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交易成本對農戶無公害種植技術采納行為的影響
      ——基于383戶贛南臍橙種植戶的調查數(shù)據(jù)*

      2020-04-22 14:54:54
      贛南師范大學學報 2020年1期
      關鍵詞:交易成本臍橙技術推廣

      何 望

      (1.江西財經(jīng)大學 國際經(jīng)貿學院,南昌 330013;2.華中農業(yè)大學 經(jīng)濟管理學院,武漢 430070)

      一、引言

      在國內消費結構升級和產業(yè)轉型的背景下,農業(yè)生產領域的質量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和公眾的關注。國務院在《國民營養(yǎng)計劃(2017-2030年)》中提出要將“三品一標”,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在同類農產品中總體占比要達到80%以上,未來無公害標準可能成為市場準入的基本要求。消費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無公害水果和蔬菜的需求日益上升,一方面導致無公害產品的大量需求與供給不足之間產生了矛盾,[1]此外,傳統(tǒng)的小農生產,盲目追求產量的中低檔果品為主的生產模式,則導致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缺乏競爭力。[2]

      我國是世界上柑橘生產大國,目前柑橘的生產面積世界第一。其中贛南臍橙是國內外知名水果品牌,深受消費者喜愛。贛南臍橙產業(yè)的品牌優(yōu)勢來自政府部門對質量安全的有效監(jiān)管,其中無公害種植技術的大力推廣是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的重要一環(huán)。

      贛州市果業(yè)局經(jīng)過廣泛調查、試驗和總結,出臺了《贛州市無公害臍橙生產技術規(guī)程》《贛南臍橙無公害果品質量標準》兩個臍橙行業(yè)標準,并在全市范圍全面推廣贛南臍橙無公害種植技術。無公害種植技術對園地選擇與規(guī)劃、苗木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的應用、病蟲害防治、果實采收和防凍等8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此外,還特別加上了無公害臍橙生產《禁止使用的農藥》《限制使用的主要農藥 》以及《允許使用的主要農藥》等3個規(guī)范性附錄。這一系列標準的制定與推廣對農戶掌握先進的臍橙種植技術及保障贛南臍橙的質量安全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國的農業(yè)技術供給主體主要有政府、涉農企業(yè)及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形成了不同的技術(要素)交易制度安排,即“涉農企業(yè)+農戶”模式、“政府技術推廣機構+農戶”模式、“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農戶”模式。[3]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存在著技術交易成本,包括事前成本、事中成本及事后成本。圍繞技術交易成本對農戶技術選擇行為的影響因素及作用機理,國內外學者做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證研究。主要包括農戶的個體特征、家庭特征對技術選擇行為的影響,信息成本、談判成本及執(zhí)行成本對技術選擇行為的影響。

      贛南臍橙產業(yè)是政府主導產業(yè)發(fā)展模式,其技術供應主體是政府,技術推廣模式是典型的“政府技術部門推廣+農戶”的制度安排。這一特定的技術交易制度安排,具有公共性特征和強烈的政府意志。在這種制度安排下,我們有必要了解哪些是影響農民技術選擇行為的主要因素?影響程度多大?有哪些作用機理?

      因此,本文以制度經(jīng)濟學的交易成本理論為支撐,借鑒國內外相關文獻,利用383戶贛南臍橙種植戶的調查數(shù)據(jù),通過建立理論分析框架和研究假設,分析農戶資源要素稟賦,以及信息成本、談判成本和執(zhí)行成本等交易成本因素對農戶技術選擇行為的差異化影響,探討在“政府技術部門推廣+農戶”的技術制度安排中,農業(yè)技術推廣中農戶面臨哪些方面市場和制度約束,政府應該在哪些方面提供支持以優(yōu)化推廣效果,為保障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政策參考。

      二、理論基礎

      交易成本理論最早由羅納德·科斯[4]創(chuàng)立。1937年,科斯發(fā)表了《企業(yè)的性質》一文,首次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羅納德·科斯認為任何交易都會產生成本,交易成本來自于人們的有限理性、機會主義、未知性等。威廉姆森[5]進一步發(fā)展了交易成本理論,將交易成本的決定因素歸納為兩類:一是交易特征要素,主要由資產專用性、不確定性和交易頻率等組成,決定了交易—協(xié)約的方式及協(xié)約關系中應該采用的規(guī)制結構;二是人的因素,主要是指人的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傾向。這是交易成本產生的根本原因。

