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三步是先烈,快半步是英雄。——任正非
時隔半年一次的新品發(fā)布會,如今早已成為科技圈大佬們的標配。甚至有的產(chǎn)品會以迅速更新軟件的方式,吸納來自用戶的反饋。比如不久前,有小米用戶吐槽“帶藍色醫(yī)用口罩,拍照臉色偏黃”,小米迅速做出回應,承諾在一周內(nèi)以OTA升級的方式解決問題。這些緊跟互聯(lián)網(wǎng)節(jié)奏的新產(chǎn)品,吸引了我們的大量目光。同時就必然會有許許多多未曾進入我們視野的科技產(chǎn)品,僅僅“曇花一現(xiàn)”之后,就淡出了我們的視野。正所謂“我生不辰,逢天倬怒”。這些產(chǎn)品中不乏生不逢時,或者叫好不叫座的優(yōu)秀產(chǎn)品,它們同樣凝聚了研發(fā)人員的許多心血,值得我們做一個簡單的回顧來作為紀念。
嘿,芝加哥
AT&T PicturePhone
如果不是為了寫文章偶然查到了這款產(chǎn)品的資料,估計筆者也不會相信,原來早在56年前,世界上就有人做出了遠程視頻會議系統(tǒng)。這款讓人頗有穿越錯覺的產(chǎn)品叫做PicturePhone(可視電話),是美國貝爾電話公司推出的一款視頻會議電話原型機。PicturePhone結(jié)合了相機、屏幕、揚聲器和麥克風,外形設計頗具科幻感,可以配合當時的標準的12鍵電話使用。和現(xiàn)在用來視頻通話的智能手機相比,PicturePhone的屏幕尺寸絕對夠大。PicturePhone的屏幕大小,相當于兩部iPhone 8的屏幕拼起來。而且它能夠以30幀/秒的幀率播放黑白畫面。雖然廣告海報設計得看起來非常有感覺,但其實當年的PicturePhone僅支持2秒每次的靜態(tài)圖像更新,而且原型機的通話系統(tǒng)很簡陋。
1964年,美國貝爾電話公司在紐約世界博覽會上推出了可視電話的正式機型——PicturePhone Modl,并且邀請公眾親自體驗在迪士尼樂園和紐約世界博覽會展覽會之間打電話的樂趣-并詳細記錄了體驗反饋。然而參與體驗的美國民眾似乎并不看好它-除了認為PicturePhone的操作系統(tǒng)不夠友好之外,一個反復被提及的說法是認為它太笨重。沒錯,雖然橢圓形截面讓它看起來很小巧,但相比原型機.PicturePhone ModI的機身長度足足延長了一倍,長長的顯像管背后還疊放了好幾層電路板…和傳統(tǒng)電話相比,這個“異形腦袋”一樣的東西,顯然非常擠占桌面空間。
美國民眾不看好它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玩意兒實在是太貴了!貝爾公司當時給視頻通話服務訂立的收費標準是每月160美元,算上通貨膨脹這相當于如今的每月1000美元。如果不是家里有5萬平方米的大床可供醒來,筆者相信絕不會有人會吃飽了撐的為這么昂貴的科技買單。簡言之,這么驚世駭俗且昂貴的技術,很難—下子被公眾所接受。當然貝爾公司估計也看到了這一點,因此貝爾公司也首先嘗試了以公用電話的思路向民眾做推廣普及PicturePhone——先是在美國的一些大都市鋪設了可視電話的電話亭,然后以6-9美元每分鐘的價格吸引人們來嘗試視頻通話。結(jié)果半年下來也只吸引了70位消費者前來嘗鮮,可以說是相當失敗了。那么用腳想一想也知道,貝爾公司原本預計在1975年擁有10萬部PicturePhone上線的宏偉藍圖,肯定是破產(chǎn)了。巔峰時期的PicturePhone,在全美的訂閱用戶也僅有500人左右,而且這500人里絕大多數(shù)還是在貝爾公司的大本營城市——芝加哥。用了10年時間都沒能成功沖出芝加哥的PicturePhone,僅發(fā)展到第二代機型PicturePhone ModⅡ就不了了之了。據(jù)非官方統(tǒng)計,可視電話的商業(yè)計劃讓財大氣粗的美國貝爾電話公司損先了至少5億美元。
