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佳敏 姚惠芳
摘要:在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時代,傳統旅游業(yè)與電商結合催生出OTA(Online Travel Agency,在線旅行社)。與傳統旅行社相比,OTA依托高普及率的互聯網,通過搭建線上服務平臺,并基于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設立線下門店,開啟旅游新零售的理念,以達到OTA的轉型升級。本文主要探索OTA轉型的原因,通過重組OTA供應鏈,優(yōu)化產業(yè)鏈上下游解決轉型后可能遇到的問題,以達到優(yōu)化旅行社管理的目的。
關鍵詞:OTA;O2O;旅游;供應鏈;線下門店
★基金項目: 本文系南京林業(yè)大學大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訓練計劃項目“互聯網+時代OTA的轉型升級研究”(項目編號:2019NFUSPITP0224)。
引言
在過去的旅行中,人們常常因為信息不對稱而傾向于選擇傳統旅行社提供的跟團游,追求低廉的旅游成本與更有保障的交通出行。但隨著OTA的迅速發(fā)展,人們不再受跟團時間、路線等約束,也不用擔心強制消費。OTA憑借便捷、高響應、個性化等特點迅速占領市場。
相比之下傳統旅行社舉步維艱。首先在于傳統旅行社之間的惡性競爭,先以低免價吸引消費者,再通過其他不合理渠道彌補差價,不僅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更讓傳統旅行社步入僵局。其次,旅游產品多年不變,大大降低了二次消費的可能性。但由于其存在歷史悠久,更為成熟的營銷體系、經典的品牌形象、直面消費者、產品合作資源豐富等優(yōu)勢使其在消費者心中仍有一席之地。
OTA的轉型升級正是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展開的,接下來論文將對OTA轉型的原因進行深入剖析。
1、OTA轉型的原因
1.1 盈利增長觸頂
筆者搜集了途牛、攜程多年來的財報數據進行分析。從圖1可看出(數據來源:新浪科技-美國上市公司財報),自2014年途牛掛牌納斯達克后每年都在虧損,2017年的凈營收同比下降79.1%。從圖2可看出(數據來源:新浪科技-美國上市公司財報),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綜合性旅游網站的攜程雖然一直盈利,但速度漸趨平緩。此外,OTA的另一巨頭同程自2014年起每個月都在虧損,連續(xù)43個月后才止虧為盈[1],可見線上旅游的局限性開始體現。線上市場被幾大旅游寡頭迅速瓜分,面對線上紅利即將觸頂的威脅,OTA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1.2 在線滲透率低下
OTA的顯著缺點是在線滲透率低。滲透率是當前需求與潛在需求之比,滲透率越高表明當前需求越大,已占據一定市場份額;反之則代表潛在需求大,可繼續(xù)挖掘潛在市場。易觀發(fā)布的《中國在線旅游市場年度綜合分析2018》數據顯示,2017年OTA的在線滲透率僅為16.5%。而早在2010年歐美地區(qū)的在線滲透率已超40%,到2016年為止達到50%,詳細數據可參考表1(數據來源:搜狐財經)。由此可見中國OTA市場仍存在巨大潛力,提高在線滲透率成為OTA首要攻克的難題。
根據圖3的數據對比(數據來源:勁旅網、艾瑞咨詢、驢媽媽),我們明顯看出機票的在線預定是推動OTA發(fā)展的主要驅動力,住宿的在線滲透率穩(wěn)步提升,而門票的在線滲透率偏低。
隨著航空公司“提直降代”政策的逐漸落實,OTA在代理銷售機票方面的市場份額不斷縮減,利潤不斷壓縮,未來OTA在線機票滲透率增幅必定放緩。同時,在線住宿滲透率的增幅也將受到各類酒店直營APP的建立和完善的影響與限制。