      張五常[6]認為交易成本是所謂的“制度成本”,是衡量和明確交易單位特征和實施契約的成本。威廉姆森[7]提出了影響交易成本的兩類因素:市場環(huán)境因素和人的因素,并按事前和事后發(fā)生的交易成本分為信息成本,談判成本和執(zhí)行成本。

      威廉姆森對交易成本的劃分方法,已廣泛運用于國內外生產者決策行為的實證研究中。Hobbs[8]采用了Tobit模型,以交易成本和農戶特征為解釋變量,將交易成本分為信息成本、談判成本、監(jiān)督成本三大類,共計25個指標,研究交易成本對英國農戶肉牛銷售渠道的影響。Sadoulet &deJanvry[9]將交易費用的測試運用到秘魯馬鈴薯種植戶的市場選擇研究中,研究發(fā)現(xiàn),固定交易費用如獲取價格、信息,與潛在買主的關系、談判能力等也是影響農民市場選擇的重要因素。張靜、黃祖輝等[10]利用327份入戶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交易成本對梨農銷售產品時契約選擇的影響。結論是以信息成本、談判成本和執(zhí)行成本為代表的交易成本對農戶選擇不同的契約方式有顯著的影響。宋金田、祁春節(jié),[11]侯建昀、霍學喜,[12]牛亞麗、周靜,[13]均采用交易成本實證分析對農戶農產品銷售渠道選擇的影響,認為降低交易成本是農戶選擇銷售方式的內在動力。侯建昀、劉軍弟,[14]將交易成本劃分為固定交易成本和可變交易成本兩部分,運用蘋果種植戶調查數(shù)據(jù)予以檢驗,結果表明固定交易成本與可變交易成本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農戶市場化行為。

      對農戶的技術選擇行為的交易成本問題,王靜、霍學喜,[15]針對不同的技術交易制度安排所產生的交易成本對農戶要素稀缺誘致性技術選擇行為的影響進行了比較分析,認為生產要素價格相對變動是誘致農戶技術選擇產生偏向的關鍵市場信號,不同技術交易制度安排所產生的信息成本、談判成本及執(zhí)行成本存在差異,從而對農戶要素稀缺誘致性技術選擇行為產生了差異化的影響。

      縱觀上述研究,國內外學者在利用交易成本理論分析農戶的市場化決策行為,包括契約選擇、銷售渠道、銷售方式的選擇方面已經(jīng)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在利用交易成本理論分析農戶的技術選擇行為方面的實證研究成果不多,最新的國內文獻僅有王靜、霍學喜一篇。

      依據(jù)交易成本理論,農戶對無公害技術的選擇,實質上可以看做特定環(huán)境下農戶與政府間的一個合約。政府對無公害種植技術的推廣,與農戶的技術選擇行為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農戶由于技術的知識門檻、對政府的信任程度等問題進行的技術選擇決策,面臨著包括信息成本、談判成本和執(zhí)行成本的影響:

      1.信息成本主要表現(xiàn)為獲取信息渠道、理解和處理信息的成本。農技推廣人員的工作方式會影響到農戶的信息渠道的可得性,同時農戶在技術采納的過程中由于生活經(jīng)驗、文化教育水平限制,理解和處理信息需要一定的成本,這些都會影響農戶的技術采納。

      2.談判成本是合約議定過程中產生的成本。這里主要體現(xiàn)為農技人員是否采取合適方式推動農戶對技術的接受、是否是農戶能夠充分了解采納無公害技術后雙方的責權問題,雙方之間的理解和信任程度會影響談判進程進而造成談判成本差異。

      3.執(zhí)行成本是合約方履行約定內容及監(jiān)督對方履行帶來的成本。政府農業(yè)技術部門的推廣措施和工作水平、對合作農戶的激勵手段都會影響農戶在技術落實中承受的執(zhí)行成本。

