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道毅
如果說文學是時代的風向標,那么報告文學則是時代風潮最早的訊息。或者說,報告文學是文藝的輕騎兵,它能夠與時代攜手同行,能夠較為迅速地捕捉與把握時代的脈博,乃至楔入時代,助推時代的發(fā)展。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湖北報告文學一路走來,與時俱進,為湖北發(fā)展效命,為社會進步搖旗吶喊,獲取了空前的發(fā)展良機,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顯著成就。
其一,涌現了以《哥德巴赫猜想》為代表的許多優(yōu)秀作品。1978年1月,《人民文學》第1期發(fā)表湖北作家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不僅引起文壇與社會震動,而且開啟了新時期湖北乃至全國報告文學走向新里程的步伐。此后,湖北報告文學園地引來百花盛開。四十年來,先后有徐遲《在湍流的渦漩中》、李蕤《這里有十萬顆火熱的心》、李德復《為什么我們忘不了你》、田天《格里希的震動波》、《你是一座橋》、劉繼明《夢之壩》、寒青《大巴山的呼喚》等大量優(yōu)秀作品涌現,昭示出湖北報告文學花開不斷、滿園春色的繁榮局面。
其二,涌現了以徐遲、田天、寒青等具有全國性影響的報告文學作家。徐遲本是抗戰(zhàn)前后就已成名的詩人,而經過幾十年風雨人生之后,在晚年步入一生最輝煌的創(chuàng)作黃金期,并以《哥德巴赫猜想》、《地質之光》等作品成就了自己卓越報告文學家的身份。徐遲去世后,“徐遲報告文學獎”的設立,標志著他在新時期全國報告文學界的一代教父的崇高地位。田天作為60后湖北土家族作家,一直執(zhí)著地堅持以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為主業(yè),并在新世紀之交成長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實力型少數民族報告文學作家,其長篇報告文學《你是一座橋》獲中宣部第六屆“五個一工程獎”,報告文學集《田天報告文學選》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寒青曾推出《大巴山的呼喚》、《火炬,在山鄉(xiāng)燃燒》、《情撼中原》等長篇報告文學,《大巴山的呼喚》榮獲中宣部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
其三,充分發(fā)揮了報告文學對時代的促進作用。報告文學與時代同步,既是時代的及時回聲,又是時代的回報者。徐遲《哥德巴赫猜想》一發(fā)表,如同石破天驚,驚醒了三十年沉睡與沉寂的中國,引發(fā)了巨大的社會變革,促成了國家、政府、全社會尊重知識、尊重科學與重視知識分子、改善知識分子待遇、充分發(fā)揮知識分子建設國家的聰明才智的時代新風,從而為改革開放的順利推進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動力。田天《格里希的震動波》通過描寫洋廠長格里希在國營武漢柴油機廠運作西方管理觀念與模式引起的時代“震動波”,也一度產生全國性反響,引發(fā)國有企業(yè)體制改革的浪潮。
然而,生活總有嚴峻的一面。改革開放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包括報告文學在內的文學與時代的關系處在一個不斷變化的格局中。在改革開放初期,當時代迫切需要文化、文學為之掃清思想障礙、開創(chuàng)社會新風尚之時,文學便得以大顯身手,大放異彩,乃至引領時代風騷。當時的傷痕小說《傷痕》和《班主任》、改革小說《喬廠長上任記》與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等等,就是如此。這也從根本上說明,到底是時代造就了文學。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挺進深水區(qū),新的時代趨勢不斷涌現,各種困難、矛盾接踵而至,人文精神開始萎縮,社會道德不斷滑坡,金錢觀念開始主導著多數人的生活觀念,文學逐漸被邊緣化,無論在湖北還是在全國,報告文學都再也難以重現昨日的輝煌,乃至處在一個不死不活、半死半活的尷尬狀態(tài)。這不免讓人產生困惑:報告文學還擁有自己的一方水土嗎?