最能蹭牛頓熱度的蘋果產(chǎn)品
Apple Newton
有人說世界上只有兩種平板電腦,一種是iPad,另外一種是其他平板。如果不當成玩笑話來看,這正好說明了蘋果iPad的成功之處,畢竟2010年發(fā)布至今,雖然銷量已經(jīng)連續(xù)5年下滑,但iPad在平板電腦市場的銷量仍然維持著全球第一。目前來看能打敗iPad的,還是只有新iPad。但其實早在1993年,蘋果公司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平板電腦,也就是后來被稱為PDA的掌上電腦。關于PDA的含義其實應該是“個人數(shù)字助手(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顧名思義,就是輔助個人工作的數(shù)字工具,主要提供記事、通訊錄、名片交換及行程安排等功能。估計很多年齡稍長的讀者也見過它的山寨模樣,那就是后來在國內(nèi)中學生中非常流行的“電子詞典”。
在當年,Apple Newton的研發(fā)目的是要完全改變個人電腦的形態(tài)。蘋果公司對其的正式名稱是“MessagePad”,而“Newton(牛頓)”則是蘋果公司對其所使用之操作系統(tǒng)的稱呼(Newton OS)。不過顯然“Newton(牛頓)”這個詞更有影響力,慢慢地這一操作系統(tǒng)的名稱和產(chǎn)品本身名稱相混淆了。不夸張地說,Apple Newton絕對是平板電腦的雛形。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它已經(jīng)具備了現(xiàn)在平板電腦的幾乎所有基礎功能,比如無線收發(fā)郵件和消息等等,同時它也像iPad一樣支持觸控筆輸入,PDA+手寫筆在當年乃至后來很長一段時間,都被商務人士看作高效生產(chǎn)力工具的標配。
不過受限于時代,Apple Newton也有著高價低配的問題,而且筆者猜測,這也是當年AppleNewton沒能成功打開銷路的主要原因。最初的Apple Newton硬件配置為ARM 610 RISC的CPU,僅有640KB內(nèi)存和4MB的存儲空間。這也意味著MessagePad如其名,在電子郵件、記事本、通訊錄以外,很難有太多功能可供選擇。而且Apple NewtonMessagePad H1000作為初代版本,手寫識別率低到令人發(fā)指。但是現(xiàn)在看看Apple Pencil與iPad的組合,我只能說舊瓶裝新酒的味道“真香”。AppleNewton存在的意義,也許正是它超前于時代的交互設計理念,這些也對如今的平板電腦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P.S.PDA的鼻祖也有一說,是電子詞典造型的Psion公司開發(fā)的EPOC操作系統(tǒng)電子記事本,它比AppleNewton出現(xiàn)得還要早些。)
后來蘋果也結(jié)合EPOC操作系統(tǒng)的優(yōu)點,推出了一款Apple NewtoneMate 300,它擁有實體鍵盤+觸控筆兩套輸入設備,而且定價799美元,僅比Apple Newton MessagePad高了200美元左右,面向的適用人群也是和電子詞典一樣的學生群體。但蘋果的換將風波讓它成了蘋果史上最短命的產(chǎn)品,喬布斯回歸蘋果后不久,便對Newton系列表示出強烈不滿,隨后就關停了eMate 300在內(nèi)的Apple Newton全部產(chǎn)品線。但這顯然是蘋果一個重大決策失誤,因為eMate 300為學生提供廉價教育型電腦的思路后來被證明非常有市場。魔幻一點去思考這個馬后炮的有趣問題,假如蘋果當年進一步壟斷PDA這一市場,也許步步高就很難從電子詞典起家做得這么成功,再后來也許藍綠兩家大廠在如今的手機市場也就不會有這么響亮的名頭了。所以夸張一點說,Apple Newton的夭折,間接成就了iPad和國產(chǎn)手機半壁江山的成功似乎也沒什么毛病呢。
