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耀山
摘要:生命是教育的基點,教育是生命發(fā)展的需要。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是至高無上的唯一,它的寶貴性無與倫比。但中小學生的生命意識不強,時而出現(xiàn)“短路”現(xiàn)象。生命教育是學校日常教育中的重要內(nèi)容,有關生命的中小學生關鍵事件不時在校園發(fā)生。在崇尚素質教育的當下,有關生命話題的關鍵教育事件不失為一個值得探討的研究話題。本文著力借助兩個典型案例探討對生命教育問題的認知、反思與生命教育關鍵事件處理方法探究,培養(yǎng)老師與學生對生命的強烈珍愛意識。
關鍵詞:悲劇事件;生命教育;關鍵事件;理性反思
聰明的人警告我說,生命只是一顆荷葉上的露珠。
——泰戈爾
一、從悲劇事件知生命教育
幾年前,我班畢業(yè)的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沈姓女同學,高一結業(yè)考后,從自家樓上縱身跳下……是什么導致了孩子人生的大大轉角?
壓力。來自各方的壓力。
疏忽。來自各方的疏忽。
生命。完全被無視了其美好與脆弱。
事后回顧這位同學的點點滴滴生活畫面,發(fā)現(xiàn),這孩子出現(xiàn)這樣的突發(fā)事件,不是偶然。
“書桌邊臺燈發(fā)出桔色的光,就像你一如既往的笑,照亮了我整個冬天。昨天,你要我們思考‘溫暖是什么,我知道,溫暖就是有你的日子?!边@位同學曾在中考前給我寫了這么一段話。這孩子,成績優(yōu)異,好勝心強,有一股不服輸?shù)膭?,大家都一直把她作為典型的陽光開朗積極熱情女孩。她也因為老師的夸贊與同學的羨慕而每天生活在開心愉悅的世界里。
可是,如有認為他人不合情理地超越自己,她心里會很不舒服。但是,誰都沒有去重視她鮮為人知的心理陰影。
于是,悲劇終于在她高一的會考成績揭曉的那天晚上爆發(fā)……
聽到這位同學噩耗之后,做了多年班主任的我才有了沉痛的“生命”意識。
生命,是一場旖旎多姿的單程旅行,其珍貴在于它的單程,在于它的獨特無二,每個人都心神清明、盛裝華服地奢華享受生命之旅的魅力。
塞繆爾·厄爾曼在詩歌《青春》這樣寫道:“無論年屆花甲,擬或二八芳齡,心中皆有生命之歡樂,奇跡之誘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臺天線,只要你從天上人間接受美好、希望、歡樂、勇氣和力量的信號,你就青春永駐,風華常存。一旦天線下降,銳氣便被冰雪覆蓋,玩世不恭、自暴自棄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實已垂垂老矣。”
是啊,生命是如此美妙。而一旦“天線下降”,生命的意義便驟然消失。中學階段,應當正是享受青春生命無限魅力的上佳時期,但學生是未成年人,他們沒有“生命”意識,老師的教育與引導對他們的認識與享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他們的價值觀、生命觀都是要在老師的教育與引導下形成并發(fā)展的。
當今時代的孩子們非常缺乏童真,少有激情,太多的時間都被作業(yè)與培訓班占據(jù)。在沒有合理分析與認識的前提下,家長過分地把自己的思想觀、價值觀強加給孩子,忽視了孩子的主體性與生命個體的獨特性。盧梭說得好,“你怕他虛度童年,未做一事,什么叫虛度?難道快樂不算什么嗎?終日跑跳不算什么嗎?”在他看來,“為了成人生活的造詣,而不管兒童的能力與需要,是一種自殺的政策。”在家長的主觀意識與威力強壓下,孩子學這學那,壓制了孩子的個性,剝奪了他們的興趣,從短期結果來看是卓有成效的好事,而從長遠來看,對孩子的成長并不一定是好事,也許是悲哀,也許這種不尊重教育規(guī)律不尊重孩子生命成長規(guī)律的教育方式正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從學校教育角度來看,教育不僅僅是提升學生認知水平、培養(yǎng)學習能力的過程,更是教育學生塑造人生價值的過程。杜威說,教育即生長。學校教育承載著塑造學生正確生命觀、激發(fā)學生樹立熱愛生命意識、關照學生積極向上精神生活面貌的使命。