      三、數(shù)據(jù)來源與樣本特征

      (一)數(shù)據(jù)來源

      本文所用數(shù)據(jù)是在國家柑橘產業(yè)技術體系專項資金的支持下,由筆者于2017年7月20日-8月 20 日,在江西省贛州市的信豐、安遠、尋烏三縣調查所得。贛州市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臍橙適生區(qū),是《中國柑橘優(yōu)勢區(qū)域布局規(guī)劃(2008-2015)》贛南—湘南—桂北柑橘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臍橙種植面積在高峰期達168萬畝,其中信豐、安遠、尋烏三縣是核心種植區(qū),超過贛州市臍橙種植總面積的一半以上。

      本次共調查了信豐、安遠、尋烏三縣的15個鄉(xiāng)鎮(zhèn) 27個村的450戶果農,發(fā)放問卷450份,剔除無效問卷,共獲得有效調查問卷383份,問卷回收率85.11%。本次調查采取了問卷調查與典型農戶訪談相結合的方法。為了保證調查質量,在正式調查之前,對30戶農戶進行了預調查,并對相關問題加以修改完善。正式調查時采取分層調查方式,每鄉(xiāng)鎮(zhèn)選取一個村,每村不定量隨機選取農戶,對農戶的經(jīng)營規(guī)模、臍橙種植技術水平、質量控制及政府扶持政策等問題進行調研。

      (二)樣本特征

      被調查農戶的基本特征包括年齡、受教育程度、種植規(guī)模、種植時間、純收入5個指標,表1是被調查農戶基本特征的具體描述:

      1.年齡。被調查農戶的年齡主要集中在40~49歲以及50歲以上,占比分別為40.21%和21.93%;30~39歲農戶,所占比例僅為26.37%。說明目前農業(yè)勞動力老齡化現(xiàn)象比較嚴重。

      2.受教育程度。被調查農戶的受教育程度,小學及初中學歷農戶的比例分別為17.49%和40.21%,合計57.7%,而高中學歷的農戶比例為27.94%,大專以上學歷的農戶僅為 14.36%,說明農戶所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3.種植規(guī)模。從被調查農戶種植規(guī)模來看,種植面積在50畝以下的農戶所占比例約為80%,種植面積達在50畝以上的所占比例僅為20.1%,說明農戶的經(jīng)營規(guī)模普遍不大,絕大多數(shù)為中小規(guī)模經(jīng)營。

      4.種植時間。種植時間的長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農戶的實際種植經(jīng)驗的豐富程度。樣本中被調查農戶的種植時間在4年以下的不足10%,6年以上所占比重卻達到70%以上,說明被調查農戶的實際種植經(jīng)驗豐富。

      5.純收入。從收入狀況來看,約有60%的被調查農戶的年經(jīng)營純收入在10萬元及以下,而年經(jīng)營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被調查農戶比重僅為40%左右,說明大多數(shù)農戶的經(jīng)營收入不高,未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被調查的383個樣本農戶中,已經(jīng)采用了無公害種植技術的農戶為288戶,約占總樣本的75.19%;未有采用無公害種植技術的農戶僅有95戶,約占總樣本的24.81%,說明農戶選擇采用無公害種植技術的比例較高。

      表1 被調查農戶的基本特征

      四、模型建構與變量說明

      (一)模型構建

      采用二元Logistic 模型來分析農戶對無公害種植技術的選擇的影響因素。設農戶的資源稟賦特征,以及交易成本中的信息成本、談判成本、執(zhí)行成本為自變量,農戶的技術選擇方式為因變量Y,其中取值1表示農戶選擇無公害種植技術,取值0表示農戶不選擇無公害種植技術。

      設農戶技術選擇方式的影響為Y的n個自變量分別記為x1,x2,x3,……xn。設農戶i選擇無公害技術的概率為pi,1-pi則表示農戶i不選擇無公害技術的概率,它們均是由自變量向量X(x1,x2,x3,……xn)構成的非線性函數(shù):

      (1)

      對pi/1-pi進行對數(shù)變換,得到Logistic模型的線性表達式為:

      (2)

      (1)式和(2)式中,β0為常數(shù)項,n為自變量個數(shù),βj為自變量的系數(shù),反映自變量影響農戶是否采用無公害技術選擇的行為。

      (二)變量說明

      研究農戶對無公害技術選擇行為的影響因素,自變量設定為農戶資源稟賦特征及交易成本的三個維度,即信息成本、談判成本和執(zhí)行成本。每個自變量下又設計若干個可測度的觀察變量,共計16個觀察變量。