全世界第一款電子手表
Pulsar Pl
琶莎(Pulsar)原是一家美國表廠的品牌,和知名表業(yè)公司漢密爾頓同屬一家母公司。作為全世界上第一個嘗試量產(chǎn)數(shù)字手表的品牌,琶莎算是玩得很高端了,美國前總統(tǒng)福特、著名歌星貓王都是這家品牌的忠實粉絲。后來琶莎被精工集團收購,繼續(xù)定位高端路線。琶莎推出的全世界第一款電子手表Pulsar Pl是誕生在1972年,非常奢侈地采用了合成紅寶石作為屏幕材料。這一設計讓LED顯示的紅色發(fā)光數(shù)字會在屏幕上會有漂亮的氤氳效果,而且機身整體鍍18K金。Pulsar Pl的發(fā)售價為2100美元,當時美國人均GPD也才8000多美元。
1975年圣誕節(jié)前夕,琶莎又推出了全世界第一款計算器手表——Pulsar Time Computer Calculatoro它擁有6個數(shù)字顯示位,支持最高12位數(shù)結(jié)果的加減乘除計算。這款手表的外殼是在瑞士定制,而電子模塊則是在美國制造。琶莎的這款計算器手表擁有鍍金外殼和不銹鋼外殼兩個版本,鍍金表限量100支。
雖然琶莎出盡了風頭,什么鍍金、限量走得都是高端定制路線。但是這依然不能掩飾LED電子表的缺陷,那就是LED屏幕很耗電。為此Pulsar Time Computer Calculator碩大的表身里配備了4枚紐扣電池,而且平時顯示屏都是息屏狀態(tài),只有當輕拂表盤或者按下表身下方的“Pulsar”按鈕,才會在幾秒鐘之內(nèi)顯示時間。在計算器模式下·屏幕的顯示時間則延長到了20秒,但這也夠讓人手忙腳亂的了。盡管如此,LED屏電子表的續(xù)航時間也僅有短短幾星期。而且更令人頭疼的是,Pulsar計算器手表的數(shù)字鍵太小了,甚至需要用手寫筆才能按得足夠準確。
當然這些缺陷是用現(xiàn)在挑剔的眼光去評價,當年這些黑科技看起來足夠吸引男人了。惠普也在次年推出了帶有計算功能的HP-01電子表,HP-01支持更復雜的數(shù)字運算,而且同樣采用紅寶石顯示屏。不久之后,續(xù)航時間更長的LCD顯示屏開始出現(xiàn)。這次市場上出現(xiàn)的拳頭產(chǎn)品是Casio C-80,做電子計算器起家的卡西歐首先就升級了更大的按鍵,而且不再執(zhí)著于高端人群,開始以50美元的低價策略發(fā)售。因此卡西歐迅速獲得了主流消費者的青睞——50美元就能擁有一支帶計算器的手表,這聽起來也太劃算了吧!因此曾經(jīng)走高端路線的Pulsar和惠普HP-01為代表的LED手表,也就逐漸消失在了大眾的視線中。
在卡西歐眾多經(jīng)典的計算器手表中,一代神表Casio CA-53W必須被提及。讓Casio CA-53W大火的是美國科幻電影《回到未來》三部曲,電影讓人瘋狂的科技感和這款手表得到了完美結(jié)合。之后很多大導演也都鐘情于這款表現(xiàn)力十足的計算器手表,因此它也成為《蝙蝠俠:黑暗騎士》《絕命毒師》等眾多電影電視劇作品的角色同款。沒錯,這款電子表就是這么火。當然Casio CA-53W的口碑來自電影只是—方面,另一方面這款手表的功能性也很吸引人。除了計算器功能外,Casio CA-53W擁有長達5年的續(xù)航時間,50米防水和星期、日期顯示功能。
蘋果做游戲機是種怎樣的體驗
Apple Pinpin
