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971年中國恢復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合法席位之后,一直與該組織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影響力不斷上升,角色有所變化。中國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主要是學習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知識和經驗,并將其“思想實驗室”的功能在中國實踐和推廣。從九十年代開始,中國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內更加活躍,作用不斷增強,積極與該組織及其他會員國在各個領域展開合作。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中國的角色從學習者轉變?yōu)橐I者,提供了包括資金、經驗、理念等在內的一些公共產品。隨著中國實力地位的繼續(xù)上升,美國再次退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所倡導的“新型國際關系”、“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在當前的特殊情勢下,對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運作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成為促進全球治理的一個重要方面。
關鍵詞: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角色;學習者;引領者
中圖分類號:D813.7;D8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257-5833(2020)04-0028-16
作者簡介:劉鐵娃,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博士 (北京 100089)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成立于1946年11月,中國是該組織的創(chuàng)始會員國,也是第一批簽字的14個國家之一。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最具普遍性、權威性的教育、科學、文化和傳播治理方面的國際組織,通過召開會議、簽訂協(xié)定、制定行動計劃、設定統(tǒng)計及評估指標、建立各業(yè)務領域分支機構等方式,促進各國的發(fā)展與合作。自該組織成立以來,其“思想實驗室”的前瞻性地位在“學習型社會”、“全民教育”、“終身教育”①、“非洲優(yōu)先”、“可持續(xù)發(fā)展”、“青年就業(yè)”、“文化多樣性”及“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等理念的倡導與行動中得到驗證和鞏固。但是,隨著全球力量格局的不斷變化,以及與美國關系的變化,該組織內部的政治爭論也影響到其正常運作。事實上,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一直不滿意該組織內部發(fā)展中國家占優(yōu)勢的情況,兩次退出這一重要的國際組織。
2019年11月12日,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四十屆大會的開幕式上,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多邊主義目前面臨的五大危機:第一是來自經濟領域和地緣政治的沖突;第二,社會分裂導致無法凝聚共識、作出決定;第三,各國人民以及族群之間日益分裂,出現了歧視及仇視的情況;第四,人與地球的關系幾近破裂;第五,數字鴻溝導致了更多的網絡犯罪2019年11月,筆者根據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四十屆大會開幕式的會議記錄整理所得。。在此背景下,本文系統(tǒng)回顧并分析中國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合作歷史及現狀,對于中國在下一階段更好地參與該領域的工作,具有積極的意義。更為重要的是,作為該組織機構中影響力最大的國家之一,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的角色正在從受援者、學習者變?yōu)橘Y助者和引領者,從內化現有的國際理念逐步過渡到引領和塑造新的國際理念。中國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合作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一、中國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的學理內涵
從建構主義視角出發(fā),中國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互動實際上是“結構-施動者”雙向建構,是一種雙向社會化進程。杰弗里·切克爾(Jeffery Checkel)認為,社會化意味著施動者(Agent)在接受集體規(guī)范之后,開始從結果性邏輯(Logic of Consequences)轉變?yōu)檫m當性邏輯(Logic of Appropriateness)。施動者通常會采取以下兩種方式來遵循適當性邏輯:一是施動者通過學習某個角色來采取適當的行動,使得他們能夠符合規(guī)范的預期,無論他們是否同意或者喜歡這個角色,即有意識的“理性人”被有意識的角色扮演(Role Playing)所替代。二是施動者將接受團體或組織的規(guī)范并視為正確的事行使,接受團體的利益以及自身在團體中的身份,即有意識的“理性人”被“理所應當”(Taken-for-grantedness)的意識所取代Jeffery T. Checkel,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ocialization in Europe: Introduction and Framework”,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159, No. 14, Fall 2005, p. 804.。可見,社會化是一種行為體持續(xù)地融入社會的進程,并且不斷通過學習、適應、內化等方式,吸收社會規(guī)范與價值,最終表現出認同身份與共同利益、遵循與修改現有規(guī)范或創(chuàng)造新規(guī)范的行為模式。
國際組織與主權國家的社會化進程包含兩層理論內涵:第一,國際組織的“傳授”(Teach)理論?,斏し夷崮獱枺∕artha Finnemore)在其著作《國際社會中的國家利益》中,詳細論述了國際組織如何通過“傳授”(Teach)的方式,說服并塑造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利益與身份。芬尼莫爾認為,利益是通過社會互動建構而成的,國際組織通過教育的方式使國家社會化,使國家接受新的政治目標和新的價值\[美\] 瑪莎·芬尼莫爾:《國際社會中的國家利益》,袁正清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頁。。此外,芬尼莫爾將規(guī)范定義為“行為體共同持有的適當行為的共同預期”,具有集體性的特征\[美\] 瑪莎·芬尼莫爾:《國際社會中的國家利益》,袁正清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頁。。芬尼莫爾在此著作中主要凸顯的是自上而下的社會化機制,即“國際組織-國家”這一單向社會化路徑,這一路徑表明了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利益,可以通過接受外部的教育與說服形成。因此,中國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合作互動過程中,教科文組織在某種程度上對中國參與教科文領域的國際合作產生規(guī)范性教育的作用,從而能夠推動中國的利益認知與身份轉變。
第二,國際規(guī)范的傳播理論。國際規(guī)范是國際組織與國家社會化互動的關鍵內容和重要途徑。國際組織通過“傳授”相關的國際規(guī)范至國家,以促使國家能夠認識、學習并接受其規(guī)范的內容與價值,最終達到促使國家遵循國際規(guī)范的目的,進一步參與國際組織框架下的合作?,斏し夷崮獱柡蛣P瑟琳·斯金克(Kathryn Sikkink)提出了“規(guī)范生命周期理論”,認為國際規(guī)范的演變包括形成(Emergence)、擴散(Cascade)與內化(Internalization)三個階段Martha Finnemore and Kathryn Sikkink, “International Norm Dynamics and Political Chang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52, No. 4, Winter 1998, p. 898.。切克爾在此基礎上對規(guī)范傳播的機制進一步細化,認為規(guī)范傳播機制主要包含戰(zhàn)略計算(Strategic Calculation)、角色扮演(Role Playing)和規(guī)范勸服(Normative Suasion)Jeffery T. Checkel,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ocialization in Europe: Introduction and Framework”,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159, No. 14, Fall 2005, p. 808.。因此,國際規(guī)范的演變遵循著一定機制,國際規(guī)范在傳播過程中根據不同時空與情景會出現相應的變化,國家在接受規(guī)范的過程中也會通過認識、學習、內化的方式,不斷調整自身的定位與利益認知。在研究國際規(guī)范的演變以及國際組織與國家互動過程中,需要注意行為體的主動性以及規(guī)范自身內容的變化。中國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合作進程中,相關的規(guī)范具有規(guī)律性的演變過程,中國也由“被動地”接受相關規(guī)范到“主動地”學習、內化甚至創(chuàng)新相關的國際規(guī)范,實現由學習者到引領者的成功轉變。
