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錟
電影《囧媽》是一部讓人笑中帶淚的電影,一開頭就點明了主題。通過徐崢和袁泉夫妻間的一段對話,把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已然全部呈現(xiàn)出來,夫妻間出現(xiàn)的隔閡,也恰好是電影中徐崢和媽媽之間的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把對方想象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樣子,鍥而不舍地去改造對方,以自己認為對的方式去“愛”對方,而不去想對方是不是真的需要,缺少必要的溝通和包容,彼此都覺得委屈無奈。
隱忍、奉獻、委曲求全是媽媽那個時代的愛情和婚姻,媽媽為了孩子的健康長大、能有個完整的家庭,隱忍了老公的家庭暴力和不負責(zé)任,放棄了自己唱歌的夢想;而到了孩子(徐崢)這個時代,我們開始在婚姻中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一味地拿“我都是為你好”來以為自己付出了很多愛,而對方卻不要“你覺得好”而是要“我覺得好”。
男人在三四十歲的年齡,婚姻失敗,跟妻子無法溝通,沒有孩子,跟自己的媽媽也是很少交流,完全隔閡,生活簡直是一地雞毛。這一切都令主角徐崢頭痛不已,但他只會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去抗衡。先是不答應(yīng)在離婚協(xié)議書上簽字,硬要拖著妻子,在被告上法庭之后,又要在生意上不給妻子留后路,寧愿自己吃虧也不愿對方沾到任何便宜;對待媽媽也是,不理解媽媽非要坐六天六夜的火車而不是飛機去俄羅斯參加表演的行為而橫加指責(zé),一針見血地指出媽媽交了高額報名費的演出肯定是受騙上當(dāng)而不顧媽媽的心理和自尊,不滿意媽媽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而把媽媽精心準備在路上吃的小西紅柿全部偷偷扔掉......
其實主角徐崢很愛媽媽也愛妻子,但是仿佛全世界都在跟他作對。他越想緊緊抓住婚姻,而愛情就越是在他的指縫里悄悄流失了。影片中有個細節(jié)令人深刻。徐崢曾給妻子買了一個臺燈作為禮物,在離婚時讓妻子帶走。而妻子卻說,你是按照你喜歡的樣子買的臺燈,你從來都不知道我喜歡什么樣子。紀伯倫的經(jīng)典散文詩《婚姻》中有一句譯文:你們彼此相愛,但不要制造愛的枷鎖。愛一個人不能私自占有,而是應(yīng)該相處舒服才對。對于婚姻這件事來說,抓得越緊,控制得越費勁,越容易引起對方的逆反心理,相反,適當(dāng)?shù)亟o對方自由,更是給自己自由。
眼看著一切都在失控,仿佛無法挽回,但是在一路跟媽媽六天六夜的旅程下來,他漸漸理解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愛,以及如何去表達愛。當(dāng)雪地里的熊撲向他的時候,媽媽義無反顧地擋在他前面,他理解了媽媽的親子之愛;當(dāng)他們到達俄羅斯,看到媽媽和她的伙伴們?yōu)榱吮硌荻ν度氲呐d奮狀態(tài)時,他理解了媽媽的藝術(shù)之愛;當(dāng)聽到媽媽深情演唱《紅莓花兒開》時,他頓悟了媽媽的犧牲小我的大我之愛。
媽媽的這次旅行,就是為了追憶似水流年,彌補往日遺憾!他幫助媽媽實現(xiàn)最后的登臺夢想,成全了媽媽,同時他也學(xué)會了愛與包容。最后,他拿起電話撤銷了合同、同意離婚,成全了妻子,也成全了自己。他選擇放下執(zhí)念,與妻子、媽媽和解,也就是與自己和解,與這個世界和解。
婚姻并不是愛情的墳?zāi)?,需要我們用心去?jīng)營。就像一個蜜罐子,需要不斷地往里面添加蜜糖,它才能越來越甜,而不是一味地索取。泰戈爾說:要是愛情不允許彼此之間有所差異,那么為什么世界上到處都有差異呢?這句話用“肯定句”來表達便是:接納對方的與眾不同,給予對方自由,這才是最好的愛。
與其說去莫斯科是一場旅行,不如說是一場關(guān)于愛和包容的探索;與其說K3是一趟火車,不如說是通往人生真諦的必經(jīng)之路;如果說遇到的各種意外是挫折,不如說是我們成長路上必須自我經(jīng)歷的感悟。
如果有機會,我也想乘坐一下那趟叫做K3的火車,盡享旅程的酸甜苦辣、世間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