也許會有人像筆者一樣好奇,如果蘋果公司做一款游戲機是怎樣的體驗?其實蘋果公司早就嘗試過了。1994年蘋果聯(lián)合萬代公司推出了一款多媒體游戲機Apple Pinpin。從上市到退出市場,Apple Pinpin總共只賣出了5萬臺。5萬臺是個什么概念?同年發(fā)售的任天堂游戲機vb,最終賣出了70多萬臺,相比之下Apple Pinpin就是個弟弟,只賣了任天堂vb游戲機的一個零頭而已。
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蘋果開始將其品牌授權給制造數(shù)碼相機、CD播放器甚至游戲機的其他制造商??吹缴虣C的萬代公司就聯(lián)合蘋果推出了這款Apple Pinpin多媒體游戲機。Apple Pinpin采用66MHz的PowerPC603e處理器,14.4kbit/s調(diào)制解調(diào)器并運行精簡版Mac OS。4倍速光驅(qū)以及電視輸出接口讓Apple Pinpin不僅可以運行游戲,而且可以播放音樂和視頻,甚至可以用來瀏覽網(wǎng)頁。而且從外形看,Apple Pinpin也很像現(xiàn)在的微軟Xbox和索尼Play Station游戲主機。更不用說Apple Pinpin的手柄還自帶了萬向輪,操控非常方便。
但Apple Pinpin一上市就面臨了任天堂64位主機和索尼PlayStation的雙重夾擊。而且據(jù)說當時蘋果公司的運營情況很差,已經(jīng)到了被股東牽著鼻子的地步??上攵O果公司在這款多媒體游戲機上的投入是少之又少的。因此僅有萬代在獨力支持Pin pin的銷售和游戲開發(fā)。再加上Apple Pippin雖然理念超前,但是對陣的都是售價更便宜的游戲主機,599美元的售價讓缺少游戲大作支持的Pippin沒能掀起什么水花。值得一提的是,當年蘋果公司主導Apple Pinpin開發(fā)的產(chǎn)品經(jīng)理是李開復。2011年他曾在在微博上認真分析了Pinpin失敗的原因。—方面,Pinpin這個產(chǎn)品是主打迷你Mac游戲機功能,對手很強大;另—方面,蘋果只為這個項目支付40個開發(fā)人員的薪水,其他經(jīng)費都是由合作伙伴萬代提供;最后Pinpin的其他賣點,比如擁有獨立開發(fā)的益智教育游戲,這在當年游戲主機市場上也并不受歡迎。
蘋果第一臺筆記本電腦
Macintosh Portable
2006年,《PC World》公布的最差勁科技產(chǎn)品Top 25排行榜中,蘋果產(chǎn)品中唯二上榜的除了Apple Pinpin,就剩下蘋果造的第一臺筆記本電腦Macintosh Portable了。雖然擁有“便攜(Portable)”的名頭,但Macintosh Portable的笨重超乎想象,用“帶提手的臺式電腦”來形容這臺7kg重的大家伙更合適,幾乎和現(xiàn)在全世界最重的消費級筆記本電腦Predator 21X重量差不多。
我們來簡單看看它的配置:16 MHz低功耗摩托羅拉68HCOOO32位處理器,1MB內(nèi)存,256KB存儲空間且支持擴展,9.8英寸的640×400分辨率TFT液晶全反射屏,內(nèi)置的鉛酸電池續(xù)航時間長達10小時,并支持多種充電方式。除了續(xù)航方面的表現(xiàn).Macintosh Portable的參數(shù)配置完全參照的是當時的臺式機標準,擁有和臺式機對等的性能和擴展性。輸入設備方面.Macintosh Portable使用了軌跡球和鍵盤的組合,而且支持軌跡球和鍵盤交換位置,方便左撇子用戶使用。筆記本電腦上配置軌跡球以及可交換位置的設計,在當時都是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而且TFT全反射屏幕最大的好處就是省電,雖然要依靠外部光源才能看到屏幕內(nèi)容,但卻大大提升了電池的續(xù)航能力。蘋果家的產(chǎn)品總結(jié)成功失敗原因都很簡單,MacintoshPortable也不例外,它沒有流行起來的原因也是因為賣得太貴了。蘋果甚至早小米9三十年,就嘗試了用透明外殼版來收智商稅-Macintosh Portable透明版的售價高達7600美元。當年在嘗試過二代機型后依舊賣不動的Macintosh Portable匆匆砍掉了全部生產(chǎn)線,結(jié)束了自己一年都不到的短命一生。