答案便是機遇與困難并存,湖北報告文學家所需要做的是緊緊抓住機遇,鼓足勇氣,大膽地迎接時代的挑戰(zhàn)。
改革開放四十年之后的今天,時代依然給湖北報告文學家提供著難得的歷史機遇。這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理解。
一是改革開放四十年巨大成就需要報告文學去報道。改革開放四十年過去,全國與湖北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項建設成就斐然。就湖北而言,變化之大令人驚嘆。無論是經濟水平還是人民生活質量,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文化、科技、醫(yī)療、衛(wèi)生,都是大發(fā)展。僅在交通方面,短短幾十年,湖北省基本上實現了縣縣通高速、村村通公路,滬蓉高速公路、宜萬鐵路早已橫貫全省,成為聯結中國東、西交通的大動脈,高鐵四通八達。武漢天河機場不斷擴容,目前已成為中部最大航空港。在省會武漢市,軌道交通從無到有,地鐵線路已開通近十條。無論是高速公路與高鐵建設還是機場建設與地鐵建設,都是巨大建設成就的完美體現,都有著數不清的動人故事,都值得全省人民引以為豪。對這些成就,報告文學需要利用自己短、平、快或采訪、報道迅速、快捷的文體優(yōu)勢,去及時關注與報道,讓讀者了解,振奮民族精神。
二是改革開放四十年先進人物需要報告文學去歌頌。改革開放四十年間,湖北省涌現了許許多多的先進人物,他們?yōu)楦母镒龀隽司薮筘暙I,體現了光彩照人的精神風貌。這些人物,分布在各條戰(zhàn)線,有工人、農民與干部,也有教師、醫(yī)生與文藝工作者,有科技精英、商界巨子,也有其他各行各業(yè)工作者。醫(yī)學家裘法祖院士(已故)、武漢大學原校長劉道玉、雜交水稻專家朱英國院士(已故)、武漢市信訪干部吳天祥、宣恩縣扶貧干部周國知(已故)、小米公司創(chuàng)始人雷軍等等,就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對于這些時代先進人物,報告文學有責任去宣傳、報道,去發(fā)掘他們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去總結他們的開拓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與社會奉獻精神,去傳播他們身上的正能量。
三是改革開放四十年存在問題需要報告文學去反思。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改革開放四十年成績巨大,但問題不可小視。對經濟發(fā)展的強調勢必引發(fā)一系列相關問題,比如,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大破壞,貧富分化拉大,農村與城市的差距不斷擴大,干部腐敗嚴重滋生,城鄉(xiāng)黑社會禁而不絕,社會誠信問題日益凸顯,虛假疫苗、電信詐騙、金融詐騙或非法集資、黃、賭、毒、非法傳銷與行業(yè)壟斷的盛行或層出不窮,等等。這些問題,不但給改革開放帶來了嚴重的損害,而且給社會穩(wěn)定造成了潛在威脅,需要報告文學去曝光,去反思,去總結,去參與糾正,需要報告文學家去追求社會公平與匡扶社會正義,或行使公共知識分子的莊嚴責任。
四是改革開放新征程需要報告文學去參與。改革開放一直在路上,任重而道遠。新時代面臨著新任務、新要求。根據新時代要求,黨和國家提出了許多戰(zhàn)略任務,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筑中國夢、構建一帶一路新絲路、精準扶貧等等。這些新任務對報告文學提出了新的期望與要求,期望報告文學去報道新人新事新氣象,總結新鮮經驗,發(fā)揮報告文學對時代的同構作用。這方面,湖北籍鐵路系統報告文學作家王雄已邁出了可喜步伐。他的長篇報告文學《絲路大通道——中歐班列紀行》及時地報道了中歐班列的開通過程與營運效果,展示了中國實施“一帶一路”發(fā)展戰(zhàn)略的輝煌成就,視野宏闊,文字動人,因此被列入2019年度國家出版基金項目,運用中、英文兩種文字出版。王雄還推出了描寫中國高鐵建設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國速度——中國高速鐵路發(fā)展紀實》,同樣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與時代意義。
湖北報告文學要重振昔日的輝煌,必須提高創(chuàng)作水平,同時加強隊伍建設。
首先,作家要樹立國家意識。報告文學作為一種較為特殊的文學類型,體現國家意志、傳達主流文化精神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寫出具有全國性影響的高質量作品,離不開國家意識的樹立。所謂國家意識,就是對國家意志或主流文化精神的自覺理解與深刻把握。樹立了國家意識,才能站在全國的高度與立場看問題,才能著眼于重大寫作題材的選取,才能更加自覺地總結與書寫中國經驗,甚至才能更加自覺地樹立報告文學的文體意識。像何建明全面報道上海浦東新區(qū)發(fā)展進程與改革開放經驗的《浦東史詩》、黃傳會榮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的《中國新生代農民工》、李春雷的《向人民報告——中國南水北調大移民》等等,都是這樣的作品。這些作品在立論、選材與表現手法上都堪稱大手筆,遠遠超出了地域意識等的局限。
其次,相關部門要注重培養(yǎng)后繼人才。由于文學的邊緣化與報告文學自身的困境,湖北報告文學作家目前處在嚴重青黃不接的狀態(tài)。許多青年作家雖然涉足報告文學或非虛構文學寫作(如周芳寫作《重癥監(jiān)護室》),但總體上還難擔大任。鑒于此,黨委宣傳部門、文化部門、文聯或作協有必要制定計劃,有步驟地培養(yǎng)報告文學青年作家,使湖北報告文學后繼有人,并創(chuàng)造條件,促使具有國家級寫作才華的人才脫穎而出。
當然,展望湖北報告文學未來發(fā)展前景,除了報告文學作家自身努力與抓好隊伍建設之外,還需要文學評論界對報告文學的把脈與獻策、呵護與關懷。由于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不景氣帶來的不利影響與文學評論自身的萎縮,近十年來文學評論界對湖北報告文學的跟蹤關注嚴重滯后,沒有形成與創(chuàng)作的良性互動,專門研討湖北報告文學的文章與論文寥寥無幾。這種落后局面亟需得到及時扭轉。