對于滲透率始終低下的門票,將成為未來OTA提升在線滲透率的主要方向。探究門票低下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相應的硬件設施:景區(qū)檢票端閘機購置成本高,維護費用大,有些景區(qū)信息技術不發(fā)達,仍采用人工檢票的方式,無法做到景區(qū)-OTA-用戶的對接。
(2)有限的減免政策:有些景區(qū)不在線上售賣優(yōu)惠門票,例如大學生優(yōu)惠門票、老年人半價票等,導致很大一部分線上用戶的流失。
(3)當日不可預定:很多開通電子門票業(yè)務的景區(qū)不支持當日預定,礙于時間的限制,很多旅客選擇當日直接在線下購買。
針對上述原因,筆者認為,加強景區(qū)信息化建設,協同門票供應商全面放開線上減免政策,同時取消當日不可預定,從而有效提高電子門票的在線滲透率。
1.3 打造品牌形象
根據品牌進入壁壘效應,試圖打開線下新市場的OTA的成本必然高于已經進入市場多年的傳統旅行社。回歸傳統意味著房屋租購費用、線下人工費用等高額成本的增加,給OTA的轉型升級帶來巨大壓力。但品牌效應帶來的收益不容小覷,良好的品牌形象能夠增強品牌競爭力,對于維護企業(yè)與顧客長期動態(tài)關系,提高用戶粘度有著重大意義。
基于上述原因,OTA將錨頭瞄準線下市場。論文將分別對OTA及傳統旅行社的供應鏈進行分析,進而重組OTA供應鏈,以期實現OTA的轉型升級。
2、OTA轉型模式分析
2.1 傳統旅行社與OTA供應鏈的分析
論文展示了傳統旅行社供應鏈(圖4)與OTA供應鏈(圖5),并結合傳統旅行社供應鏈特點進行OTA供應鏈的重組。
在傳統旅行社供應鏈中,旅游零售商直面顧客,批發(fā)經營商很難準確獲悉顧客的消費需求,進而提供針對性的產品組合服務。這也是傳統旅行社的旅游路線多年來一成不變,難以有所創(chuàng)新的原因之一。同樣,零售商與供應商的接觸幾乎為零,供應商的選擇多由批發(fā)商或代理商直接決定,而他們大多只考慮低成本,忽視了產品的實際價值,不利于零售商靈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案。因此,有必要將傳統旅行社和OTA進行融合,通過優(yōu)勢互補、資源共享謀求互利共贏。
2.2 重組OTA供應鏈
參照歐美旅游“二分法”模式、一體化進程[2]和全渠道零售[3]重組旅游供應鏈(圖6)。左右兩邊分別為改良后的OTA供應鏈和傳統旅行社供應鏈。兩者進行融合,均呈現以顧客為核心層層包圍的狀態(tài),每一層并不封閉,可進行信息交互,存在正反饋調節(jié)。
OTA通過與代理商(傳統旅行社)的對接,從擁有豐富資源的傳統旅行社處購買旅游產品(主要是跟團游),通過網上引流,利用線下門店對產品進行營銷。不局限于為顧客提供單項服務,而是汲取傳統旅行社提供綜合性流程化服務的優(yōu)勢,優(yōu)化供應鏈結構,增加供應鏈各主體收益[4],以實現顧客價值最大化[5]。
傳統旅行社可舍棄小微型零售店,避免與OTA線下門店產生過多業(yè)務沖突,專注地接社的發(fā)展和產品的研發(fā)創(chuàng)新?!斑\營批發(fā)商不應再是現成的旅游要素打包生產者,應該從簡單的組織者轉型為顧客的服務設計者,并依托于整個旅游供應鏈為顧客提供獨一無二的體驗”[6]。傳統旅行社憑此獲取營銷產品的主動權與控制權,在與OTA的合作之間存在負反饋調節(jié),以此達到傳統旅行社與OTA的融合和均衡發(fā)展。傳統旅行社利潤的主要來源是交易傭金與資源批發(fā),甚至可以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將業(yè)務領域擴展到其他行業(yè)領域[7]。
3、有關轉型后的建議
3.1 對傳統旅行社的相關建議
對于小微型旅行社,勢單力薄,經營難度較大,可選擇加盟OTA線下門店,降低經營風險;對于大型傳統旅行社,舍棄零售店并不意味著與顧客分離,而應該更加重視大數據的搜集與應用,建立以顧客為中心的信息數據庫,重視客戶關系管理,通過分析顧客行為和在線購買偏好為顧客提供產品或服務,使得客戶關系朝著更寬、更遠和更深的方向發(fā)展[8],未來也可以借助OTA線上平臺,利用自身資源渠道廣的優(yōu)勢向定制化服務發(fā)展。