裸眼3D手機你見過嗎
夏普手機裸眼3D系列
2003年,夏普手機首次進入中國市場。然而當時的中國本土手機品牌殺得水深火熱,那時候天天出現(xiàn)在電視廣告里的波導手機就是國產(chǎn)手機的領軍品牌。掙扎了兩年的夏普,隨著京瓷、松下、nec等日系手機廠商一起退出中國市場。2008年,預感到中國手機市場新一輪爆發(fā)后,夏普和素尼等日系廠商重返中國手機市場。夏普手機在2008年至2011年其間成績相當不錯。作為進口手機的夏普懂得標新立異,獨特的日系設計也得到了高端女性消費者的青睞。然而很快蘋果、三星和國產(chǎn)山寨機廠商開始在國內(nèi)迅速吸粉,日系手機再次變得不吃香了。于是夏普中國手機業(yè)務選擇了押寶自家很得意的裸眼3D技術,推出了SH8158U、SH8168U、SH-03C、003SH4款主打裸眼3d功能的手機產(chǎn)品。
此前夏普也計劃在美國推出裸眼3D顯示屏的筆記本,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促使,最后不了了之。以夏普SH8158U舉例:它搭載了高通驍龍1Ghz處理器,性能方面是主流中端機水準。SH8158U配備3.8英寸WVGA分辨率屏幕,分辨率為800×480像素,支持Android 2.2操作系統(tǒng)。這在當年是千元智能機的高端標配。而且SH8158U和SH8168U的屏幕采用了日本原裝進口的3D液晶面板oSH8158U還搭載了3D雙攝CCD鏡頭,擁有960萬像素,支持720P視頻拍攝。使用者只需連按兩次拍照鍵,系統(tǒng)會自動將前后拍到的兩張2D圖像合成為手機可看的3D圖像。網(wǎng)上有種說法,認為HTCG17是全世界首款裸眼3D+3D雙攝智能手機。實際上,夏普SH8158U的發(fā)布時間比HTCG17早了近4個月時間。
然而遺憾的是,裸眼3D技術的使用雖然具有轟動效應,但裸眼3D有其本身的局限性。首先它采用高頻閃爍的方式實現(xiàn)裸眼3D,長期使用很容易出現(xiàn)視覺疲勞,你甚至都很難用它支撐看完一部標準長度90分鐘的電影。而且裸眼3D的可視角度很狹窄-在觸摸操作的時候,因為視覺集中不在一個點,使用者也會感覺非常難受。因此裸眼3D應用于小屏、低亮度且使用可觸摸屏的手機,本就是個不太成熟的搭配方案。再加上原本只有3D技術支撐的中端機配置,要賣四五千元的高端機售價,這就不能怪消費者不買賬了。
事實上,裸眼3D作為夏普的看家本領,每隔幾年就會被夏普拿來試探市場。比如之后的2014年元月,夏普為自家的85英寸8K電視加上了杜比音效+裸眼3D效果??萍季W(wǎng)站Gizmodo在體驗過之后表示,這臺電視上的裸眼3D效果并不好。原因其實和之前的一樣,觀看角度限制了85英寸電視的發(fā)揮,如此大的觀看角度,在視覺中心延伸之外的3D畫面效果會隨著尺寸的增加越來越差。Gizmodo網(wǎng)站甚至直言不諱地稱:“夏普的這臺電視根本就沒有觀看角度,3D效果看上去更像是電視壞掉了?!倍v觀裸限3D的歷史,也不是夏普一家在這項技術上栽跟頭。各大知名廠商推出的裸眼3D手機、游戲機及電視等產(chǎn)品,最后都以失敗告終。
25年前的VR眼鏡
任天堂Virtual Boy
