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淡如
每個創(chuàng)業(yè)故事背后,都有一段“取信于人”的老情節(jié)。
盧偉光,溫州人。10多年前才開始從事木材生意的他,已經(jīng)成為中國的“木材大王”。
他的創(chuàng)業(yè)過程完全是亂槍打鳥。為了尋找地板貨源,他到當時掌握巴西貨源的臺商木材工廠里參觀,偷偷抄下了一個電話號碼,自己打電話到巴西訂貨。他只會講英文,根本聽不懂葡萄牙語,對方又與他毫無淵源,怎么可能把木材賣給他?
幾經(jīng)溝通協(xié)調,巴西的木材商人對他說:“如果我把貨弄來了,你卻不要,那我不是損失很大嗎?”于是要求他先付30萬美元。
這是一個賭注,如果他付了錢,賭的就是巴西商人有沒有信用了。他還是決定付錢。果然,不久之后,這一批木材運到上海后,成為他敲開當?shù)氐匕迨袌龅那瞄T磚。雖然利潤不高,但由于貨源穩(wěn)定,生意做得還算順利。
8年前,全球匯率大波動,中國商人和巴西木材商的關系有了很大的變化。盧偉光也面臨艱難的抉擇。如果選擇履行合約,他要虧損200萬美元,超過當時公司一整年的利潤,公司可能會倒閉;如果不履行,將損失轉嫁到他的生意伙伴身上,他只會損失20萬美元,但是從此也會在巴西信用破產,永遠無法在巴西市場立足。
他糾結了很久。在信用狀兌現(xiàn)前的最后一刻,他做出了一個決定:“只要有信用在,就會有未來?!碑敃r銀行與銀行之間的轉賬系統(tǒng)還不發(fā)達,于是他變賣家產,又向溫州老鄉(xiāng)借了錢,讓信用狀兌現(xiàn)。
此時,所有訂貨的商人眼見時局變化賺不到錢,全都毀了約,只有他一個人虧本吃下訂單,使得巴西供應商們對他豎起了大拇指。危機過后,即使有人高價搶貨,供應商也愿意便宜一點賣給盧偉光,因為信用是無價的。
兩年之后,全球木材市場大漲價,盧偉光終于擺脫虧損,在全國擁有了500多家連鎖店。
后來,盧偉光買下了巴西雨林的林地。他在專家的幫助下,根據(jù)樹木的生長規(guī)律,把森林分成25等份,每年開采其中一份,25年全部開采一遍后,森林還能夠保持原樣。他租用了美國的衛(wèi)星,讓巴西政府可以隨時監(jiān)控他對森林的一舉一動,使他們放心。
盧偉光也尊重當?shù)赜〉诎踩私湮莸牧曀?,只要雨林中有原始部落,他就把地還給他們。種種取信于人的措施,使他成為唯一在巴西直接擁有木材開采權的中國商人。
中國有句老話,叫“無商不奸”。其實,在多數(shù)致富傳奇里,信用才是成功的關鍵。取巧只能賺取短暫的小利,擁有信任才能持盈守成。
(摘自《那些EMBA教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