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麻
年末,在工作精力即將耗盡之時,來點零食,能讓你成功續(xù)航到新年。
從2020年底各商業(yè)機構發(fā)布的銷售數據看,成年人在“零食”上的花費可不少,零食逐漸成了他們補充能量或者安撫情緒的不可或缺之物,有時候甚至還要承擔養(yǎng)生的責任。聽起來,“大人味”的零食可不是滿足口腹之欲那么簡單。
我們搜集了一些零食達人的品鑒心得,以及背后的人間故事,不知道讀完后,你“這一刻就要吃到的零食”會是什么呢?
聽聞“五條人”樂隊接了拉面代言廣告,小鎮(zhèn)青年出身的我,一方面感慨“金主”的慧眼識真金;另一方面有點遺憾:廣告里的深夜靈魂伴侶,為什么是豚骨拉面呢?應該是干果、魔芋、泡椒雞爪??!一個犯饞的深夜,只有零食才能充盈靈魂和身體。
作為零食界民科代表,我總結出深夜零食的三大要素:
1. 單手可以吃,這樣另一只手還可以刷手機;
2. 吃完不需要洗手,可以繼續(xù)刷手機;
3. 熱量要低,因為刷手機刷得停不下來,有時候會連續(xù)吃很多。
所以,無論從健康角度還是從瘦身需求,泡面都不能作為常態(tài)化的深夜伴侶,而且它碳水過高,容易讓人過量攝入糖分,導致第二天臉腫。
說了這么多,我的健康零食建議是:多吃干果,杏仁、腰果、核桃什么的,好吃、耐吃且低糖。如果有瘦身需求,可以吃蒟蒻(jǔ ruò),就是魔芋。我有個小護士朋友,一箱一箱買蒟蒻吃,據說蒟蒻低卡,而且植物纖維多,只是口感不太好,像吃鼻涕一樣。
最后說一點,如果遇上心情不好,愛吃啥吃啥吧,甭管熱量了。深夜,是你和零食共處的“美好時光”,只要不過頭,吃啥都是正義的!
我發(fā)現,對忙碌的上班族來說,吃飯已經變得越來越不正式,過去定點的一日三餐已轉變?yōu)闄C動的一日五至六餐。你能說下午四點享受香蕉、酸奶、腰果的零食時刻,不算一餐么?熱量可瞞不了人。
上班族忙碌時,根本沒空吃飯,你能在趕工的時候對客戶說要花一個小時先吃飯么?當然不能!所以我在送合同的間隙、去機場的路上、坐辦公室做PPT的過程中,會摸出黑巧克力、低脂棗核桃乃至維生素奶片加餐,既機動靈活地補充能量,又節(jié)約時間。
你看,各大連鎖餐飲業(yè)巨頭的網店,也有了專門的“零食專區(qū)”,賣點鍋巴、炒米、虎牙脆、牛肉干、堅果棒、紫薯仔等等。聽說還有品牌準備搞“新鮮零食”,采用中央廚房式供給,門店一天一配送甚至一天兩配送的形式,最大程度保障加班的人吃到最新鮮的零食。
這個時代,零食和正餐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零食正餐化是忙碌的年輕人不可拒絕的潮流。
作為一枚擁有28年“吃齡”的零食圈兒老粉,我大膽說一句,吃貨其實是很博愛的。甭聽那些營銷號瞎說什么“年輕一代人只愛新鮮口味”,其實我們對“老味道”更長情。
天使土豆片、巴巴脆、親親蝦條、鴛鴦餅干、鬼花生、麥麗素、真知棒、雪麗糍、雪麗球、果丹皮、山楂漢堡、九制楊梅、溜溜梅、大大卷、鄉(xiāng)巴佬鹵蛋……隨便念一個出來,我都能給你講出童年時吃它們的場景。
有些懷舊零食已經消失在時光中,有些懷舊零食發(fā)揚光大變成了“網紅”,比如紅遍五湖四海的五毛辣條、一代武漢人的童年回憶——“二廠汽水”(現在是國貨網紅汽水“漢口二廠”)、國民奶糖“大白兔”(現推出了不同的口味)……零食陪伴我度過了美好的童年,當然不會被我們遺忘。
我去年看了個數據,在天貓上,老字號品牌被搜索的總次數超過10億,老字號的消費者超8600萬,看來,和我一樣懷舊的人不在少數。
懷舊零食的滋味沒有改變,但童年的時光已遠去,吃懷舊零食的時候總容易鼻子發(fā)酸,仿佛這份零食能讓我離童年更近些,能長大得更慢些。
為什么我的嘴
總是嚼個不停,
我在《神經科學期刊》上看到過一項研究報告,說疲憊的人更想吃不健康的食物。因為大腦疲憊時,會選擇“快速補充糖分”,以減輕疲勞感,這樣不僅會引發(fā)身體對糖的渴望,還會引發(fā)身體對高脂肪、飽和脂肪或鹽的渴望。
這大概是目前對“過勞肥”的最科學的說法了。我真的好感謝這份報告,把我從“愛吃零食是因為缺乏自控能力”的古早罪惡感中拯救了出來!