1993年,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研究出了一種新的成像技術,其原理是“將兩組同時生成的圖像輸出至雙眼,并使之看起來像是一幅立體影像空間”。當然它和今天的VR技術還是有很大差距,因為這項技術只能用紅與黑雙色圖像呈現(xiàn)。時任任天堂第一開發(fā)部部長的前任天堂靈魂人物橫井軍平,第一次在看到應義塾大學看到這項研究成果的時候非常興奮。早在1985年,美國創(chuàng)業(yè)公司Reflection科技利用LED屏幕進行線陣掃描的方式,開發(fā)出了應用于飛行員訓練的3D環(huán)繞頭部追蹤設備Private Eye。橫井軍平曾對Private Eye的創(chuàng)意大加贊賞。這次有了雙眼立體成像技術支持,橫井軍平自信地認為,3D游戲眼鏡的創(chuàng)意將會橫掃市面上的游戲機,為未來的游戲產(chǎn)業(yè)帶來前所未有的革命。
這種標新立異的產(chǎn)品一經(jīng)提案,就給任天堂的管理層帶來了極大震動。但是除了時任任天堂社長的山內(nèi)溥,幾乎所有人都對這項工程表示強烈反對。不過在山內(nèi)溥的大力支持下,Virtual Boy項目還是啟動了。橫井軍平迷之自信地不斷鼓吹下,山內(nèi)溥甚至打算讓Virtual Boy取代Game Boy成為任天堂新的經(jīng)濟支柱。隨后,Virtual Boy的原型機在1994年年末開始參展當時日本及美國的各大游戲展會。結(jié)果效果并不理想,雖然業(yè)界驚嘆于Virtual Boy的超前思維,但試玩的玩家反饋卻認為它很糟糕。先不說Virtual Boy在圖像方面和已經(jīng)有了CG畫質(zhì)圖像的PlayStation主機根本沒法相比,單說設計方面Virtual Boy也暴露了一個大問題——Virtual Boy的原型機和后來的VR眼鏡同樣是直接固定在玩家頭上的,當玩家稍微晃動頭罩,就會引起顯示器的液晶偏振現(xiàn)象,從而導致圖像嚴重紊亂。換言之,想要玩好這臺標新立異的VR設備,你必須穩(wěn)如泰山才行……
解決不了這一缺陷,對Virtual Boy來說無疑是致命的。原本如果再增加半年開發(fā)時間,筆者認為Virtual Boy應該有力法解決這個Bug。但是對手素尼的新一代32位主機PlayStation開始呈現(xiàn)熱度高漲的情形,山內(nèi)溥坐不住了,突然決定提前將完成度不高的Virtual Boy推向市場。好在橫井軍平臨時想到了一個解決辦法,就是給Virtual Boy眼鏡下面加了一個簡易支架。于是Virtual Boy就從最初的頭戴式設計變成了放置在桌面上的固定游戲設備,雖然徹底解決了晃動問題,但Virtual Boy也脫離了最初便攜式設備的華麗構想。提前發(fā)售也讓Virtual Boy的首發(fā)游戲內(nèi)容遇到了時間瓶頸,原本公司其他部門就不支持這個項目,逼著橫井軍平臨時拉來第三方游戲工作室,才終于湊夠了10款游戲隨Virtual Boy同步首發(fā)。
有一幅圖很形象地畫出了玩固定在桌面的Virtual Boy的有趣情景,你要撅著屁股坐在地上,保持前傾才能讓頭部湊近眼鏡,這個過程中雙手也幫不上忙,因為你手里正握著游戲手柄呢。著急忙慌被推向市場的Virtual Boy始終解決不了舒適玩耍和游戲豐富性的硬傷。而且一份來自競爭對手的污蔑性報道,更是讓Virtual Boy的銷售雪上加霜,該報道指出Virtual Boy所使用的虛擬成像技術會嚴重損害青少年的視力。報道發(fā)表之后Virtual Boy的銷售陷入了完全停滯狀態(tài)。
Virtual Boy是任天堂迄今為止最失敗的產(chǎn)品,同時也是任天堂最具革命性的產(chǎn)品。即使用今天挑剔的眼光看,這款主機的造型也是非常前衛(wèi)科幻的——拉長的手柄設計十分超前,看到的第一眼你很難將它和25年前的游戲設備聯(lián)系起來。2016年VR領域開始真正火起來,任天堂又重新注冊了Virtual Boy的商標。但現(xiàn)在看來這應該一種保護性注冊的行為,之后任天堂并沒有在VR領域有太大動作。但這些狗屁倒灶的商業(yè)行為并不能阻止粉絲對這款設備的鐘愛。獨立游戲開發(fā)人Jay Mattis就曾發(fā)布了用于Oculus Rift VR頭戴設備的Virtual Boy模擬器,并把這款軟件托管在Github上面讓大家自由下載。