      表2 變量說明及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表2是變量說明及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對四個自變量及相應的觀察變量的含義,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及其對因變量的預期影響方向分析如下:

      1.農戶資源稟賦特征。用以下 6個變量來反映農戶的資源稟賦特征:農戶的年齡(x1)、農戶的受教育程度( x2)、農戶臍橙種植面積( x3)、農戶種植臍橙的年限( x4)和農戶每年種植臍橙的純收入( x5)以及是否果農協(xié)會會員(x6)。其中年齡和受教育程度分別從生活和工作經(jīng)驗、溝通與理解能力角度,考察農戶是否在技術推廣信息接收和處理中付出較多成本;種植面積與年限、純收入則反映農戶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以及經(jīng)驗是否對新技術的不確定性收益有更好預知能力;成為果農協(xié)會會員的農戶顯示較為接受新政策與新技術知識,同時與同行交流也更密切。

      2.信息成本。用以下 4個變量來反映農戶采用無公害技術信息成本:是否關注過臍橙無公害種植技術(x7)、是否經(jīng)常接觸果茶站的技術推廣人員(x8)、果茶站的技術推廣人員是否上門服務(x9)、是否主動了解無公害種植技術(x10)。其中是否關注和主動了解衡量農戶在決策時掌握的信息,前期了解較少的農戶在短時間內可能面對較大學習成本;而與農技人員的較為頻繁的接觸和對方提供的上門服務則降低農戶主動搜集信息中發(fā)生的成本。

      3.談判成本。用以下 4 個變量來反映談判成本:是否認為無公害種植技術需要推廣(x11)、是否簽訂技術推廣合同(x12)、是否收到技術推廣宣傳資料(x13)、與技術推廣人員在無公害種植技術認識上是否存在差異(x14)。其中雙方分歧越大、對具體執(zhí)行方式越不明確,所付出的談判成本也就越高,而農戶正面態(tài)度、合適的技術推廣方式能使談判過程順利并減少談判成本。

      4.執(zhí)行成本。用2 個變量來反映農戶的執(zhí)行成本:在技術培訓后是否有證書(x15)、是否有后續(xù)跟蹤服務(x16)。證書反映農戶掌握無公害種植技術的知識水平,在對農戶予以心理激勵的同時也可能降低其應用技術時的潛在阻力;后續(xù)服務則保障農戶不會因應用技術后的潛在風險而出現(xiàn)損失,為其技術順利推廣提供重要支持,從而節(jié)約農戶執(zhí)行技術規(guī)程中的執(zhí)行成本。

      五、模型估計結果與分析

      (一)模型擬合度

      表3 模型預測分類表

      利用SPSS22.0 軟件,建立二元Logistic 回歸模型來分析影響農戶無公害種植技術選擇行為的主要因素。表3顯示模型預測能力良好,同時模型的擬合情況較好,說明資源稟賦特征及交易成本對其農戶是否采用無公害技術有重要影響。

      (二)二元logistic模型回歸

      表4的混淆矩陣顯示模型的預測準確率為82.8%,能夠對80%以上的樣本進行正確預測,預測能力良好。

      表4 農戶無公害種植技術選擇行為影響因素的logistic模型回歸結果

      注:表4中***代表在0.0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代表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代表在0.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

      對表4的回歸結果討論如下:

      1.農戶資源稟賦特征

      被調查農戶的種植時間變量通過了5%統(tǒng)計水平的顯著性檢驗,且系數(shù)為正,與預期相符。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受教育程度高的農戶更愿意選擇無公害種植技術。估計結果顯示,種植年限變量中4年以下、4~6年、6~10年以及10年以上選擇無公害種植技術的農戶所占比例分別為1.34%、10.56%、 27.35%、39.69%,說明隨著被調查農戶種植時間的年限增長,選擇無公害種植技術的農戶所占比例呈現(xiàn)逐漸上升的趨勢。

      是否為果農協(xié)會成員這一變量通過了1%統(tǒng)計水平的顯著性檢驗且系數(shù)為正,與預期相符,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參加果農協(xié)會的農戶傾向于選擇采用無公害種植技術。估計結果顯示,其發(fā)生比是沒有參加果農協(xié)會農戶的1.273倍。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農戶成為果農協(xié)會會員后,增加了解新技術的機會,從而對技術、政策有更好的理解。