我從小就是那種嘴巴不能閑著的小孩,無論什么時候都想往嘴里放吃的,工作后這個習慣更是變本加厲,這和“餓”沒有關系,純粹就是饞。
為什么我嘴里嚼個不停,是因為生活讓我疲憊不堪。為什么我不去做飯,是因為加班讓我只想回家“葛優(yōu)躺”。
但媽媽勸我多吃些“健康食品”的苦心也要考慮到,不知道會不會讓她開心,我真的每天都有吃大棗、山藥、蔬菜,雖然是以紅棗奶茶、山藥脆片以及脫水什錦蔬果干的零食形式,但希望營養(yǎng)多少能吸收點啦!
雖說吃零食圖個開心就完事兒了,但我們還是想搞點新花樣。以下的內容源自專業(yè)網站總結出的貼士,小到日本2020年度最佳零食花落誰家,大到明年零食趨勢是什么,統(tǒng)統(tǒng)為你找到,讓你在零食界吃得開心,吃得有談資,成為朋友圈中的“零食專家”!
這款長得不怎么像巧克力的黃豆粉年糕夾心巧克力(IROL CHOCO 松尾),是日本權威零食網站 Mognavi 評選出的2020年度零食大賞冠軍。
黃豆粉年糕夾心巧克力,因為有年糕夾心,再加上混入黃豆粉的巧克力外殼,營造出了黃豆粉味年糕的口感。很多國內網民對這種巧克力版“驢打滾”大受日本年輕人歡迎的現象,感到既開心又疑惑,好在這款產品在國內許多日系便利店和進口超市都能買到,不如去買一塊嘗嘗。
順便說一下,近年來的熱門零食都跟“植物”有關,尤其是豆類,這類零食含更多維生素和蛋白質,糖分更少,水資源消耗更低,在營養(yǎng)價值和環(huán)保方面有巨大優(yōu)勢。這個知識點,可以在媽媽問你為啥又買了一堆怪味胡豆時優(yōu)雅地告訴她。
前兩年,市面上的“big size”零食層出不窮,從旺旺大雪餅大饅頭到浪味仙單身大禮包、百草味“抱抱團”、三只松鼠巨型零食……驗證了“大碼”零食在年輕人中的受歡迎度。
而2020年,我們發(fā)現mini size零食亦風生水起。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喜茶都推出了mini款,許多零食品牌更有專供單身族群的“一人食”。
mini化的背后是零食漲價的無情現實,但也體現了年輕一代習慣獨處的身心需求,畢竟獨立小包裝更方便“一人食”,還能控制攝入量。
年底組織派對,不知道買啥口味的食物?國際調料供應商Kalsec的市場調研顯示,選辣的!
辣味食品正在逐步侵占我們的舌頭,這一趨勢不僅僅出現在中國的餐飲業(yè)市場,食品業(yè)巨頭樂事(Frito-Lay)的零食口味預測顯示,辣味和酸味是明年零食口味里最有潛力的。
辣味為什么越來越流行,曾有學者以良性自虐(benign masochism)理論來解釋:人們吃下激辣食物時,本能會感受到身處危險,但理性卻告訴自己很安全,這種感受與坐過山車類似,能給人帶來快感。
低卡零食是這兩年零食界的一匹黑馬,不信你看今年的碳酸飲料銷售榜——可口可樂竟然跌下萬年寶座,頭把交椅被僅僅創(chuàng)立四年的元氣森林拿下,足見零卡飲料受眾之廣大。
如今的低卡零食,賣點基本上可以歸為這幾種:零脂肪、零卡食材、高纖維、無蔗糖、非油炸、無碳水等等。
但其實,真正低卡的零食,往往以犧牲口味為代價,沒有靈魂。
我們常見的低卡零食,需要配合著配料表一起看,沒錯,這些零食的熱量都在調料上。為了調節(jié)零食的口感和味道,會加很多的油、鹽、糖,一般來說,味道越好調料加得越多,總體能量也是很可觀的??!吃昂貴的高纖餅干、全麥吐司,可能還不如吃饅頭健康低卡。
吃零食嘛,圖的就是一個開心,如果吃了不好吃的零食還沒有瘦下去,那多痛苦,不如端正心態(tài),選點自己喜歡吃的。少吃點,不也挺快樂么?
2020年,環(huán)保議題分外熱門,零食界也受到影響。最被詬病的“一次性包裝過度”,就迎來了一些環(huán)保新點子,比如讓包裝可食用。
這一環(huán)保概念,已被很多國外團隊巧妙地運用起來。新西蘭航空采用的可食威化咖啡杯,由天然谷物制成,完全可以作為喝完咖啡后的小食,如果不想吃掉它,它也會在幾周內完全分解;英國發(fā)明的可溶解方便面包裝,由可食用的馬鈴薯淀粉薄膜制成,無味,可熱封,接觸開水后會溶解……
諸如此類的發(fā)明,2020年出現得特別多。零食業(yè)的價值不僅在銷售數字,也在為環(huán)境作出的貢獻。
讓美味,少點負罪感,多點輕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