總之,本文研究中國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合作,體現了兩者社會化的互動方式。一方面,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中國“傳授”(Teach)了組織范圍內關于教育、科學、文化領域的規(guī)范與價值理念。另一方面,中國從最初對教科文組織不信任到主動學習,再到主動引領的態(tài)度變化,體現了中國在國際教科文領域從學習規(guī)范到內化規(guī)范的轉變,以及中國在國際教科文領域身份與利益認知的轉變。
二、中國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的基本歷程
回顧中國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合作歷程,總的特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中國與該組織從原有被動參與的疏離狀態(tài),逐步轉變?yōu)榉e極主動的緊密狀態(tài);其次,中國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各項工作中,逐步從受援者、學習者轉變?yōu)橘Y助者和引領者,從內化現有理念轉變?yōu)樗茉煨碌睦砟?最后,中國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中的影響力日益增大,這與中國不斷上升的綜合國力相一致,也與中國政府提出的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交政策目標相一致。
1.作為受援者與學習者的階段
1971年10月,新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的4天之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為第一個恢復中國合法席位的聯(lián)合國專門機構。1972年,恢復席位后的中國代表團出席了在巴黎舉行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屆成員國大會。但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中國對于幾乎所有的國際組織都缺乏了解及信任,政策上也多數表現為旁觀甚至是疏離。1974年,北京師范大學原副校長顧明遠以教育顧問的身份,隨我國代表團參加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十八屆大會。他回憶說:“等到表決時,對于發(fā)展中國家提出的掃盲、普及初等教育的立項,我就高高舉手;對于終身教育的立項,我也不敢反對,因為不了解,只好棄權。當時阿爾巴尼亞還是我們的盟友,他們的代表坐在我的右前方,他常常轉過頭來看我,看我舉手他就舉手,看我不舉手,他也就不舉手?!碧J垚、山旭:《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中國角色》,《人民文摘》2014年第1期。該文參考了謝喆平教授的相關案例與分析,參見謝喆平《中國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關系演進:關于國際組織對會員國影響的一項經驗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55頁。這種意識形態(tài)為導向的外交政策持續(xù)了一段時間,直到1978年7月,時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阿馬杜-馬赫塔爾·姆博到訪中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長、文化部副部長和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與聯(lián)合國教育、科學和文化組織總干事會談備忘錄》,這成為中國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合作的真正起點。
從1978年下半年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雙方每年合作的項目都超過300個。1979年2月,鄧小平親自批準的中國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正式成立,作為國內協(xié)調機構,中國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合作自此進入快車道《中國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攜手共進》,http://www.chinatoday.com.cn/chinese/sz/zggc/201511/t20151124_800043213.html。。在這一階段,中國是一個學習者,或者說是知識和技術輸入國蘆垚、山旭:《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中國角色》,《人民文摘》2014年第1期。。改革開放之后,中國開始作為學習者,參與學習教科文組織的規(guī)范、開展合作項目。中國作為學習者的一個典型案例是:1975-1983年,中國科技情報所通過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派出人員學習和請外國專家來華舉辦學習班,培養(yǎng)了200多名情報學科人員。在當時的背景下,科技是雙方合作初期進展最為順暢的領域,涉及物理、化學、自動化技術、信息情報、海洋學、環(huán)境、生物、水文地質、計算機等方面。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中國開放旗下六大政府間合作計劃(“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國際水文計劃”、“人與生物圈計劃”、“國際地質對比計劃”、“綜合信息計劃”、“政府間信息學計劃”),為中國在科學領域的拓展提供了整體渠道,使渴求科技信息的中國少走了不少彎路蘆垚、山旭:《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中國角色》,《人民文摘》2014年第1期。。這一時期,中國開始積極參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各項事業(yè),但總體來說還是扮演學習者、規(guī)范接受者的角色。對于進入到國際體系不久、對多邊外交還不熟稔的中國來說,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2.作為資助者與引領者的階段
進入到九十年代后,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對多邊外交日益熟悉,在國際組織中發(fā)揮的作用也增強了。九十年代的中國雖然還不能主動倡導和塑造新的國際規(guī)范,但是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中所承擔的任務、所發(fā)揮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就包括分享中國的教育經驗。1993年10月,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7屆大會上,184個會員國全體一致表決同意由中國政府提出的在中國建立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的建議。這也是當時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設在發(fā)展中國家的研究機構。將農村問題與教育問題相結合,成功地邁出了中國在自身經驗積累的基礎上探索在國際組織中發(fā)揮作用的第一步,也為中國從教育輸入轉為輸出奠定了基礎。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也因此被譽為“廣大會員國代表在中國的家”孟梅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在中國的實踐與探索》,《世界教育信息》2006年第3期。。時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總干事尼古拉斯·伯內特評價說:“中國已經開始向國際社會提供更多援助。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讓國際社會分享中國的成功經驗……我們重點關注四個領域:教師、掃盲、技術教育與全方位教育的規(guī)劃。中國在這些方面都有重要的經驗值得參考?!敝芤?、熊建輝、張鶴:《全球教育治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作用與中國的參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總干事尼古拉斯·伯內特專訪》,《世界教育信息》2009年第3期。
