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立
美國PBS電視臺推出的紀錄片《中國剩女》讓“剩女”再度成為受關注的焦點。兩位以色列導演,耗時近四年,將鏡頭聚焦在三位中國女性身上 34歲的律師邱華梅、28歲的電臺主持人徐敏、36歲的大學教師蓋綺。她們都接受過高等教育,都有一份不錯的工作,但也都承受著“剩女”這個標簽帶來的壓力。而像她們這樣的女孩,在中國有3800萬。
影片開頭才兩分鐘,中國女性真實到令人窒息的婚戀壓力就已經(jīng)撲面而來。一頭利落短發(fā)的邱華梅,從標有“七夕”的心形斑馬線上走過。她此行要去尋找滿意的伴侶,然而婚禮顧問劈頭蓋臉的嘲諷,讓原本自信的她陷入沮喪。雖然她的擇偶標準只是良好的教育和尊重女性,但是這不過分的要求在對方口中卻成了“自欺欺人”,而理由僅僅是她的年齡。
加西亞·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說:“任何年齡段的女人,都有她在那個年齡階段所呈現(xiàn)出來的無法復制的美。”然而在刻板的觀念里,年齡讓優(yōu)秀的女性在婚戀市場上變得一文不值。
陌生人的惡意和歧視尚可忍受,最害怕的是來自親人的責問。邱華梅來自山東濱州的農(nóng)村,是五個姐妹中最出類拔萃的那一個。但是僅僅因為沒有結婚,她就要面臨全家的“批判”:不結婚就應該判刑!
這不是邱華梅一個人的遭遇,而是無數(shù)中國單身女性每天面對的日常。耀眼如演員俞飛鴻,也會在鏡頭前被男性公然質(zhì)問:“你覺得老一個人待著,精神正常嗎?”仿佛結婚是對女性最大的施舍和救贖。這樣魔幻的現(xiàn)實像極了電影《龍蝦》里的情節(jié):單身者如果在45天內(nèi)沒有找到伴侶就會變成動物,而變成哪種動物是他們唯一的自由。
片中的三位女性代表了中國單身女性的三種狀態(tài)。邱華梅是糾結的,她一面像個斗士一樣抗爭,一面又積極地投入相親活動,努力完成家人的心愿。徐敏是懦弱的,她將婚姻的決定權拱手交到母親手中,希望以此避免遭受被母親拋棄的童年噩夢。閃婚閃育的蓋綺看似是“成功”的,但她也坦誠這份“幸?!弊屗^去“有趣”的生活變成了“無趣”。
結婚,到底為了什么?片中那些逼迫“剩女”結婚的人,根本回答不出這個問題?!笆E呷琛痹谶@樣的背景下顯得格外荒誕。
所幸,當女性在經(jīng)濟上無需依附于男性,當女性的自我意識蘇醒,“中國剩女”們開始自己尋找答案。俞飛鴻從容宣告:“我既不是不婚主義,也不是必婚主義,單身可能是中間狀態(tài),我覺得哪種狀態(tài)舒服就在哪種狀態(tài)下生活。”女性的意義不能用婚姻來定義。
影片結尾,邱華梅最終選擇到國外留學追求自我,而非世俗意義的安穩(wěn)婚姻?;橐鲞@雙鞋,或許有的女人覺得穿上很舒服,但是就她這種對自己的未來、人生還有很多夢想的人而言,不想穿進去。
答案在未來,向前的每一步,都是勝利的前奏。是否被“?!毕拢挥凶约赫f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