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孫思邈
張湛2曰:“夫經(jīng)方之難精,由來尚矣3?!苯癫∮袃?nèi)同而外異,亦有內(nèi)異而外同,故五臟六腑之盈虛,血脈榮衛(wèi)4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候以審5之。而寸口關(guān)尺6,有浮沉弦緊7之亂;俞穴流注8,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骨,有厚薄剛?cè)嶂悺Nㄓ眯木⒄?,始可與言於茲9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麤至淺之思,其不殆哉10!若盈而益之11,虛而損之12,通而徹之13,塞而壅之14,寒而冷之15,熱而溫之16,是17重加其疾,而18望其生,吾見其死矣。故醫(yī)方卜筮19,藝能20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讀方21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故學(xué)者必須博極醫(y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yī)道已了22,深自誤哉!
凡大醫(yī)23治病,必當(dāng)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fā)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24。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兇,護惜身命25。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凄愴,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26。如此可為蒼生大醫(y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于愛命,人畜一也27。損彼益已,物情同患28,況于人乎!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29。吾今此方30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其虻蟲、水蛭之屬,市有先死者,則市而用之,不在此例31。只如雞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處,不得已隱忍而用之32。能不用者,斯為大哲,亦所不及也33。其有患瘡痍、下痢,臭穢不可瞻視,人所惡見者,但發(fā)慚愧凄憐憂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34。
夫大醫(yī)之體,欲得澄神內(nèi)視35。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36。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處判針藥,無得參差37。雖曰病宜速救,要須臨事不惑,唯當(dāng)審諦覃思,不得於性命之上,率而自逞俊快,邀射名譽,甚不仁矣38!又到病家,縱綺羅滿目,勿左右顧眄,絲竹湊耳,無得似有所娛,珍饈疊焉,食如無味,醽醁兼陳,看有若無39。所以爾者,夫壹人向隅,滿堂不樂,而況病人苦楚,不離斯須,而醫(yī)者安然歡娛,傲然自得,茲乃人神之所共恥,至人之所不為,斯蓋醫(yī)之本意也40。
夫為醫(yī)之法,不得多語調(diào)笑,談謔喧嘩,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yī),自矜已德,偶然治瘥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yī)人之膏肓也41。
老君曰:人行陽德,人自報之;人行陰德,鬼神報之。人行陽惡,人自報之;人行陰惡,鬼神害之42。尋此二途,陰陽報施,豈誣也哉43。所以醫(yī)人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jīng)略財物,但作救苦之心,於冥運道中,自感多福者耳44。又不得以彼富貴,處以珍貴之藥,令彼難求,自炫功能,諒非忠恕之道45。志存救濟,故亦曲碎論之,學(xué)者不可恥言之鄙俚也46。
《備急千金要方·卷一》
1.出自唐代孫思邈著作《備急千金要方》的第一卷。這是論述醫(yī)德的一篇極重要文獻,它廣為流傳,影響深遠。
2.張湛,字處度,高平(今山東金鄉(xiāng))人,東晉學(xué)者,撰有《養(yǎng)生要集》十卷,已佚,今有《列子注》傳世。
3.經(jīng)方,《漢書·藝文志·方技》載“經(jīng)方十一家”。后世一般指《傷寒雜病論》等著作中的醫(yī)方。此泛指醫(yī)道;由來,從發(fā)生到現(xiàn)在;尚,久遠。
4.榮衛(wèi),中醫(yī)學(xué)名詞,榮指血的循環(huán),衛(wèi)指氣的周流,榮衛(wèi)二氣散布全身,內(nèi)外相貫,運行不已,對人體起著滋養(yǎng)和保衛(wèi)作用。
5.審,詳查,仔細探究。