從2001年到2010年,中國的綜合國力有了相當大的躍升。在2001年的時候,中國的總體經濟實力大概只相當于美國的10%左右,而到了2010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已經是美國的一半左右。中國實力的不斷增強,不僅為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發(fā)揮更大作用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也使得國際上許多發(fā)展中國家期望中國能夠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這些公共產品不僅僅是資金,也包括新的規(guī)范性理念。因此,進入21世紀后,中國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中的角色,逐步從原有的受援者、學習者,轉變?yōu)橘Y助者和引領者,這重點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中國已經成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繳納會費最多的國家,也是重要的預算外捐助國。這是中國同教科文組織合作持續(xù)深化的重要表現。會費是維持教科文組織內部正常運行、組織職能順利落實的關鍵要素,中國繳納會費從2014年的33616440美元(占整體會費的5.148%)提升到2019年的52613193美元(占整體會費的15.49%),成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繳納會費最多的國家。這是中國對教科文組織工作支持力度加大,并加深同教科文組織在各領域開展合作的重要體現,更是中國同教科文組織推動包容、和諧、平等、多元的教育、文化、科技領域可持續(xù)發(fā)展共同理念的重要彰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上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020年的預算貢獻比已經達到15.493%,位居第一(見圖1)http://www.unesco.org/eri/cp/factsheets/MemberStates-Status-of-Contributions.pdf.。
此外,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新的教師戰(zhàn)略和南南合作框架下,設立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信托基金項目。這是中國首次通過國際組織實施國際教育援助的新嘗試,也標志著中國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形成新的合作伙伴關系的開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信托基金項目正式啟動》,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80/201212/145218.html。。
其次,中國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聯(lián)合推動了許多項目,支持多邊主義合作。因為中國在掃盲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2004年4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和濟寧市人民政府分別致函中國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正式提出申報設立孔子教育獎(也稱為“孔子掃盲獎”)。最終,“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教育獎(掃盲獎)”于2005年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3屆大會批準設立,以中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命名,是首個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國際獎項,該獎項主要用于獎勵在全民教育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和具有突出貢獻的個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孔子教育獎》,http://www.moe.gov.cn/s78/A23/moe_880/tnull_12975.html。。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總干事唐虔指出,“孔子掃盲獎”的設立表明了中國對國際掃盲事業(yè)的支持,同時這一獎項的設立也可以將中國的掃盲經驗與其他國家分享,從而促進各國一同努力,將全球掃盲事業(yè)做得更好《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fā)“孔子掃盲獎”》, http://www.scio.gov.cn/ztk/wh/12/6/Document/761048/761048.htm。。能夠體現該時期中國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重點的另一個例子是“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該獎項設立于2004年,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為投身于科學的女性”計劃在中國的延伸,由中華婦女聯(lián)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和中國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發(fā)起,旨在表彰獎勵在科學研究和應用領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青年女科學家https://baike.baidu.com/item/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8825709?fr=aladdin.?!爸袊嗄昱茖W家獎”設立14年來,培養(yǎng)、發(fā)現、舉薦了134位優(yōu)秀女性科技工作者。在2018年的兩院院士增選中,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獎者陳化蘭、王小云成功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第十四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女性同樣在用科學改變世界》,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9442115109586479&wfr=spider&for=pc。。這不但對于中國女性在科學教育領域的作用起到了推動作用,也在世界范圍內樹立了中國在保護婦女兒童權益方面的良好形象。這兩個國際國內獎項的設立,也是中國在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理念深度融合后,再將其影響力進一步向內外輻射的成功嘗試。
近年來,中國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進行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響的活動。在設立獎項方面,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促進女童與婦女教育特使彭麗媛與博科娃總干事一起向印度尼西亞和津巴布韋獲獎者,頒發(fā)了首屆教科文組織女童與婦女教育獎,表彰他們?yōu)閷崿F教育領域性別平等所作貢獻;中國捐資560萬美元支持教科文組織《信使》雜志復刊,促進文明交流對話等《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團舉行沈陽代表到任招待會》,http://news.ifeng.com/a/20161130/50342785_0.shtml。。這其實指出了中國在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中的幾個重要方向:教育文化、婦女兒童以及信息傳播領域的發(fā)展與合作。
最后,中國在該組織內部高級別官員任職方面不斷突破,有利于深化中國與教科文組織的合作,維護中國和發(fā)展中國家的利益,并在教育科學文化領域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這一多邊舞臺上發(fā)揮中國的建設性作用《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同志當選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執(zhí)行局主席》,http://www.moe.gov.cn/s78/A23/moe_880/tnull_12510.html。。2005年10月,中國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3屆執(zhí)行局第一次會議上以絕對優(yōu)勢票(41/58)當選為該組織執(zhí)行局主席。這是新中國在該組織三大機構中取得的最高職位。2010年4月,唐虔擔任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總干事。2013年11月,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7屆大會上,中國教育部副部長郝平當選為新一屆大會主席。這是中國代表首次當選大會主席《中國教育部副部長郝平當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7屆大會主席》,http://www.gov.cn/jrzg/2013-11/06/content_2522249.htm。。2018年3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奧德蕾·阿祖萊宣布任命4名該組織管理團隊成員,其中,中國駐比利時大使曲星被任命為該組織副總干事《中國駐比利時大使曲星被任命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副總干事》,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8-03/29/c_1122612334.htm。。
