fā)展。2018年元旦,我們新幸福中隊的迎新晚會主題是“紅紅火火過新年”,25個節(jié)目全部由全班43個同學表演,每一個同學都有上臺表演的機會。觀眾是學生家長和同事老師。“一個二年級的班級一臺高水平的晚會,不簡單?!边@是當時同行老師的評語。通過晚會活動,同學們更團結,更自信,學習更主動積極。
2月,親子逛花市活動:隨著時代發(fā)展,人們生活中的遷徙更加頻繁了。拿現(xiàn)在班級來說,50%的同學籍貫非廣州,屬于新客家人。對這群孩子來說,“家鄉(xiāng)”的文化傳統(tǒng)和廣州的文化傳統(tǒng)都會出現(xiàn)弱化的一面。一方面,這些孩子一年只是回老家?guī)滋?,家鄉(xiāng)的文化體會不到。而在廣州生活,父母對廣州文化也沒有更多的了解,有的連廣州白話都不會講,沒有辦法口傳身教。我感覺孩子對于地域文化會慢慢地缺失。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國家的瑰寶,不能因為父輩的遷徙而讓孩子們失去認知和學習的機會。所以每年春節(jié)期間,我都會組織在廣州過春節(jié)的孩子們和家長一同逛廣州花市,體會廣州特有的民間傳統(tǒng)文化。這一特色活動便在孩子們心中種下傳統(tǒng)地域文化的種子。正是在這種文化活動的促進下,日常周末,很多家長會帶孩子游覽博物館、古村落、主題科技園等廣東文化傳統(tǒng)傳承比較明顯的地方,增強文化積累。
6月,六一兒童節(jié)少先隊活動:每年6月,都會有不同形式的六一節(jié)慶祝活動,畢竟都是8-9歲的孩子,我們希望在刻苦學習的同時,孩子們有一個輕松快樂的童年節(jié)日。
8月,暑假幸福中隊快樂家庭親子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見識、眼界是知識儲備的重要途徑之一。每年暑假,由籌備組家庭組織一次幸福中隊之“快樂家族”快樂家庭親子游,加強班級家庭與家庭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每到一處讓孩子們學習和感悟當地文化和歷史。我一直反對單純的吃吃喝喝活動,堅持要把教育貫穿到整個游玩過程中,并視之為簡單的游學。最近一次活動是陽江海陵島行,主要是參觀南海一號博物館,認識古代的絲綢之路和現(xiàn)在的一帶一路,讓孩子們眼界更寬廣,這正是“立足課堂,放眼世界”的教學體現(xiàn)。
重陽節(jié),感恩父母:重陽節(jié),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是為“重九”,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推行敬老感恩活動。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jié)。我以重陽的意義推崇孩子們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師長,這一天為爸爸媽媽做一件事,感恩父母為“我們”的發(fā)出。我們常說做事先做人,百善孝為先,孝順是擺在第一位的。一個懂得孝順感恩的人,做什么事都會認真。這也是我認為小學教育階段的一個重要課題。
每次活動,新意頻現(xiàn)?;顒佑苫I備組和熱心家長策劃籌備完成,每次儀式感十足,每次形式不同而主題積極向上的活動會在孩子們心里種下真善美的種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生根發(fā)芽。
經典背誦傳承國學
經典是民族精神的源頭,人類文化的瑰寶,是千古傳承記錄著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是民族時間老人對后世子孫的諄諄教誨,是圣賢偉大的思想光輝。背誦經典可以浸潤生活,啟迪人生,養(yǎng)成博大寬厚的思想人格。小學生年齡在6-12歲,特別是1-3年級,正是記憶鍛煉的最佳時期,特別是女生。從教育經驗總結,這個階段的記憶鍛煉一旦錯過就錯過了。我在拓展教學過程中,一年級選用《三字經》,二年級《弟子規(guī)》,三年級《千字文》,四年級《論語》,五、六年級習慣養(yǎng)成自由選擇,《唐詩》貫穿始終,并由家長負責監(jiān)督。事實上,讓家長參與孩子學習當中來,這是最佳的親子陪伴方式之一。從形式上有背誦、接龍、吟唱、配舞伴樂等,一二年級《三字經》《弟子規(guī)》完成背誦的同學在80%,這是可喜的學習勁頭。成人的世界常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边@是一種無奈。我希望我的學生,腹有詩書氣自華,擁有飽滿的精神世界。
QQ微信功能的應用
輔助教學指導:現(xiàn)在手機功能的方便已深入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部手機走天下。通信工具的技術發(fā)展也深深地影響到了現(xiàn)在教學活動,很多和家長的互動都是在QQ、微信平臺上實現(xiàn)。現(xiàn)在小學生的作業(yè)不多,課余時間,更多的家長選擇主動地為自己的孩子增加學習任務。當家長對孩子完成增加內容評估的時候,通過微信等工具與我溝通,而我則作為一個評估和指導者出現(xiàn)。有的知識點,需要課后加固,則拍一段視頻給家長借鑒指導。通過和家長保持密切的溝通,掌握學生在家的情況,家長和老師相互配合,確保5+2大于7而不是等于0。
視頻打卡活動:全班經常在自愿的情況下,開展一些背誦、唱歌、表演等班級活動,由家長參與或監(jiān)督完成。比如課文背誦,背誦好的同學家長,會發(fā)視頻上到班群,請老師指點。其他同學家長也可以打開視頻參考觀看。這時我會針對一些視頻案例作為講解,包括禮儀、發(fā)音、語速、情感表達等指導分析,提高同學們的朗誦水平。有時家長會發(fā)一段自己孩子的個性展示,有的會發(fā)孩子幫助家長干家務……最長一次家長組織的21天每天三首古詩背誦打卡活動。通過引導,網上的學習氛圍非?;钴S,充滿正面競爭和正能量傳遞。
解決矛盾的臨時群:同學們還小,在學校不可避免地產生矛盾。傳統(tǒng)做法是“見家長”,要求矛盾雙方家長在約定時間到學校見面。見面的目的不但是讓家長了解事情的經過,更是讓家長了解自己孩子的個性和真實一面。家長見面,因為各種因素,有些時候會促進雙方矛盾的加深。加上家長工作的忙碌,有時也不能實現(xiàn)雙方見面?,F(xiàn)在有了QQ、微信,遇到學生之間的矛盾,先拉一個臨時群,相互之間溝通解決。家長也從溝通中獲取了自己孩子的信息,有利于家庭教育的開展。
實行學生自主管理
無論是幾年級,集體感、榮譽感、自信心都要貫穿小學教育的整個過程。單純讓同學們自信、勇敢、愛集體的說教可能效果不明顯,這就需要一個平臺和中介,讓同學們置身其中,慢慢體會,潛移默化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我日常創(chuàng)建的小平臺有:班級衛(wèi)生小組長、勞動光榮榜、我是小老師、我是分餐員、我是臨時隊長等。通過具體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參與其中,成為老師的好幫手。通過這些活動,很多同學好像一夜之間長大了,學習主動了,能夠更好地管理好自己。
古語云:“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面對新的環(huán)境變化,老師也要與時俱進,學習新思維、創(chuàng)造新方法。幸福中隊的成功秘籍是“孩子的努力+老師的努力+家長的努力=孩子的成功?!毙W教育是每個孩子人生的起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那樣,作為班主任要為孩子們修身立德、勤學上進、強健體魄、錘煉意志,安放好人生大廈的第一塊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