      農戶的個體特征中年齡及受教育程度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這與馬橙、龔直文的研究結果[16]不符,可能的原因是被調查農戶的年齡、受教育程度相關分布過于集中,果農年齡普遍偏大,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農戶生產特征中種植面積和種植純收入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可能的原因是被調查農戶的臍橙種植面積分布較為平衡,種植面積在4~9畝、10~19畝、20~49畝、50畝以上分布較為平均。種植所獲純收入同樣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可能的原因是,被調查農戶60%以上臍橙種植所獲得的純收入在10萬元以下。

      2.信息成本

      是否關注過無公害種植技術變量通過了5%統(tǒng)計水平的顯著性檢驗且系數(shù)為正,與預期相符,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關注過贛南臍橙無公害種植技術的農戶具有更多地采用意愿,其選擇無公害種植技術的意愿是不了解無公害種植技術農戶的1.286倍。

      農戶主動關注和了解無公害種植技術在技術選擇中起到較為關鍵的作用。估計結果顯示,在關注過無公害種植技術的農戶中,選擇該技術的農戶占52.11%;而在未關注無公害種植技術的農戶中,選擇該技術的農戶僅占 18.63%。這說明,關注及對無公害種植技術有初步的了解,則更容易接受該技術。值得注意的是,被調查農戶中關注過無公害種植技術均值僅為1.15,這表明被調查農戶關注過無公害種植技術的人數(shù)還較少。

      是否主動了解無公害種植技術變量通過了5%統(tǒng)計水平的顯著性檢驗且系數(shù)符號為正,與預期相符。這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是否主動了解無公害種植技術對農戶選擇無公害種植技術有正向影響。估計結果顯示,在未主動了解無公害種植技術的農戶中, 選擇無公害種植技術的農戶僅占10.56%;而在主動了解無公害種植技術的農戶中,這一比例達到了78.39%。這表明,農戶主動了解無公害種植技術,其種植過程中選擇無公害種植技術的概率要遠遠大于未主動了解無公害種植技術的農戶。

      是否經(jīng)常接觸果茶站的技術推廣人員變量及果茶站的技術推廣人員是否上門服務變量,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可能是由于現(xiàn)實與客觀的原因,農戶較少接觸到果茶站農技人員,而且隨著臍橙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果茶站農技人員無法滿足增大的需求,難以提供上門服務。

      3.談判成本

      是否簽訂技術推廣合同變量通過了5%統(tǒng)計水平的顯著性檢驗且系數(shù)符號為正,與預期相符。這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與技術推廣部門簽訂技術推廣合同,農戶則更容易采用無公害種植技術。估計結果顯示,農戶是否簽訂技術推廣合同變量的取值每增加一個檔次,農戶無公害種植技術的發(fā)生比將增加 2.479倍。

      與技術推廣人員在無公害種植技術認識上是否存在差異變量通過了10%統(tǒng)計水平的顯著性檢驗且系數(shù)符號為正,與預期相符。這表明,如果農戶個人與技術推廣人員對無公害種植技術認識差異不大,農戶會更多地選擇該技術。其原因是,農戶選擇無公害種植技術的目的是提高臍橙種植的質量,從而獲得更多的收益。

      是否收到技術推廣宣傳資料變量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可能的原因是,技術推廣宣傳資料較少。調查結果顯示,是否收到技術推廣宣傳資料統(tǒng)計調查結果中,其均值為1.15,均值較低,說明被調查的農戶中,大部分都已經(jīng)接受過無公害技術的推廣資料,所以在調查中不顯著。

      4.執(zhí)行成本

      是否有后續(xù)跟蹤服務變量通過了10%統(tǒng)計水平的顯著性檢驗且系數(shù)符號為正,與預期相符。這表明,后續(xù)跟蹤服務越好,農戶采用無公害種植技術的可能性越高,良好的后續(xù)服務不僅免除了農戶由于不適當使用技術造成損失的后顧之憂,也在具體實踐和應用上有可以咨詢的對象,有更低的執(zhí)行成本。在統(tǒng)計調查的383份樣本中,有285個樣本有后續(xù)服務,占比達74.41%,有98個樣本沒有后續(xù)服務,占比25.59%。