此外,中國拓寬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合作渠道,積極推進二類機構、創(chuàng)意城市及教席的建設。截至目前,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中國設立二類機構共有十五家二類機構在法律上并不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部分,但通過大會批準的正式安排與該組織聯(lián)系在一起,這些機構承諾支持教科文組織的戰(zhàn)略方案目標,直接由它們所在的會員國提供資金,但其范圍超出了所在國家的邊界。有些是區(qū)域性的,而另一些則涵蓋一個以上的區(qū)域或圍繞某個主題。許多二類機構參與能力建設和研究,而有些則通過基金會的形式支持其他組織開展活動。參見http://whc.unesco.org/en/category2centres/。,創(chuàng)意城市十四個,教席十八個(見表1、表2、表3)。除了教席的設置,二類機構與創(chuàng)意城市都是在2010年以后出現較為迅速的增長,這一方面說明了我們長期以來對于教科文組織在教育領域工作的認可與支持,也體現了新時期中國在科學研究、文化文明、信息傳播方面對于該組織機構權威性的認識,并積極參與相關領域的工作。雙方合作關系從國家層面發(fā)展到城市層面。例如,2019年10月30日,中國南京和揚州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chuàng)意城市網絡”UNESCO:《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慶祝世界城市日并指定66新創(chuàng)意城市》,https://zh.unesco.org/news/lian-he-guo-jiao-ke-wen-zu-zhi-qing-zhu-shi-jie-cheng-shi-ri-bing-zhi-ding-66xin-chuang-yi。。教科文組織創(chuàng)意城市網絡(UNESCO Creative Cities Network)是教科文組織在全球推行的三大旗艦文化項目之一,旨在對成員城市促進當地文化發(fā)展的經驗進行認可和交流。中國同教科文組織在文化領域的合作從國家層面發(fā)展到城市層面,這有助于雙方合作和了解的不斷加深,構建一個有效的全球城市治理體系。
三、中國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的重點領域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下設六個專門委員會,這六個委員會其實是對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領域的細化。雖然中國在與各委員會的合作過程中有所側重,但總的來說,不同專業(yè)領域的角色都在逐漸從學習者、受援者轉變?yōu)橘Y助者和引領者。2019年11月,第39屆大會主席阿勞維(Zohour Alaoui)在第40屆大會的演講中指出了過去兩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所面臨的三項主要挑戰(zhàn)及應對成果。首先,財務方面,教科文組織不能完全依賴預算外資金捐助;成員國對教科文的期待與其給予的預算得到平衡才能實現想要實現的目標。其次,急需改善教科文組織的工作方式,加強教科文組織現代化管理,提升工作績效。最后,有些國家威脅停止成員國與組織對話,停止成員國之間的對話,立場不斷孤立化2019年11月,筆者根據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0屆大會開幕式的會議記錄整理所得。。這些具體的挑戰(zhàn),也是中國當前和未來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重點展開合作的方面。目前,中國積極參與這些方面的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促進全球教育公平
中國與教科文組織為促進教育領域性別平等,推動國際女童和婦女教育發(fā)展,雙方聯(lián)合舉辦國際女童和婦女教育研修班。研修班圍繞教育性別平等評估、女童和婦女技能發(fā)展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建立包容和性別平等的環(huán)境等議題進行交流、分享經驗、探討對策。這一合作模式凸顯雙方對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視《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助力女童和婦女教育——國際女童和婦女教育研修班開班》,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606/t20160606_248299.html。。此外,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女童和婦女教育獎也由中國政府提議并資助設立,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這一領域設立的唯一獎項。2019年5月,中國政府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在北京舉辦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會議審議并通過成果文件《北京共識——人工智能與教育》?!侗本┕沧R》強調數字技能方面的性別差距是人工智能專業(yè)人員中女性占比低的原因之一,且進一步加劇了已有的性別不平等現象?!侗本┕沧R》提出致力于在教育領域開發(fā)不帶性別偏見的人工智能應用程序,通過提升女童和婦女的人工智能技能,增強她們的權能,在人工智能勞動力市場和雇主中推動性別平等《重磅: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共識——人工智能與教育>全文》,http://www.sohu.com/a/323952287_100020578。 。中國政府的支持對教科文組織開展上述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彰顯了中國政府對女童和婦女教育方面的重視和倡導。
中國積極參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領域倡議活動,為全球教育普及、教育公平作出中國貢獻,成為國家-國際組織合作交往的典范?!侗本┕沧R》提出,各國要制定相應政策,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和學習的系統(tǒng)性融合,利用人工智能加快建設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促進全民享有公平、有質量、適合每個人的終身學習機會《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通過成果文件<北京共識>》,http://www.xinhuanet.com/2019-05/18/c_1124512736.htm。。雙方合作設立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學校國際中心,促進國家學校交流與協(xié)作。2018年4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聯(lián)系學校國際中心經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04屆執(zhí)行局會議審議通過,正式落戶海南三亞。該中心立足海南、面向全球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聯(lián)系學校項目網絡(ASPnet),聚焦基礎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如今,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掃盲獎由中國資助的“孔子掃盲獎”和韓國資助的“世宗王掃盲獎”組成,中國的角色開始轉變。此外,中國通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發(fā)展中國家提供的長城獎學金名額也由每年25人擴大為75人《中國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攜手共進》,http://www.chinatoday.com.cn/chinese/sz/zggc/201511/t20151124_800043213.html。。長城獎學金項目是中國政府在教科文組織平臺與發(fā)展中國家展開人才培養(yǎng)合作的開始。25年來,已有來自100個國家的703名學生獲得資助《中國與教科文組織共同慶祝長城獎學金設立25周年》,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11/14/c_1125231855.htm。。
2.推動國際科技合作