一方面,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熱愛生命,培育學生求真向好的生命情感,另一方面更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對生命的淡漠意識現(xiàn)象,一旦學生中出現(xiàn)沉郁、孤僻、消極、悲觀情形,要適時進行溝通教育,及時消除學生心理悲郁情緒或避免學生心理負面情緒擴大化,以增進學生對生命的理解,促進對生命的熱愛。但是,這方面,老師們的認識還沒有達到生命意識的高度,還做得很不夠到位,甚至因為自己的生命意識淡薄或自己情緒不高而忽視學生情感不正?,F(xiàn)象,更嚴重的是對學生生命情感問題淡化或淡漠處理,從某種意義上間接導致學生生命悲劇的發(fā)生。
說簡單點,就是需要老師有生命教育意識,平時多觀察、多溝通、多鼓勵、多啟發(fā),激起學生的自我意識與生命意識。
葉瀾教授曾提出要從人的認知能力、道德面貌和精神力量三個維度對學生實現(xiàn)生命多方面統(tǒng)一的“新人形象”的生命教育要求。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以平和的心態(tài),在教育過程當中滲透生命教育,使無論教育者或是受教育者都能有效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與社會價值,讓雙方的人生之路走得更遠、更寬、更美、更順。
經(jīng)過沈同學事件,我確實對學生生命教育有了一點修正的以及深化的認識。
二、據(jù)生命教育審特殊個體
巧的是,我的新一屆學生又出現(xiàn)了這樣的一位生命意識有嚴重問題的李小語同學。
七年級開學的第二天,我班李小語同學不知何故跳進了學校景觀水塘,事后問及為什么這樣做,他大聲吼道:“我實在受不了這個學校!”
開學第三天,李小語同學見到我,向我質問:“學校的校長是不是***,我要殺了他?!彪m然沒有成為事實,但他內(nèi)心里的生命意識已相當?shù)?。有一次,值日校長請他按要求排好隊伍,他回頭給的一句話是:“校長,你找死呀!”
幾天后,他爬上學校的天臺,揚言要跳樓。當我把他勸服后,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時,他說:“我實在受不了我爸媽,他們不顧我的想法,每天逼我學習,又不讓我看課外書,還把我的手機收了,不讓我玩游戲!”之后又多次說及要跳樓之類的話,幸而發(fā)現(xiàn)及時,沒有成為事實。
現(xiàn)在,他每天要帶著一把小刀或玩具槍類防身武器,穿著保安防暴服上學,一旦發(fā)現(xiàn)有他看不爽的事,便要“拔刀相助”或予以警示。
這位同學,生命意識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很嚴重的問題,一方面,自身生命意識淡薄,有隨時輕生之念;但同時又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另一方面,對他人的生命客體沒有清醒的認識,有隨意傷害他人生命的傾向。
因有“前車之鑒”,我嘗試降格“關鍵”事件成日常小事。
接到李小語同學的第一起“報警”后,我立即警覺起來,細致剖析事件原因:
首先是學生自身原因。據(jù)家長說,這孩子出生后就有不健康癥狀;回家后常把自己關在房間里,與父母溝通很少;自己的身體狀況也不佳;最愛看的書是“兵器知識”,常常隨身攜帶“武器”;與家長交流一旦有不順,就輕言“跳樓”“我不想活了”這類瘋話。
其次是學校教育原因。這孩子入幼兒園后便被發(fā)現(xiàn)有不正?,F(xiàn)象,可幼兒園老師不明就里,把它關小黑屋搞“禁閉”,加劇了他的不正常心理。小學時,班主任把他最心愛的、奉為性命的一本“兵器”書給沒收了,這件事成了他日后“不要命”的直接借口。還有一些老師不了解他的情況,總是以正常同學來要求做這做那,做不好還要批評指責……學校沒有根據(jù)學生個案特殊情況制定相關的策略或采取相應措施,致使學生缺乏最重要的生命教育平臺。