最有野心的游戲掌機
英偉達Shield Portable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時間里,任天堂和索尼牢牢統(tǒng)治著掌機領域。其間不乏挑戰(zhàn)者陸續(xù)出現(xiàn),英偉達Shield Portable掌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英偉達Shield Portable發(fā)布于2013年,它誕生之初叫Shield,但后來英偉達又陸續(xù)推出了Shield系列平板、Shield電視盒子等新產(chǎn)品,為了名稱有區(qū)分才加上了Portable這一后綴。國內(nèi)玩家也給它起了個貼切的綽號“神盾掌機”。
和同時期的其他掌機,比如3DS相比,Shield Portable的形態(tài)上的辨識度可以說非常高了——它看起來就像是在Xbox的游戲手柄上硬插上了一塊屏幕。用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這樣的設計依然很時髦不是嗎?尤其是它銀色的揚聲器和LOGO部分的設計細節(jié),處處都讓人感覺這個掌機界的“小兄弟”來頭不簡單。Shield Portable是英偉達的首款Android設備,搭載了自家Tegra 4芯片,為了成功馴服這顆性能傲人、發(fā)熱也驚人的芯片,ShieldPortable甚至還內(nèi)置了一枚小風扇。另外5英寸720P屏幕、2GB內(nèi)存和7350mAh大容量電池的配置,在當年也讓對手望風披靡。
由于采用了兼容性最強的Android系統(tǒng),理論上Shield Portable可以兼容市面上大多數(shù)的小屏游戲。雖然受到屏幕尺寸的限制,有些游戲的轉(zhuǎn)換體驗并不理想,但這也足以讓Shield Portable備受關注。但是壞就壞在英偉達并沒有花太多精力為市面上已有的游戲做兼容和顯示方面的二次開發(fā),玩家想要找到一款在Shield Portable上完美運行的游戲,還真不是一件輕松就能辦到的事情。但實際上,英偉達從自身優(yōu)勢出發(fā),還是賦予了這款掌機很多不常見的創(chuàng)意功能。比如配合英偉達自家的中高端顯卡的GameStream功能,可以讓PC游戲通過無線網(wǎng)絡串流到Shield Portable上直接玩。另外,英偉達2018年力推的GeForce NOW服務雛形,當時還叫做Nvidia GRID,可以將游戲的運算過程放在云端,這項服務也可以在Shield Portable上實現(xiàn)。
說完了優(yōu)點,就該說說Shield Portable的致命缺點——它實在是太重。Shield Portable的重量為600g,對比來看Xbox的常用手柄只有167g,差不多是Shield Portable的四分之一了。如果想要用Shield Portable,你可能需要進化出兩條怪力麒麟臂才能略顯輕松。同時因為屏幕大小的原因,你又很難把它放在桌面上玩。而且和主機玩家或掌機玩家相比,被市場慣壞了的PC玩家是有—說一的難伺候,這也讓掌機這一形態(tài),很難走入PC玩家的主流視野。而且這么貴的掌機,讓主機玩家也很難接受,因為會少了摔手柄的樂趣。但我們必須要肯定,Shield Portable在工業(yè)設計方面和對游戲方式的探索上,已經(jīng)是超越了自身年代局限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