在自然科學領域,2018年6月24日,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xié)會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簽訂雙邊合作協(xié)議書。這一合作計劃旨在通過開展國家和國際層面有針對性的專項活動和合作項目,協(xié)助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員國、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類博物館的建設和發(fā)展,借助科普場館的展教資源支持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的非正規(guī)教育,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類博物館的合作與交流,實現科普資源和展覽教育資源的互惠共享。由此可見,中國所倡導的“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已經融入到了同教科文組織的合作和項目實施中《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xié)會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簽訂合作協(xié)議書》,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4220705518086041&wfr=spider&for=pc。。另外一個例子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理論物理中心亞太地區(qū)”(ICTP-AP)于2019年5月在北京正式啟動中國科學院:《國際理論物理中心(亞太地區(qū))建立簽約儀式在京舉行》,http://www.cas.cn/yw/201705/t20170515_4601452.shtml。。未來國際理論物理的知名專家及年輕學者將在此進行合作研究與交流。國際理論物理中心(亞太地區(qū))的建立是中國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深度合作之一。中心的成立對改善相關學科的科研環(huán)境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對培養(yǎng)全球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中國積極參與制定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重要基礎性文件,貢獻中國智慧。2019年1月18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官網正式公布保護語言多樣性的《岳麓宣言》。會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按照程序廣泛征求意見,并進一步完善后形成宣言最終文本?!对缆葱浴肥锹?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首個以“保護語言多樣性”為主題的宣言,是重要的永久性文件,也是聯(lián)合國“2019國際本土語言年”的重要基礎性文件?!缎浴废蛉澜绨l(fā)出倡議,號召國際社會、各國、各地區(qū)、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等就保護和促進世界語言多樣性達成共識《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公布保護語言多樣性<岳麓宣言>》,http://www.moe.gov.cn/s78/A19/A19_ztzl/ztzl_sjyyzybhdh/201901/t20190122_367649.html。。
3.加強跨文化交流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致力于在全球各地搭建平臺,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分享經歷、了解彼此,從而促進世界和平。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促進國際合作與交流上有共同理念。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聯(lián)合提交的“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于201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跨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典范。目前,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中國正在合作開展“絲綢之路網上平臺”旗艦項目,希望重新激活古代絲綢之路上的文明對話,并得到了中國、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德國、阿曼等國家的大力支持《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執(zhí)行局主席:以文明對話構建世界和平》,http://www.scio.gov.cn/37259/Document/1655108/1655108.htm。。2018年10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阿曼舉辦了“一帶一路”國際網絡平臺專家會議。北京國際和平文化基金會理事長李若弘因對創(chuàng)新“一帶一路”與國際社會融合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歷史與文化記憶部主管阿里·穆薩伊耶(Ali Moussa Iye)代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向李若弘頒發(fā)了“絲綢之路、對話之路”和平獎章《李若弘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絲綢之路、對話之路”和平獎章》,http://cn.chinagate.cn/news/2018-11/02/content_69723168.htm。。
中國積極響應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例如,2019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非洲世界遺產保護能力建設與合作論壇的召開,表明中國重視開展同教科文組織以及非洲文化遺產保護的多邊合作,推動中國與非洲的文明對話以及文化保護與交流工作UNESCO:《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非洲與中國就開展世界遺產保護項目達成一致》,https://zh.unesco.org/news/lian-he-guo-jiao-ke-wen-zu-zhi-fei-zhou-yu-zhong-guo-jiu-kai-zhan-shi-jie-yi-chan-bao-hu-xiang。。數據表明,中國在世界遺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基金的出資情況方面,都是居于領先地位的(見圖2、圖4)。
4.非洲和“一帶一路”沿線是重點區(qū)域
中國特別支持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框架下的非洲優(yōu)先發(fā)展計劃。例如,“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非洲行動”于2013年6月開啟,制定了“中國-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援助非洲信托基金”項目的實施計劃,該基金旨在加強對非洲教師的培訓,進而縮小非洲各國之間的教育質量差距郭婧:《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中國攜手開展對非教育援助》,《世界教育信息》2013年第12期。。中非雙方支持該項目繼續(xù)實施并延長四年(2018-2021年)。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發(fā)布了《關于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共同體的北京宣言》及《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劃(2019-2021年)》。中方將實施“頭雁計劃”,為非洲培訓1000名精英人才,為非洲提供5萬個中國政府獎學金名額,為非洲提供5萬個研修培訓名額,為非洲培養(yǎng)更多各領域專業(yè)人才,繼續(xù)實施“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搭建中非高校交流合作平臺《非洲各界熱議習主席講話:中國領導人治國理政能力令人嘆服》,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0915049341382355&wfr=spider&for=pc。。
2017年,在競選上一屆總干事的過程當中,西方媒體對于中國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工作發(fā)表了很多負面評論。但是在此次博弈中,中國的政策在后期表現了一定的靈活度。中國在前期有自己推薦的候選人——時任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總干事唐虔,其他八位候選人的提名國分別為阿塞拜疆、越南、埃及、卡塔爾、危地馬拉、伊拉克、黎巴嫩和法國。在前三輪投票中,卡塔爾與埃及候選人及法國候選人都相對領先。第四輪選舉前,中國候選人宣布退出選舉。有消息及分析指出,中國可能支持埃及候選人,埃及官方據此公開感謝中國支持。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劉乃亞研究員在采訪中指出,“中國支持埃及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能夠與阿拉伯世界進一步提升關系,以及埃及在‘一帶一路貿易及基礎設施計劃中的支持”“China Could Take Bigger Role in UNESCO after US Withdrawal”, https://www.scmp.com/news/china/diplomacy-defence/article/2115305/china-could-take-bigger-role-unesco-after-us-withdrawal.。
