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君
一年四季中,氣溫變化最無常的季節(jié)就是春季,這個時段,經常是剛脫掉秋褲,發(fā)現降溫了;重新穿上冬衣,中午又是陽光普照,氣溫飆升。早春乍暖還寒,是各種流行病的高發(fā)期。因此春季養(yǎng)生至關重要。
當晝夜溫差超過8℃時,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不能過早脫下厚外套。無論季節(jié)如何變化,人的體溫基本恒定在37℃左右,人們調節(jié)體溫一是靠自身調節(jié),如中樞調節(jié)、皮膚血管調節(jié)、排汗等,另一個就是靠增減衣物。
春天的氣溫忽高忽低,溫差較大,身體很容易在一冷一熱的氣溫變化中,因不適應而受寒,導致感冒、氣管炎、關節(jié)炎等疾病發(fā)生。
一般情況下,15℃是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當氣溫低于15℃時一定要捂,捂的程度應以自身感覺溫暖,又不出汗為宜。超過15℃就要適當減衣,否則容易誘發(fā)“春火”。
穿衣最好“早晚添,中午減”,還要遵循“上薄下厚”的原則,尤其要防止后腰、肚子和腿部受涼。
即使氣溫達到15℃,還要再捂7天,體弱者需再捂14天,使人體慢慢適應環(huán)境變化。
另外,春天的衣服應適當寬松,可以稍微松開扣子、腰帶透氣,防止身體出汗誘發(fā)受風、感冒。
甜味補脾。肝屬木,脾屬土,土木相克,春天肝旺會傷及脾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獾姆椒ㄊ嵌喑孕┨鹞妒澄铮a充人的脾胃之氣。
吃酸養(yǎng)肝。按照中醫(yī)五行的觀點,肝屬木,與春相應,肝氣在春天最旺。如果春季養(yǎng)生不當,便易傷肝氣,因此春天重在養(yǎng)肝。
溫補陽氣。中醫(yī)認為陽氣對人體起著保衛(wèi)作用,可以使人體免受外界的侵襲。春天在飲食方面,宜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以使人體陽氣充實,增強抵御疾病的能力。
味淡滋陰。冬季人們習慣于進補,膏粱厚味進食較多。春天里,這種習慣應向清淡的方向轉變,多食蔬菜是春天的養(yǎng)生要訣。
春季肝火旺盛要多食用些蔬菜降肝火,疏肝理氣。香椿、春筍、豆芽、蒜苗、菠菜、萵筍這些蔬菜均屬溫性,既可驅散寒冷,又能殺菌抑菌。
茉莉花茶,消春困?;ú韪蕸龆娣枷阈辽⒅畾猓欣谏l(fā)積聚在人體內的冬季寒邪,促進體內陽氣生發(fā),令人神清氣爽。
豆?jié){,給肝臟解毒。常飲豆?jié){可維持正常的營養(yǎng)平衡,全面調節(jié)內分泌系統。
綠茶,醒腦提神。綠茶能增強人的思維和記憶能力,促進新陳代謝。
枸杞泡水,養(yǎng)肝護眼。枸杞子中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A1、B1、B2、C等營養(yǎng)物質,所以枸杞泡水有明目的功效。
人參泡水,增強抵抗力。春季也是感冒的多發(fā)期,體質弱的人多喝人參泡水可以預防感冒、肺炎。
春季要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以適應自然界的生發(fā)之氣。不能再像冬天一樣睡懶覺,最好早上6點30分起床,起床后多梳頭,有助于醒腦。
國外醫(yī)學研究顯示,每天午睡30分鐘,體內激素分泌更平衡,心血管系統疾病發(fā)病率也可減少30%;美國期刊內容顯示:午后打盹可改善心情,降低人體緊張度,緩解壓力,效果就像睡了8小時。
晚上睡覺前,最好用40℃的水泡泡腳,可以溫補臟腑,安神寧心,消除一天的疲勞,利于入睡。
陽光不僅是維生素D“活化劑”,也是天然“保健藥”之一。曬太陽會使人產生一系列生理變化,比如加快血液循環(huán),促進維生素D的生成及鈣質吸收,預防骨質疏松,殺死多種病毒、細菌等。
郊游、賞花、放風箏、散步、慢跑、練體操、打太極拳、跳舞等活動可以讓肌體吐故納新,使筋骨得到舒展,還可增強抵抗力,讓人的思維敏捷、不易疲勞。
由于冬天運動比較少,身體的多項機能還在“冬眠”,因此春天運動要“慢”,不宜驟然進行。在鍛煉前,要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讓肌肉和韌帶得到放松,防止肌肉和韌帶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