家庭教育難辭其咎。因為爸媽是高級知識分子或單位比較顯赫的人物,所以對孩子的要求就更高甚至苛刻。而當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表現(xiàn)與自己的期望值相去甚遠時,不但沒有反思問題的根源或想辦法解決孩子的心理生理問題,反而變本加厲地要求孩子或者因失望而干脆把孩子棄之一邊,導致直接造成孩子心理的異化——拿生命當兒戲。
離不開的還有社會原因。比如,現(xiàn)在在少年兒童中流行最廣、影響極大的網(wǎng)絡游戲,基本上都是打打殺殺,刀槍林彈雨是最常見游戲道具。少年兒童往往自覺不自覺地把游戲情景遷移到現(xiàn)實生活。于是,生命自然變得無常與無情。
三、以特殊個體解關鍵事件
泰倫提烏斯說:“有生命,那里便有希望。”遇到這樣特殊的學生,我們更有理由讓他燃起生命的希望。對于李小語同學,自從發(fā)現(xiàn)他的問題的第一天,我便有計劃地從多方面進行了教育與引導。
1.從老師自身角度,審慎處理。
批判反思過錯?!敖馃o足赤,人無完人?!泵總€人都是不完美的,每個人都允許犯錯誤。認識不到這一點,特殊學生的思想工作是沒法開展的。而之前,我的寬容心尚不足以支撐對這樣的學生的教育,對待沈同學的問題我確實有逃避,在處理其它有明顯缺憾的同學問題上也存在著偏見或有錯誤的處理方式。糾正錯誤,勢不容緩。
真誠面對現(xiàn)實。特殊學生本已是十分不幸,如果我們再無視他、歧視他,對他漠不關心、漠然置之,那只能加重學生的問題,也有違師道。對于這樣特殊的學生問題,得改變教育觀念,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感同身受。遇到問題,堵不如疏;再者,這樣的特殊學生問題解決了,班級問題也一通百通了。
及時跟進行動。每一個問題或事件的發(fā)生,總是有源可溯的。每次或大或小事件發(fā)生后,我必須當即找到李小語,傾心交流,悉心詢問事情的來龍去脈、分析問題的因果善惡,耐心把他極不穩(wěn)定的情緒穩(wěn)定下來。事件總是在情緒暴躁時發(fā)生,也總是在情緒平息時解決。
藝術處理問題。每一個問題學生都有他特定的問題,處理起來必須量體裁衣。對待李小語這樣不珍愛生命的孩子,內(nèi)心也需要肯定與夸贊。在減輕負擔的基礎上,我會主動沒事找事讓他做點事,每當做完事后,不忘笑著夸他一句:“小語,你做得真好,謝謝你哦!”良言一句三冬暖。如今,他內(nèi)心的冰層已融化了許多?,F(xiàn)在他已是班里最愛做小事善做小事的同學,完全不像以前那樣老是覓死覓活的惹事了。
2.從學生個體角度,重塑性格。
運動改變體格:像李小語這樣內(nèi)心偏抑郁、行為有偏激的同學,往往是不愛運動的。在我的鼓勵下,李小語終于愿意去適當運動。有一天,我讓他陪我打了一個小時的羽毛球,雖然把他折騰得有點累,直到過了三天他還在與我說肌肉疼痛,臉上卻是微笑的表情。而且,之后他還幾次邀我陪他打球。運動,打開的不只是體格經(jīng)脈,還有他的心窗。
微笑改變性格:通常情況下,學生犯了錯誤,老師都是要批評的。但對李小語這樣的特殊學生,卻是行不通的。批評與指責只會加重他的問題。根據(jù)他的特點,當他有異常情況出現(xiàn)時,我都會面帶微笑,耐心與他溝通,有話好好說。我的微笑,傳導到他的內(nèi)心,就如芬香襲人心一般,李小語竟然也能微笑著與我訴說他內(nèi)心的苦與痛。他的性格,在這兩年中,是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的,以往老是看他板著的臉,如今已經(jīng)經(jīng)常能看到他羞澀綻放的笑容了。
閱讀改變心性:改變一個人,最妙的辦法莫過于讓他愛上讀書了。性格極為火爆的李小語,剛入初中時,完全靜不下心來看書的。當我知道他對軍事很感興趣后,我就推薦他讀軍事類書,先讀有圖的書,再讀軍事故事,再讀戰(zhàn)爭謀略。從一到三,一本一本,他居然能靜下心來讀書了!后來,他有興趣讀“盜墓筆記”,讀歷史探究,讀科幻小說;如今,他是我們的班級報刊管理員,是最工作積極分子。
3.從班級環(huán)境角度,合力教育。
成立“秘密組織”:班主任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雙眼睛也盯不牢所有問題。針對李小語的問題,我指派了班級品德優(yōu)秀、做事精干、體格健壯的男生做我的“秘探”,讓他們形成小團隊,及時跟蹤李小語的異常行為并立即匯報。這一招果然有效,多次的“案件”就這樣被扼殺于“搖籃”之中。