中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持續(xù)開展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及成員國的合作。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以及《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作為在教育領域的落實方案,將為教育領域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具體說來,《教育行動》設計了“教育行動五通”,其中就包括將推動落實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亞太地區(qū)承認高等教育資歷公約》,支持教科文組織建立世界范圍內的學歷互認機制,實現區(qū)域內雙邊多邊學歷學位關聯(lián)互認裴倩敏:《讓“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在教育領域落地生根——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答記者問》,《中國大學生就業(yè)》2016年第21期。。從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資金使用的主要領域可以看出,教育與文化始終是該組織工作的重點,這與中國一直以來的工作側重點吻合度較高。但與此同時,數據顯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資金的主要接收國集中表現為戰(zhàn)亂國家、脆弱國家及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的國家(見圖3)。在實際工作中,因為中國一貫堅持不干涉原則,我們缺乏處理戰(zhàn)亂國家及脆弱國家事務的經驗,這應該是中國下一階段努力的方向。
四、中國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的經典案例
近年來,中國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同領域的深度合作逐漸加強,一方面提升了中國在相關領域的話語權,推動中國在該組織機構中角色的轉變,同時也為因財務危機而行動受阻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供了有力的支撐與幫助,保證了該組織持續(xù)健康的發(fā)展。本文將以信息傳播及文化遺產為例,試圖總結中國在該領域取得的成績及面臨的挑戰(zhàn)。
1.《信使》:從受援者到資助者
《信使》雜志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方雜志,創(chuàng)辦于1946年。該雜志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6種工作語言出版,在會員國發(fā)行。該刊以增進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促進教育科學文化領域的發(fā)展、維護世界和平為己任,在全世界受到普遍的關注和歡迎。自創(chuàng)刊以來,每期有一個主題,或集中討論普遍關注的世界性文化問題,如環(huán)境保護、掃除文盲、文物考古、教育改革、婦女地位、兒童教育、家庭演變等,或介紹歷史名人、文藝巨匠、風格流派、民族風俗等系統(tǒng)知識鐘帆:《世界文化的窗口——<信使>月刊新面貌》,《中國圖書評論》1990年第1期。。1988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信使》創(chuàng)辦人兼第一主編、美國記者桑迪·科夫勒(Sandy Koffler)指出,在聯(lián)合國及其專門機構出版的所有期刊中,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信使》雜志一直占據著讀者數量和受眾范圍的第一位。這本雜志多年來在內容和形式上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它追求其最初的使命:促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理想,保持不同文化之間對話的平臺,并為國際辯論提供論壇https://en.unesco.org/courier/about.。
1978年,鄧小平同志會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姆博時,確定在我國翻譯出版《信使》雜志。經過籌備,《信使》中文版創(chuàng)刊號于1980年7月問世鐘帆:《世界文化的窗口——<信使>月刊新面貌》,《中國圖書評論》1990年第1期。。2006年,由于教科文組織遇到財務困難,《信使》雜志停止紙質版出版,于2011年被迫停刊。2016年10月,中國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博科娃在巴黎簽訂合作備忘錄,由中國政府出資560萬美元支持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雜志《信使》復刊。博科娃在簽字儀式上表示,中國在教科文組織面臨嚴重財務危機的情況下,出資支持《信使》雜志復刊,將幫助上百萬人獲取有關信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政府資助教科文組織官方雜志<信使>復刊》,http://www.scio.gov.cn/zhzc/35353/35354/Document/1514303/1514303.htm。。2017年5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信使》雜志中文版復刊首刊發(fā)布儀式在京舉行?!缎攀埂穼㈥懤m(xù)以中、英、法等7種語言面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195個會員國發(fā)行,同時推出紙質版和網絡版。
2018年,首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信使》論壇在該雜志創(chuàng)刊70周年、復刊1周年之際舉辦,論壇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團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舉辦。教科文組織總干事阿祖萊、執(zhí)行局主席李炳炫以及來自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各成員國的嘉賓,圍繞“通過對話合作構建人類共同未來”這一主題展開交流。國家新聞出版署署長、國家版權局局長莊榮文在論壇開幕式上表示,舉辦論壇是繼中國政府支持《信使》復刊后,繼續(xù)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拓展《信使》功能、打造多元文化對話平臺的積極探索,標志著中國與教科文組織的務實合作又向前邁出重要一步。本次論壇以“通過對話合作構建人類共同未來”為主題,著眼凝聚“行動中的集體智慧”,緊扣《信使》宗旨,順應時代潮流,符合各方期待,具有重要意義《首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信使>論壇將“感知中國”活動推向高潮》,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3168414486682240&wfr=spider&for=pc。。2020年1月,中國外文局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旗艦雜志《信使》世界語版翻譯出版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此次簽約正式確立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與外文局中國報道社翻譯和出版《信使》世界語版的合作關系。
《信使》承載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產生及發(fā)展理念,該刊物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不僅為該組織注入了新的活力,也進一步彰顯了中國對于承擔國際責任的意愿與能力。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0屆大會的會場中,《信使》的位置引人矚目,經過三年的建設,中國也在國際出版的議題選擇、版面設計、推廣宣傳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下一階段除了鞏固成績以外,還應該繼續(xù)擴大《信使》出版工作與會員國及國內業(yè)務的對接,進一步激發(fā)國內讀者對于該刊物的了解和熱情,更好地發(fā)揮文化及信息傳播的橋梁紐帶作用。
2.世界遺產項目:從學習者到引領者
1985年,中國正式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1986年,中國開始申請世界遺產項目,從1987年開始,中國第一批文化遺產陸續(xù)得到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確認中國擁有第一批六處世界遺產(文化遺產五處:長城、明清北京故宮、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文化與自然雙遺產一處:泰山)。。與此同時,教科文組織也主動派出知名專家來華,對中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進行指導培訓。在中國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學習的階段,中國國內從文物保護理念到對待文化的態(tài)度,都因世界遺產項目而受益良多。
