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竣
東交民巷:“長在中國臉上的瘡疤”
位于北京東城區(qū)的東交民巷,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nèi)大街。1860年,清政府被迫與英、法、美等國簽訂《天津條約》。條約規(guī)定,各國可派公使常駐北京,東交民巷聳立起了一座座異域風格的洋樓。
1901年,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了喪權(quán)辱國的《辛丑條約》,其中第七款規(guī)定:“大清國家允定各使館境界以為專與住用之處,并獨由使館管理。中國民人,概不準在界內(nèi)居住。亦可自行防守?!绷袕娺€迫使清廷給予其駐兵特權(quán),紛紛在東交民巷興建兵營。其中,位于東交民巷興國路1號的英國兵營面積最大,有800余間房屋;沙俄兵營駐軍最多,常駐步騎兵百余人。使館區(qū)四周建起高大的圍墻,圍墻上筑有碉堡、槍眼、了望孔,巷口安裝了堅固的鐵門,由全副武裝的軍士晝夜守衛(wèi),門邊常年張貼通告,警示中國人:“往來居民,切勿過境,如有不遵,槍斃爾命?!睎|交民巷成了不受清政府管轄的“國中之國”,里邊的外國兵營,成了中華民族的一大恥辱。
至新中國誕生時,東交民巷內(nèi)仍有美、英、法、荷等國的兵營。毛澤東因此將東交民巷比喻成“長在中國臉上的瘡疤,一定要徹底根除”。1949年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后,他明確指示解放軍舉行盛大的北平入城式時要經(jīng)過東交民巷,宣誓主權(quán),展現(xiàn)新中國的國威。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1949年1月,毛澤東在與聯(lián)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員米高揚談話時,生動又不失幽默地闡明了新中國的外交方針:我們這個國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個家庭來講,它的屋內(nèi)太臟了,柴草、垃圾、塵土、跳蚤、臭蟲、虱子什么都有,因為帝國主義分子的鐵蹄踐踏過。解放后,我們必須認真清理我們的屋子,從內(nèi)到外,把那些臟東西通通打掃一番,好好加以整頓。等屋內(nèi)打掃清潔、干凈,有了秩序,陳設好了,再請客人進來。
毛澤東還提出:我們的一個重要外交方針就是“另起爐灶”,即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舊的外交關系,而是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胺矊俦粐顸h政府所承認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大使館、公使館、領事館及其所屬的外交機關和外交人員,在人民共和國同這些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系以前,我們一概不予承認,只把他們當作外國僑民待遇,但應予以切實保護?!?/p>
柯樂博致周恩來抗議信被退回
1950年1月6日,一張落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內(nèi)容為7日后將收回外國軍營的布告,貼到了美、英、法、荷等國“領事館”大門邊的墻上。
美國“總領事”柯樂博看到布告后心急如焚,火速命人將布告譯成英文,向美國國務院報告,并聯(lián)系英、法、荷、比、意五國“領事”于次日會面,商討對策??聵凡┨栒俅蠹医y(tǒng)一行動,拒不交出兵營,但各領事對他的建議反應并不積極,尤其是英國領事高來含。原來,1月6日下午,高來含剛剛向中國遞交了英國政府承認新中國的照會,英國成了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國家。布告貼出后,中國政府決定暫緩收回英國兵營。
1月9日,柯樂博根據(jù)美國國務院的指示,給周恩來寫了一封信,信中辯稱:根據(jù)《辛丑條約》的規(guī)定,美國政府擁有東交民巷22號(即美國兵營)的所有權(quán);1943年1月11日中美簽訂的條約中又重申了這一權(quán)利,為此美國放棄了治外法權(quán);所謂“兵營”早已改造成了美國“總領事”的辦公樓,希望“貴方即不采取任何構(gòu)成侵犯美國政府上述之權(quán)利之行動為荷”。
令柯樂博沒想到的是,信函剛送到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處,就被退了回來并受到嚴正警告:中美沒有外交關系,你作為普通外國僑民,沒有資格代表美國政府向中方表明態(tài)度。
1月13日,毛澤東致電北京市軍管會:貫徹征用命令征用外國兵營,并準備著讓美國將所有在華之舊領館全部撤走。14日上午,接收行動開始,對法、荷等國兵營的接收當日全部完成;16日,美“領事館”辦理接收手續(xù),我方完成了對美國兵營的接收;4月4日,北京市軍管會主任聶榮臻發(fā)布第二十九號命令,令英國“領事館”于一星期內(nèi)交出兵營(最終在4月11日下午完成交付)。
繼北京之后,天津、上海等地的外國兵營也相繼收回。(摘自2019年10月22日《作家文摘》)
(本文選自:黨史縱覽 202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