創(chuàng)設“寬容環(huán)境”:班級中的異常學生,往往會招來其他同學的厭煩、拋棄甚至憎惡。于是,我趁李小語不在時適當向同學們解釋、建議,希望同學們寬容對待。人,畢竟都是心地善良、純潔的,李小語的特殊行為非但沒有讓同學們不滿,反而都能在李小語有異常行為時進行勸阻、開導,從而成功避免了每一次事態(tài)的升級、惡化。
教師“協(xié)同作戰(zhàn)”:下好一盤棋,要重視每一個棋子的作用。打勝一場戰(zhàn)役,每個軍事都是成功的關鍵力量。教育李小語這樣的學生,班級老師的作用不可或缺;李小語的特殊情況,我也向學校德育處、教學處等各級各方作預告或通報,大家群策群力,形成教育合力。
4.從家校溝通角度,長效跟蹤。
溝通從心開始。孩子的病痛是父母的心病。孩子的病痛無時不牽掛父母的心。問題學生的問題不是一個人的問題,也是老師、學校的問題,家校之間的及時、真心、坦誠的交流溝通機制,減少了許多的麻煩,也給李小語同學的教育轉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了李小語的問題,我多次請家長來校交流問題、分析“案情”、探討方法,也數(shù)次進行家訪,探究問題根源、了解孩子心理、身體狀況,商量解決策略。有心的交流,效果還是不錯的。
建立檔案,互通有無。既然問題很明顯,我就把學生的每次異常情況作記錄,當初的“事件檔案”,后來成了“成長檔案”。有特色的是,這檔案的管理權歸家校雙方共有,無論是家里發(fā)生的異常還是學校發(fā)生的意外,我們都要及時記錄下來。點點滴滴,聚沙成塔,這對長期跟蹤、系統(tǒng)教育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如今的李小語同學已基本沒有把生命當兒戲的輕率之舉,在學校的每一天,與大家相安無事,更讓人開心的是他喜歡在學校的每一天。
我們班還有一位陳某可同學,之前把自己關在房間里,與家長談和:不要再逼我,不然,我就跳樓了。經(jīng)過一番生命教育,如今,她也不再胡思亂想,安耽地沉醉于她的美術世界里。
四、循關鍵事件探理性反思
關鍵教育事件的產(chǎn)生,絕非偶然,它是各類因素的綜合作用結果。關鍵教育事件的解決,不賴個例,它需要各相關方的長期通力合作。問題未出,防患于未然;問題已然,除了面對,更需要批判反思問題的根源與解決之道。
健康生命人人愛,不健康的個體才更需要引發(fā)教育者真誠的愛。少埋怨與鄙棄,多關注與理解,避免不幸運事件偶發(fā),也是每個教育者的保護傘。
日常教育工作中,邊緣學生、心理異常學生、突發(fā)性事件等等都有可能產(chǎn)生生命安全事件,將關鍵性教育事件轉化為日常教育工作小事,它不是小事,而是我們教育更有價值意義的著力點。關鍵性教育事件的處理,杜絕輕薄鄙視化、摒棄簡單粗暴化、不能個體割裂化;更需要理性,需要智慧,需要反思。
對于學校教育內(nèi)容,不唯成績論好壞,不因性格評優(yōu)劣;更多引入生命教育、價值教育、美學教育、生活教育,是值得教育者關切的教育改革。
特殊學生眼里生命是兒戲,老師心里卻事事皆關鍵。生命之于每一個人都是珍貴的。生命之于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雖然生命只是一顆荷葉上的露珠,但她晶瑩剔透,珍貴美好;她渺小易逝,但唯一無雙。珍愛生命,是生命本能;保護脆弱的生命,每一件事都是關鍵教育事件。
因為這每一件事,都是照亮我們心靈的珍珠。
注:本文所及同學事例全部真實,姓名為化名。
參考文獻:
[1]梁劍玲.走向生命的道德教育[J].中國德育,2006 (10):84-84.
[2]何仁富、汪麗華.生命教育的學理基礎、核心價值及實踐模式[J].2009 (9):87-91.
[3]鄭曉江.生命教育的概念、內(nèi)容和原則[J].中國德育,2007年03期
[4]馮建軍.生命教育實踐的困境與選擇[J].中國教育學刊,2010 (1):35-38.
[5]林隆敬.在哲學與人生課程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探究[J].職業(yè)教育,201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