近年來,中國在世界遺產舞臺的話語權不斷提升,國際貢獻不斷增加。通過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管理,中國大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得以向全世界宣傳、推廣,增進了世界人民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和信任,推動各國各地區(qū)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同時,大量先進的文化遺產保護新理念、新做法、新案例被引入我國,拓展了相關從業(yè)人員的視野,推升了他們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施雨岑、王思北:《努力成為世界遺產強國——訪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中國文化報》2017年7月10日。。截止目前,全世界共有1121處地點被列入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其中,中國有55處,包括37處文化遺產、14處自然遺產,還有4處自然文化雙遺產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http://whc.unesco.org/en/list/。。在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508個項目當中,中國占了40個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https://ich.unesco.org/en/lists?text=&country\[\]=00045&multinational=3&display1=inscriptionID#tabs。。目前,中國大概還有62項自然和文化遺產地準備申請進入世界遺產名錄《聯(lián)合國在華40周年:教科文組織攜手中國推動教育、科學和文化建設》,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rdzt/gjzzrcfw/zhgjzzzp/201906/t20190620_321296.html。。
進入新世紀,中國在該領域的工作加速推進,不同層面和規(guī)格的國際會議、論壇、宣言,也在助推中國國內對世界遺產工作的認識水平進一步加深,同時也保障了中國文化遺產對外援助工作的順利開展。作為遺產大國,我國已承辦過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第3屆世界自然遺產大會和第47屆國際風景園林師聯(lián)合會世界大會,并與相關國際組織合作舉辦了一系列相關國際會議。另外,中國還舉辦過遺產影響評估國際培訓。這些活動增進了國際同行對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統(tǒng)理念、方法的認識和理解,并形成了一些具有重要影響的國際文件,如《蘇州宣言》、《峨眉山宣言》等左小平:《中國世界遺產30年》,《中國建設報》2015年6月17日。。2004年,中國擔任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國,在蘇州成功舉辦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其貢獻包括:推動建立可信平衡的世界遺產名錄;通過《凱恩斯-蘇州決議》,從而鼓勵自然遺產和混合遺產的申報;中國借助自身的技術與經驗,積極援助柬埔寨、蒙古、烏茲別克斯坦、尼泊爾等國的文化遺產保護等金磊:《“52處世遺”彰顯負責任大國對人類文明的擔當》,《文匯報》2017年9月13日。。
此外,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陶瓷文化保護與創(chuàng)新”教席的設立,也是中國引領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項目的例子。這一教席落戶中國江西省景德鎮(zhèn)學院。作為世界陶瓷領域唯一教席,“陶瓷文化保護與創(chuàng)新”教席的主要使命在于:密切對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戰(zhàn)略目標和當前“一帶一路”倡議,聚焦聯(lián)合國千年目標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促進和傳承遺產”與“促進創(chuàng)造力和文化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兩個中期戰(zhàn)略目標《世界陶瓷領域教席落戶景德鎮(zhèn)學院》,http://jx.people.com.cn/n2/2017/0524/c359085-30234558.html。。這是教科文組織文化保護目標同中國“一帶一路”相互融合與共同促進的典范,也體現了中國與教科文組織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合作不斷深化。
中國引領世界遺產項目的另一個例子是對非洲世界遺產保護的重視和能力建設工作。在教科文組織地理分區(qū)中,非洲地區(qū)特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qū)。該地區(qū)共有11億人口,擁有95處世界遺產(包括52處文化遺產、38處自然遺產、55處混合遺產)。一方面,非洲地區(qū)世界遺產的數量僅占《世界遺產名錄》的9%,代表性嚴重不足;另一方面,1/3的《瀕危名錄》遺產地位于非洲地區(qū)。非洲地區(qū)世界遺產面臨多項嚴峻挑戰(zhàn),如武裝沖突、暴力極端主義、非法狩獵、法律體系不健全、管理能力建設不足,等等UNESCO:《第38屆教科文大會會議記錄》,聯(lián)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出版社2018年版,第49頁。。2019年6月3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非洲世界遺產能力建設與合作論壇在巴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開幕。舉辦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非洲世界遺產能力建設與合作論壇,是落實2016年發(fā)布的關于中國-非洲共同保護世界遺產的《恩戈羅恩戈羅宣言》,以及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關于加強中非各領域能力建設的具體舉措;是中國政府踐行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FOCAC)北京峰會內容,在能力建設承諾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
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使團大使沈陽在致辭中表示,能力建設是中國和非洲合作的重要行動之一。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在發(fā)言中討論了中國與非洲在世界遺產保護中面臨的共同挑戰(zhàn),諸如經濟發(fā)展、城市擴張、旅游發(fā)展、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盜竊、盜掘與走私等犯罪和自然災害的威脅,個別非洲地區(qū)還面臨社會穩(wěn)定及戰(zhàn)亂對文化遺產的破壞。宋新潮就加強合作推動非洲世界遺產保護,提出了“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切實加強世界遺產保護、盡快提升世界遺產保護水平、開展考古研究強化世界遺產價值認定、打擊文物犯罪防范世界遺產安全風險以及深化社區(qū)參與使世界遺產惠及民生”等五點建議,并呼吁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相關國際組織和世界各國行動起來,共同推動世界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非洲世界遺產能力建設與合作論壇在巴黎開幕》,http://www.sach.gov.cn/art/2019/6/4/art_722_155292.html。。宋新潮針對非洲世界遺產保護的這些建議,標志著中國已經開始從教科文組織內的學習者轉變?yōu)樾碌睦砟畹囊I者,不僅在資金上(見圖4),也在規(guī)范層面推動全球文化治理。
五、結論與建議
中國參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工作、與該組織的合作,經歷了一個不斷發(fā)展的歷程。本文總結了中國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的基本情況,并做了兩個案例研究。最初,中國主要是作為受援者和學習者。通過與教科文組織的合作,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fā)展提供了有利的知識和經驗支撐。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對多邊外交的日益熟悉和自信,中國逐步從受援者、學習者轉變?yōu)橘Y助者和引領者。中國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中所獲得的成績,并不僅僅是中國實力增強的結果。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是“一國一票”的決策方式,因此,即便是霸權國美國也不能主導這個組織。中國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的成就,本質上還是由于雙方在推動文明對話、堅持多邊主義、倡導公正與平等等方面所具有的一致性。