      技術培訓后是否有證書對農戶無公害種植技術的影響不顯著,原因可能是,無公害種植技術培訓較為倉促,培訓不夠系統(tǒng)并未頒發(fā)培訓證書,所以調查結果不顯著。

      六、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文利用383戶贛南臍橙果農的入戶調查數(shù)據(jù),結合交易成本理論,建立二元Logistic 模型分析交易成本對農戶無公害種植技術選擇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

      1.農戶資源稟賦特征是農戶選擇無公害種植技術的重要影響因素。農戶家庭特征影響農戶對無公害種植技術的選擇,其中種植規(guī)模、是否為果農協(xié)會成員這兩個觀察變量對農戶的技術選擇行為有正向的影響。

      2.交易成本是農戶選擇無公害種植技術的重要影響因素。在反映信息成本的變量中,關注無公害種植技術與農戶選擇無公害種植技術存在正向的顯著關系,主動了解無公害種植技術、農技人員上門服務與農戶選擇無公害種植技術也存在正向的顯著關系;在反映談判成本的變量中,簽訂技術推廣合同、與農技人員的認知一致都對農戶的技術選擇行為有正向的影響;在反映執(zhí)行成本的變量中,有后續(xù)跟蹤服務變量對農戶選擇技術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二)政策建議

      基于以上結論,對各級果業(yè)局及農技推廣人員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1.針對目前被調查農戶普遍存在的年齡偏大、受教育情況低及種植面積、種植規(guī)模偏小等基本特征,果業(yè)局及農技推廣人員要主動加大技術推廣力度,制作通俗易懂的宣傳材料,以較低的資源投入創(chuàng)造較高的技術推廣效果。

      2.降低農戶在信息獲取和處理上發(fā)生的信息成本。一方面要不斷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網(wǎng)絡進村入戶,促使農戶主動關注新技術新進展,使得農戶對無公害技術基本情況和推廣現(xiàn)狀有所了解,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不信任;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基層農業(yè)技術人員激勵機制,促使其下到田間地頭,與農戶進行廣泛深入交流,從而使技術進展隨時能為農戶所了解。

      3.降低農戶在技術談判時由于態(tài)度分歧發(fā)生的談判成本。利用登門檻效應,與農戶簽訂技術推廣合同,有效提高后續(xù)成功率,同時也要轉變工作方式,以農民利益為本減少技術接受推廣雙方分歧,降低與農戶談判中付出的時間精力與物質成本。

      4.降低農戶在實際應用技術時由于缺乏經(jīng)驗或不能應對意外情況導致的執(zhí)行成本。要避免后續(xù)服務在技術成功推廣后的缺位,注重農業(yè)技術服務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基層農技人員應當及時利用現(xiàn)代通訊工具或上門服務,解決農民實踐中出現(xiàn)的農業(yè)技術難題,實現(xiàn)農戶對無公害技術的廣泛接受。

      猜你喜歡
      交易成本臍橙技術推廣
      臍橙連上物聯(lián)網(wǎng) 掃碼便知“前世今生”
      智能制造技術推廣服務與實踐
      智能制造(2021年4期)2021-11-04 08:54:10
      具有交易成本的證券投資組合策略的選擇
      智富時代(2018年7期)2018-09-03 03:47:26
      交易成本對西藏青稞種植農戶縱向協(xié)作選擇行為的影響
      西藏研究(2018年3期)2018-08-27 01:06:10
      贛南早臍橙在幾種中間砧木上高接換種的表現(xiàn)
      農田水利技術推廣
      奉節(jié)臍橙
      天津詩人(2017年2期)2017-03-16 03:09:39
      試論工程采購合同談判中的交易成本
      對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的思考
      時代農機(2016年6期)2016-12-01 04:07:47
      臍橙豐產栽培技術
      同江市| 平泉县| 镇巴县| 邛崃市| 德惠市| 城固县| 鄂尔多斯市| 乌审旗| 德昌县| 永善县| 同心县| 福清市| 洛隆县| 呼图壁县| 永和县| 明光市| 宣恩县| 奉贤区| 罗山县| 石棉县| 锡林郭勒盟| 恩施市| 乌拉特后旗| 宜丰县| 巫山县| 历史| 通州区| 竹北市| 济源市| 淅川县| 宁阳县| 友谊县| 清原| 历史| 吉隆县| 金山区| 舞钢市| 分宜县| 武安市| 三江| 金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