6.寸口關(guān)尺,寸口又名氣口、脈口,為診脈部位,屬手太陰肺經(jīng)。寸口脈分寸關(guān)尺三部,掌后高骨凸起處為關(guān),因為陰陽出入,以此為界,故名;關(guān)前為寸,亦名寸口,因為關(guān)至掌后橫紋處為一寸,故名;關(guān)后為尺,因為關(guān)至尺澤為一尺,故名。
7.浮沉弦緊,脈象名稱。
8.俞(shù)穴,即腧穴,俞通“腧”,或稱孔穴、穴道,為人體臟腑經(jīng)絡(luò)氣血輸注出入之處。流注,謂經(jīng)絡(luò)氣血運行灌注。
9.茲,此。
10.至,最、極;麤,“粗”的異體字;其,猶“豈”;殆,危險。
11.盈而益之,意為本為實證卻用補法;盈,滿。
12.虛而損之,意為本為虛弱卻用減損之法。
13.通而徹之,意為本為瀉下之證卻用通利之法;徹,通,使動用法。
14.塞而壅之,意為本為不通,卻用固本使之更加淤積;壅,堵塞。
15.寒而冷之,意為本為寒證卻用寒涼之藥而使之更寒;冷,使動用法。
16.熱而溫之,意為本為熱證卻用溫?zé)嶂幨怪疅岫炔煌?溫,使動用法。
17.是,此,指代上述六種誤醫(yī)治方法。
18.而,即爾,你。
19.卜筮(shì),占卜。古時占卜吉兇,用龜甲稱卜,用蓍草稱筮,合稱卜筮。
20.藝能,技能
21.方,方書,寫有醫(yī)方的專著。
22.了,窮盡,完結(jié)。
23.大醫(yī),品德高尚,技術(shù)精湛的醫(yī)生。
24.大慈,佛教用語,謂心腸極其慈善;惻隱,憐憫,不忍;普救,佛教用語,猶“普度”,謂廣施法力,解救眾生;含靈,指人類,人為萬物之靈長,故曰含靈。
25.疾厄,疾苦;厄,困,艱苦;妍蚩(yán chī),美丑;妍,姣美;蚩,同“媸”,丑陋;怨親,怨恨的和親近的;善友,謂與之交好的和過從密切的;華夷,中外,華指漢族,指中國,夷指異族,指外域。
26.深心,內(nèi)心;凄愴,悲凄;險巇(xì),艱險崎嶇;無,通“毋”,不要,不可;作,起,產(chǎn)生;功夫,同“工夫”,時間;形跡,世故,客氣,此謂婉轉(zhuǎn)推托。
27.蒼生,本指草木,借指百姓;生命,指有生命的動物;濟,救助;賤畜貴人,認為牲畜低賤,認為人類尊貴,“賤” “貴”皆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一,同一,一樣。
28.物情同患,有生命的動物,有共同以為痛苦的事情。
29.殺生求生:用殺害動物的生命的方法,來挽救人的生命。去生更遠:離開生命之理更遠。去,離開。
30.此方:指《千金要方》的方劑。
31.其,若,假設(shè)連詞;虻(méng)蟲;市,購買。
32.混沌,古人指天地未分時的一團元氣狀態(tài),這里指雞雛未成形以前時的狀態(tài);大段,重要,與下文“要急”同;隱忍,勉力含忍。
33.大哲,有大智慧者,即才能識見超越尋常的人。此句意為大哲不用雞卵,而自己偶爾用之,故云“不及”。
34.一念,指極短促的時間,這里指些微、極少;蒂芥,又作“芥蒂”,細小的梗塞物,比喻不值得介意的事。
35.體,體統(tǒng),風(fēng)范;澄神,神志清凈,心無雜念;內(nèi)視,目不外觀。
36.望之儼然,看起來很莊嚴;寬裕汪汪,氣度寬宏之狀;裕,衣物饒寬也,包眾容物謂之裕;汪汪,水深廣貌,這里狀心胸之寬廣;不皎不昧,謂不亢不卑;皎,明亮,引申為突出、傲慢;昧,昏暗,這里謂卑微,或謂即不鋒芒畢露,也不態(tài)度曖昧。
37.省(xǐng),察看;至意深心,謂用心專一;處判針藥,處方用藥,判定針穴;參差(cēncī疵),不齊貌,這里引申為差錯。
38.審諦,全面審察;審,周密,全面;諦,審察;覃(tán)思,深思;靜思;率爾,輕率貌;邀射,追求;邀,求也。
39.綺羅,綺,文繒也;羅,帛之美者,這里指代穿著綾羅綢緞的人;顧眄(miǎn),左顧右盼,環(huán)視曰顧,斜睨曰眄;絲竹,指代音樂;絲,謂弦樂;竹,謂管樂;湊耳,匯集于耳中;迭獻,交替進獻;醽醁(línglù),美酒;兼陳,一并陳列。
40.“壹人”兩句,西漢劉向《說苑·貴德》:“今有滿堂飲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币蝗讼蛴?,滿堂不樂,這是人之常情,作下面“況病人苦楚,不離斯須,而醫(yī)者安然歡娛,傲然自得”進層之陪襯。言一人向隅,同飲者尚且為之不樂;何況病人苦楚在側(cè),醫(yī)者安得歡娛?斯須,片刻;而,通“如”;至人:指道德境界最高的人。
41.法,法度,標準;談謔(xuè),談笑;謔,開玩笑;訾(zǐ)毀,誹謗,非議;矜(jīn),自負賢能,引申為自夸;差,同“瘥”,病愈;戴面,仰面;許,贊許;膏,謂心下膏;肓,謂肓膜,病至于膏肓,難以治愈,因指難治之病,又喻難以去除的惡劣習(xí)氣。
42.老君,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謚曰聃,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陽德,明中之德,指公開的有德于人;陰德,暗中之德,指在人不知的情況下有德于人。
43.尋此貳途,探尋陰陽兩途;陰陽報施:明中暗中的施行與報應(yīng)。指上文所講明中施德,則有人報答;暗中施德則有鬼神報之;明中施惡,則有人報復(fù);暗中施惡則有鬼神報應(yīng)。不論明中暗中,所施與所得到的報應(yīng),是完全一致的。
豈誣也哉,難道楚誣罔不實的嗎?誣,以無為有也,猶妄也,欺騙。
44.恃,仗恃,依仗;經(jīng)略,謀取;冥運道中,謂陰間世界的路途上。
45.諒,確實;委實;忠恕之道,儒家的一種倫理思想;忠,謂竭誠待人;恕,謂推己及人。
46.志存救濟,立志救人濟世;濟,助;曲碎,瑣碎;恥,以之為恥,意動用法;鄙俚,粗俗邊邑曰鄙,國之下邑曰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