在認識到中國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合作不斷加深、中國的影響力不斷增大以及角色的變化時,也需要認識到中國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合作仍然有可以改進的空間:首先,對于該機構的基礎研究仍然不足。需要著重研究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三權分立”格局,厘清大會及大會主席、秘書處及總干事、執(zhí)行局及執(zhí)行局主席在決策過程中的不同作用及優(yōu)先事項,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其次,與西方國家的信任與合作不足,西方國家對于中國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中的作用,仍然是帶著懷疑和有色眼鏡的方式。最后,進一步加強與國際教育、科學和文化標準的對接,并積極擴大國際合作領域。目前來看,中國國內民眾對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了解還不多,社會層面的參與也相對薄弱。國內政策宣傳及執(zhí)行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國際標準的對接,并積極擴大國際合作領域。例如,申遺過程中及申遺成功后,保護管理、法律法規(guī)、能力建設、國際交流都需要有針對性的調研,以保證該領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隨著全球化趨勢進一步發(fā)展,中國自身積極參與全球文化治理的需求將會進一步提升,借助教科文組織這一優(yōu)勢平臺,將有助于中國在文化治理領域發(fā)揮更具建設性的作用。同時,教科文組織目前積極推進與落實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與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規(guī)劃高度契合。針對中國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雙邊合作關系,在此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在國際職員領域,加大中國職員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比重,以解決中國職員在教科文組織代表性不足的問題。目前,中國已成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繳納會費第一的成員國,然而,中國在教科文組織任職人員尤其是中高級職員太少,無法有效匹配中國在資金方面對教科文組織的支持力度,致使中國職員在教科文組織代表性不足,無法充分發(fā)揮在教科文組織框架下參與全球文化治理的作用。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中國應當加大培養(yǎng)國際組織人才的力度,改革國際組織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進國際組織人才培養(yǎng)理念。此外,應當拓寬國際組織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渠道,不僅要加強國際組織人才在國際組織相關理論、歷史、制度方面的知識儲備,而且要積極提供國際組織實習機會,加強專項、基金會、社會力量對國際人才培養(yǎng)的參與度和支持力度。
第二,與教科文組織合作,構建“一帶一路”教育及文化治理體系。從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資金使用的主要領域可以看出,教育與文化始終是該組織工作的重點,這與中國一直以來的工作側重點吻合度較高。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以開放、包容、平等為價值理念,注重促進教育治理、教育援助、沿線文化遺產的保護、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以及多元文化的交流等文化治理內容。因此,雙方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構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教育文化治理體系,需要整合自身資源及戰(zhàn)略規(guī)劃,建立“一帶一路”沿線教育治理、教育援助、文物保護、文化創(chuàng)新促進不同區(qū)域和跨國間文化交流的一套完整體系,從頂層設計(機制、規(guī)章、政策)到治理主體(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yè)單位),聯(lián)系各個具體治理領域,增加民間理解與尊重,以教育文化治理帶動經濟發(fā)展水平,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
第三,加強多邊框架下的雙邊合作,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在該領域,中國應該加強與主要出資國及主要接收國的合作。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倡議下,2018年9月在德國柏林舉辦了首屆中德文化遺產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文化交流會,此次會議聚集了國際專家和利益相關者的參與,討論了文化作為媒介在當下及未來如何在國際舞臺上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1st UNESCO-led China-Germany Exchang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Heritage Conservation”, https://culture360.asef.org/news-events/1st-unesco-led-china-germany-exchange-sustainable-development-heritage-conservation/.。此外,數據顯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資金的主要接收國集中表現為戰(zhàn)亂國家、脆弱國家及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的國家。在實際工作中,因為中國一貫堅持不干涉原則,我們缺乏處理戰(zhàn)亂國家及脆弱國家事務的經驗,這應該是中國下一階段努力的方向,實踐中進一步理解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戰(zhàn)爭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務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衛(wèi)和平之屏障”的初衷,從而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責任編輯:彤 弓)
Abstract: Since China returned to UNESCO in 1971, it has maintained a good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UNESCO, with increasing influence and changing roles. In the 1970s and 1980s, China mainly studied th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f UNESCO, and practiced and popularized its “l(fā)aboratory of ideas” function in China. Since the 1990s, China has been more active in UNESCO, playing a growing role and actively cooperating with UNESCO and other member states in various fields. In the 21st century, Chinas role has changed from a learner to a leader, providing some public goods including funds, experience and ideas, etc. With the continuous rise of Chinas status of power, and the United States second withdraw from UNESCO, the concept of “new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advocated by China plays an indispensable supporting and leading role in the operation of UNESCO under the current special circumstances, and become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promoting global governance.
Keywords: UNESCO; Chinese Role; Learner; L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