3.2 對OTA的相關建議
對于OTA開展線下門店,必然帶來成本陡增。目前的OTA中,以途牛和攜程為代表的線下門店呈現兩種運營模式。途牛主要以自營為主,攜程以加盟為主。自營模式采取標準化的統一管理,服務質量高,但同時也增加了管理成本;加盟模式意味著迅速擴張與更低的管理費用,但也因此降低了管控力度。兩種運營模式各有千秋,自營有助于樹立品牌效應,加盟有利于企業(yè)擴張,與其非A即B,不如兼收并蓄,兼而有之。另外,可以通過與酒店建立兩部制收費契約[9]、與其他平臺互補發(fā)展等方法降低成本,并替供應商分擔成本[10]以提高旅游服務質量,提升品牌形象。
4、小結
本文從研究背景入手,分析了OTA轉型的原因,并效仿歐美“二分法”進行了OTA供應鏈的重組,在此基礎上對OTA轉型之后可能出現的問題做了簡要分析。與其說傳統旅行社被OTA蠶食,不如認為這是旅游行業(yè)在互聯網時代下的融合蛻變,實現傳統旅行社與OTA的雙贏。傳統旅行社與OTA線下門店的結合,可以預測這是傳統旅行社的零售商模式的逐漸消亡,轉而由OTA的線下門店接收。傳統旅行社可利用品牌影響力大、合作資源豐富等優(yōu)勢專注于產品的研究創(chuàng)新,提供優(yōu)質化、個性化、定制化的旅游產品,強調旅游體驗與旅游收獲。
參考文獻:
[1] 倪筱燕.旅游電子商務中OTA與其他平臺互補的發(fā)展性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8,(10):164-166.
[2] 李宏.歐美旅行社業(yè)的一體化進程研究[J].旅游學刊,1999(06): 14-17.
[3] 王虹,孫玉玲,石巋然.全渠道零售研究述評與展望[J].商業(yè)經濟研究,2018(24):10-12.
[4] 王帥,彭紅軍,孫銘君.木質林產品供應鏈中碳匯交易價格合作機制研究[J].林業(yè)經濟問題,2018,38(03):51-60+105.
[5] 廖吉林.供應鏈業(yè)務流程績效評價研究述評[J].物流技術,2019, 38(02):88-93.
[6] CavlekN.Changes in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European tour operators[A].//:Ruddy J,FlanaganS.Tourism Destination Marketing: Gaining the Competitive Edge[M].Dublin:Institute of Technology,Tourism Research Centre,2000.299-304.
[7] 金鑫.電商時代我國在線旅行社營銷模式優(yōu)化研究——以TC旅游為例[D].安徽:安徽財經大學,2018:12.
[8] 楊永恒,王永貴,鐘旭東.客戶關系管理的內涵、驅動因素及成長維度[J].南開管理評論,2002(02):48-52.
[9] 曾小燕,嵇凱,周永務,等.“批發(fā)+傭金”模式下酒店與OTA的合作協調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18,32(03):214-225.
[10] 時萍萍,龍勇.考慮成本分擔的旅游O2O供應鏈服務質量決策[J].旅游學刊,2018,33(11):87-97.
作者簡介:
顧佳敏,南京林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所學專業(yè)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姚惠芳,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就職于南京林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管理科學與工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